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磨中成长 碰撞中提升

登封小语·涧泉之音

<p>  打磨中成长 碰撞中提升</p><p>——记同课异构课堂观摩暨文言文教学培训会</p> <p> 古文教学初探讨 同课异构展风采</p><p>--小学语文学科同课异构课堂观摩暨文言文教学培训会在书院河路小学召开</p> <p>2020年9月24日,登封市2020-2021学年上学期小学语文学科同课异构课堂观摩暨文言文教学培训会在书院河路小学召开,我市各个小学的部分骨干教师400余人参加了此次会议。</p> <p>会议由教研员张水灵老师主持,分三个阶段进行。</p> <p>首先由来自少林路小学的景晓红老师和北区小学的景晓鹏老师共同执教了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的《司马光》一课,相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构思,两位教师以自己对教材的全方位准确理解和出色的教学基本功给与会教师呈现了课堂的精妙样态。</p> <p>景晓红老师巧妙地设计教学,自然地实施教学,虽无大开大合,但指导读书有层次,语言训练有抓手,背诵验收有成效,延伸拓展有趣味,为学生今后学习文言文播下了一颗“优质良种”,为老师们今后教学文言文提供了极有价值的“范式”。</p> <p>“拿课说话”,她做到了!</p> <p>景晓鹏老师带着自己的那份教育情怀,靠着自己多年的经验和积淀,课堂上处处以生为本,时时生成精彩,让人陶醉其中、回味无穷,也让老师们找到了驾驭课堂的“支点”。</p> <p>课的模样,她的模样!</p> <p>接着,教研员米爱霞老师结合《司马光》的教学,与老师们进行交流和培训。</p> <p>米老师从“文言文真好,文言文有点难,文言文教什么,怎么教”这几方面谈起,要求老师们应该做到:牢记课标和语文学科素养,心中不忘学生的长足发展,手中要有唤起点燃学生的能力。</p> <p>两节课的观摩和专题培训、建议结束了,而老师们对整个活动的认知思考并未终止,连续几日,教研群里一直在分享、在交流。或完整成篇,或只言片语,或自己的迷感,或坚定的信心。我们的教研会竟然和课堂一样,生成无限!</p> <p>简单的一篇《司马光》,短小的仅仅30个字。意义非同寻常的《司马光》教学却让一群人为之“切磋琢磨”。这正是教学和教研该有的样子!</p> <p>教,然后知不足,听,尔后知所需!</p><p>每一段路都是一种领悟。每节课既是教学的起点,又是教学终点,更是下一节课的原点。每节课都要从“点”开始,追求圆满,永不满足,不断反思,起于原点归于原点。</p> <p>设计需要精益求精</p> <p>成长是焦灼的,成长是幸福的。</p> <p>课堂需要反复打磨</p> <p>一节课 一群人 一件事</p> <p><br></p><p>这段努力的时光,定会成为我们日后美丽的过往。</p> <p>“最好的老师,有三种:</p><p> 第一种是递锤子的人。你想钉钉子,一个老师把锤子递给你,好老师啊;</p><p> 第二种是变手指的人。你的人生需要很多黄金(金钱),老师把你的手指头变成能够点石成金、点铁成金的手指头,多好的老师啊;</p><p> 第三种是开窗子的人。你以为你已经看到了风景的全部,老师为你打开另一扇窗,你豁然开朗,啊,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世界,这是最好老师中的最好老师。”</p><p> 真心希望通过我们的相遇、相聚和相伴而行成为彼此开窗的人。</p>

老师

教学

文言文

课堂

小学

异构

观摩

司马光

培训

同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