秋收记忆:儿时只盼割芝麻

朝华夕拾

<p><br></p><p><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文字原创/朝华夕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18px; color: rgb(176, 79, 187);">图片来源/多数网络</span></p><p><br></p><p><br></p><p><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当时序进入秋天,当秋色已然阑珊,秋收便成为这个季节的主题,秋收的果实是丰硕的,秋收的作物是多种的,秋收的心情是喜悦的。而我印象最深的,儿时最盼的还是收割那山地田边的小芝麻!</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57, 181, 74);"> 一一题记</span></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以上图片自拍)</p> <p><br></p><p>一提秋收,人们的脑海里自然会浮现出那收割稻谷的繁忙场面。是的,秋收最忙最累的是割稻,割稻才是秋收的重头戏,田野才是秋收的主战场。</p><p><br></p><p>其实,秋收还是个广泛的概念。除了收割金黄的稻谷,还有地里的黄豆、蕃薯和田间的其他农作物,也都到了收获的时候。</p><p><br></p><p>小时候,我对田野里那些费时费力、劳动量太大的农作物秋收,没有什么太浓的兴趣,也不大会去关注。而且还担心被大人叫到田里去帮忙割稻,那是重体力活,没干多久体力就累的受不了。</p><p><br></p><p>而收割芝麻就不一样了,一根根芝麻杆或用刀砍,或直接连根拔起,轻松省力,尤其看到一颗颗结实饱满的芝麻荚,一节节排得整齐又好看,仿佛里面的香气就要飘出来似的。</p><p><br></p> <p><br></p><p>那么,我的兴奋点关注点在哪呢?不知怎地,我打小就对芝麻那小不点感兴趣。那是被奶奶在灶台里炒芝麻时,从锅里飘来的浓浓芝麻香所诱住了。那股香,会摄入鼻孔,吸入味蕾,萦绕于心,无法忘记。</p><p><br></p><p>芝麻香自山间来。据父亲讲,种植的时间从5月份开始,迟早不一。小时候记得父亲和爷爷也很爱种芝麻,把老屋周围的山地和田边地角都种上了。</p><p><br></p><p>到了开花时节,那一串串芝麻花朵形似喇叭,颜色有白色有粉色,以白居多,从下往上,一节多朵,节节盛开,而且开花与结果同步,花中见荚,花荚并蒂,一直往上长高。正所谓的“芝麻开花节节高”。</p><p><br></p><p>芝麻开花蜂飞舞。别看小蜜蜂,它的触角最灵敏了,只要哪里有花香,定有蜜蜂采蜜忙。晨光初露,芝麻花朵里还沾着一滴滴露珠,小蜜蜂们就在花间嗡嗡飞舞,采花夺蜜了。原来,芝麻花开,还是一种养蜂人的蜜源呢。</p><p><br></p> <p><br></p><p>芝麻生命力旺盛,不管在什么环境都能茁壮成长。老家是山区,山地多于平原,一般连片种植的很少,普遍种在零星旮旯地头,最为适宜的是山地,要是在新开的山地里烧上一些草木灰,那种起来的芝麻一定非常粗壮。</p><p><br></p><p>当然,在芝麻种植的过程中也是需要防治病虫害的。这种作物的痛虫害还不少,印象最深的是芝麻虫。这种虫又长又大又均匀,外表呈绿色,专吃芝麻叶子。小时候最怕芝麻虫,一看就毛骨悚然。</p><p><br></p><p>那时一般农家碍于田地有限,芝麻都种的不多,主要还是把芝麻作为调味品,是对逢年过节的自备。我们那儿一年有两个节日,是少不了芝麻的。一个是重阳节的风俗,家家户户要打麻糍,必然用到;另一个是过年做米糕,如果种了芝麻,就有条件做芝麻糕了,这个档次肯定要比白米糕高的多。</p><p><br></p> <p><br></p><p>当秋风吹起,我就盼望着门前山地里那些芝麻能早点成熟,早点收割。当看到叶子微黄时,我会急着问父亲,芝麻可以收割了吗?父亲说,还要再等等。我只能听大人的话,可又巴不得早点收割啊!</p><p><br></p><p>记得割芝麻的时候,儿时的我总是高高兴兴地冲在前面。其时,芝麻杆都变成黄色的杆了,而原先绿色的芝麻叶,被秋风染黄凋落的所剩无几,光棍杆儿,全是裸露着的芝麻荚。</p><p><br></p><p>收割芝麻是个细活,必须小心翼翼,要一小捆一小捆用绳子或稻草捆扎好,然后排列整齐晒太阳。种的离家近的,就挑回家门口晒,离家远的就晒在田地里,都要在地上铺一层干净的垫层,以防芝麻掉到地上。</p><p><br></p><p>收割来的芝麻,要边晒边收的。父亲说脱芝麻不是一天就能完事的,晒一天,用手去把一捆捆芝麻连杆轻轻地碰几下,那黑乎乎或白色的芝麻就“沙沙”地掉下来。</p><p><br></p><p>我很好奇,也学着大人的动作,在轻轻摇动已经开裂的芝麻,同样的,那些芝麻便落地。我用沾过口水的指头,粘了芝麻放到嘴巴里咀嚼着,却没有闻到香味,尝到的是一股青涩味。</p><p><br></p> <p><br></p><p>其实,帮忙是假,偷吃是真。那时有很多小孩都用这种方法“粘吃”过芝麻。虽然几粒芝麻无非过了一下嘴巴,还品不出什么滋味,但那时实在没有零食可吃,嘴馋毕竟是小孩普遍的天性了。</p><p><br></p><p>只有到了重阳和过年这两大节日,我才能真正闻到芝麻应有的扑鼻浓香。记得节前一两天,母亲就开始张罗了。先是洗净芝麻,接着是凉干,去掉水份,然后放在锅里炒熟。柴灶的火不能烧得太旺,火候要掌握好。</p><p><br></p><p>芝麻炒好要磨粉。打麻糍和做糕,都要用到芝麻粉。那时有两种工具,一种是放在当地卫生所炼药用的那种不绣钢器皿炼芝麻粉,这是常用的方法。那段时间,卫生所便门庭若市了。</p><p><br></p><p>我也去卫生炼过几次。走进去所里挤满了炼芝麻的人,大家都在排队,家里还有急事的人,会不住地催促前面的人,动作快点。去早了反而不好,还要清洗器皿,最好是前面刚刚有人炼过芝麻,那就不用擦洗了。还有一种,就是放在自己的石臼里慢慢打磨。速度当然会慢点,且又无器皿炼得细碎。</p><p><br></p> <p><br></p><p>又到一年中秋节,我到市场买月饼时,对芝麻饼情有独钟,我们那儿有一种叫“邵永丰”的麻饼,号称“百年老学号”了,每年中秋我必买。哪怕是平时,也喜时买点小麻饼当零食,或许这是一种芝麻情结吧。</p><p><br></p><p>时过境迁,时代变迁。收割芝麻的历史早已过去。如今老家很少有人种芝麻了。现在物质太丰富,种种收收功夫很大,不如到市场上去买一点更方便。</p><p><br></p><p>还有一个原因是当下乡村已无劳力,留守在家的多半都是“70”“80”后的老人。我家也同样,年迈的父母亲尚能在家门口的种点蔬菜自给,已经是很庆幸很不错了,要是因为种芝麻这点小事而损坏了身体,那就真的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了。</p><p><br></p> <p><br></p><p>但芝麻作为一个产业仍然大有市场,大有需求,前景宽阔,需要大力发展。如今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芝麻,芝麻的寓意像征幸福,不是有幸福生活如“芝麻开花节节高”之喻吗?而且现在芝麻的应用更广泛了,芝麻的营养功能也得到逐步开发。</p><p><br></p><p>令人可喜的是,一些传统种植芝麻的产区,农民还是有种植积极性的,他们连片规模种植,而且运用机械收割,让芝麻种植实现了规模化产业化机械化。从我儿子的期盼,到现在的不屑一顾,到芝麻产业的发展,难道不是一个戏剧性的生活大变奏吗?</p><p><br></p><p>是啊,忆起儿时的秋收芝麻,我不禁感慨万千。现在听起来像是故事或是笑话,但确实是那个年代不可磨灭的一个印记。回忆过去的艰苦,享受如今的幸福,让我深感时代的变迁,见证社会的发展,感受祖国的繁荣。欣逢盛世,乃我辈之所幸,人生之所幸,应倍加珍惜,并努力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新生活!</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图为自拍)</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i>谢谢您的赏阅点赞与分享</i></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176, 79, 187);"><i><span class="ql-cursor"></span></i></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