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2020年6月18日上午,沱江汇入长江交汇处的泸州馆驿嘴热闹起来。一群两鬓斑白的人在这里聚会、拍照:纪念叙永县原分水区来龙公社首批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五十周年。跨越半个世纪的知青情怀和思绪,也像滚滚东去的长江水,不断地涌现出来。</b><br></h1><h1><br></h1><p><br></p> <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ed2308">中篇:人生似磐</font></b></p><br> <b><font color="#167efb"> 五十年过去,弹指一挥间。我们这一辈,与共和国同年岁,出生在百废待兴时期,生长在饥荒困难时期,成长在文革动乱时期,成熟在上山下乡时期,成家在拨乱反正时期,成就在改革开放时期,养老在小康追梦时期。我们阅历了风花雪月、春华秋实;经历了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正是上山下乡丰富了我们的经历,使我们的人生趋于成熟,为我们如磐的人生夯实了基础,打下了根基,烙上了知青的印记。</font></b><br></h1> <h3><font color="#ed2308"><b>【图片说明】1998年2月28日,知青们回到魂牵梦绕的分水山区来龙公社,在翻越终南山五桐洞时的合影。前排右起:长垻一队李久侠、长垻六队张琪、王素芳、集体四队卢成基,后排右起为农庄二队潘兴林、集体二队张星芒、集体六队侯寿荣、长垻酒厂李祖强、农庄二队尹国权(已过世)。(周世华摄影)</b></font></h3> <h3><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1998年2月28日,知青们回到来龙公社,在集体大队小学上面的公路边故地重游、流连忘返。张星芒、王大业、卢成基和很多知青都曾在这个简陋的大队小学任教。(周世华摄影)</font></b></h3> <h1><font color="#167efb"><b> 人生如磐,风雨相伴。半个世纪岁月,是一条百回千折的长河,是因为奋斗、拼搏、奉献而壮丽的历史长河。 时光中,流逝了我们青春的梦,带走了我们青春焕发的容颜,留下的是我们青春不老的豪迈人生。年轮里,记载着我们与共和国同龄的沧桑岁月,承载着我们生活的酸甜苦辣,铭记着我们对祖国和家庭所做出的无私奉献。<br></b><b> 我们笑过、哭过,爱过、恨过。快乐和痛苦也经过,•迷茫和困惑、梦想和拼搏都有过。但我们有回肠荡气、催人泪下的知青上山下乡的磨砺垫底,以后遇到任何工作上、生活中问题和困难,都能迎韧而解。无论此后从事什么工作,无论身处何方,每个人都留下了自己永远难忘的人生印记。</b></font></h1> <br>【<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世纪之交,来龙公社知青在泸州电视塔下聚会。前排左起:长垻三队李明菊、长垻一队李久伟、长垻二队王成英、长垻三队卢海萍、长垻一队邱修竹、长垻一队周光群、长垻一队李久侠、长垻四队冯思群、长垻三队严玉凤(前排右起第一人不认识);后排右起:集体四队卢成基、农庄二队潘兴林、集体六队张荣、集体一队王大业、集体六队侯寿荣、和平一队夏力、云南威信支边青年汪国兴、集体二队张星芒、集体三队徐林华。(张星芒提供)</font></b><br>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世纪之交,知青在泸州电视塔下聚会。前排左起:农庄二队潘兴林、和平一队夏力;后排左起:集体一队王大业、集体三队徐林华。(张星芒摄)</font></b> <b><font color="#ff8a00">【</font><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06年6月18日,知青们相会在泸州市杨桥水库,前排右起:长垻三队卢海萍、长垻一队李久伟、长垻六队张琪、李素芳、长垻二队王成英、长垻三队李明菊、长垻二队郑福蓉、长垻一队邱修竹、长垻六队张萍、长垻一队李久侠、周光群:后排右起:集体二队陈阳荣、集体四队卢成基、农庄二队潘兴林、集体六队侯寿荣、农庄二队尹国权(已过世)、集体一队王大业、和平一队夏力、农庄五队宋亨荣、农庄六队樊全清、集体二队张星芒</font><font color="#ff8a00">。</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06年6月18日杨桥水库,前排左起:樊全清、夏力、侯寿荣、潘兴林、宋亨荣、张星芒;后排左起:王大业、尹国权(已过世)、陈阳荣。</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07年夏季,知青重返来龙公社,在长垻原供销社前合影。前排左起:长垻七队刘春云、长垻三队卢海萍、李明菊、长垻六队张琪、王素芳、农庄二队潘兴林;后排左起:集体二队张星芒、农庄五队宋亨荣、集体一队王大业、农庄二队尹国权(已过世)。(卢海平提供)</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07年夏季,知青重返五桐洞公路下车故地重游,流连忘返。他们为:潘兴林、卢海萍、王素芳、宋亨荣、王大业、尹国权(已过世)</font></b>。<b><font color="#ed2308">(张星芒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07年夏,长垻三队卢海萍重返长垻街景留影。(张星芒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4年2月25日,来龙公社知青叙永县江门镇聚会。前排右起:长垻一队李久伟、长垻三队李明菊、卢海萍、农庄六队樊全清的老婆、长垻一队李久侠、长垻六队张琪、李素芳、长垻二队王成英:后排右起:农庄六队樊全清、集体一队王大业、分水公社皮持国、农庄二队尹国权(已过世)、集体四队杨炳成、卢成基、集体二队张星芒。(周世华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4年4月30日,知青返回分水,并到云南威信故地重游。前排右起:长垻六队张琪、刘明伟的亲戚、刘明伟的亲戚、长垻一队李久侠、刘明伟的母亲、长垻三队卢海萍、长垻一队周光群、建设四队王晓莉、长垻六队张萍、长垻四队冯思群、集体一队工作组周世华;后排右起:集体四队杨炳成、农庄六队樊全清、集体二队陈阳荣、农庄四队余新莲的老公、农庄四队余新莲、集体四队卢成基、长垻二队王成英、集体一队王大业、集体六队侯寿荣、农庄二队尹国权(已过世)。(周世华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4年11月15日重庆知青山庄。前排右起:张萍、卢海萍、李久侠、王晓莉、张琪,后排右起:王成英、王大业、王晓莉的老公、卢成基。(周世华摄影)</font></b> <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图片说明】2015年3月14日,知青大聚会,相会在泸州市电视塔下的学士山。前排右起:长垻三队李明菊、长垻一队李久侠、分水公社彭丽、分水公社朱国君、长垻一队周光群、田坝公社李光群、分水公社简世银的老婆、分水公社简世银;中排右起:长垻二队王成英、集体六队侯寿荣、集体四队卢成基、叙永共乐知青潘兴年、叙永共乐知青黄幼敏、长垻六队张琪、长垻三队卢海萍、建设四队王晓莉、分水公社张明富;后排左起:农庄二队尹国权(已过世)、集体一队王大业、分水公社皮持国、长垻七队李宗广、集体三队徐林华、长垻六队王素芳、长垻六队李素芳、集体二队陈阳荣、农庄六队樊全清、农庄五队宋亨荣、长垻酒厂李祖强、集体四队杨炳成、集体二队张星芒。(周世华摄影)</b></p> <font color="#ed2308"><b>【图片说明】2015年10月15日,知青们在叙永城郊红岩垻秋游。前排右起:长垻二队王成英、长垻一队李久侠、长垻六队张琪、长垻六队王素芳、集体四队杨炳成;后排右起:集体一队王大业、长垻六队王素芳的老公李祖强、长垻六队张琪的老公弓建国.集体四队卢成基、长垻一队李久侠的老公周世华</b>。</font><b><font color="#ed2308">(周世华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6年9月23日,知青们在泸州佳乐世纪城万象汇游览。右起:长垻六队张琪、长垻二队王成英、长垻一队李久侠、长垻六队李素芳、集体二队张星芒、集体一队王大业。(周世华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8年5月3日,知青们来到泸州黄舣酒业园区与泸州启航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叙永分水成功人士赵明久座谈。(张星芒提供)</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8年5月3日,知青们来到泸州黄舣酒业园区与泸州启航科技有限公司法人代表、叙永分水成功人士赵明久座谈。(周世华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8年5月3日,知青们来到泸州黄舣酒业园区与泸州启航科技有限公司参观座谈时的合影。(周世华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8年5月3日,知青们参观董允垻植物园。右起:长垻一队李久侠、长垻六队李素芳、长垻二队王成英、长垻六队张琪、集体二队张星芒。(周世华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8年5月25日,知青们在游览泸沽湖时,在云南境内小洛水村品尝导游安排的摩梭人走婚宴。(周世华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8年7月14日,知青们在叙永县分水罗汉林避暑旅游。前排右起:田坝公社肖前琼、李久侠、刘明才夫人宝龙小学魏老师、王素芳、李素芳、王成英、中间:田坝公社李光群;后排右起:王大业、分水皮持国、宝龙小学刘明才、张星芒、王素芳的老公李祖强、张琪的老公弓建国、魏龙刚书记、潘兴林、宝龙农民老板梁幺哥、长垻六队张琪。(周世华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8年7月14日,知青们在叙永县分水罗汉林避暑旅游,拥抱大自然。上方是泸州市最高峰、海拔1902米的罗汉林主峰。前排右起:张琪、王成英、李久侠、王素芳;后排右起:张琪的老公弓建国. 分水皮持国、王大业、王素芳的老公李祖强、皮持国的老婆田坝公社李光群、李素芳、张星芒、魏龙刚书记。(周世华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8年7月14日,知青们回到终南山上的农庄二队访亲问友,故地重游。前排左起:王素芳、李素芳、农庄二队农民、潘兴林、农庄二队农民、农庄二队农民;后排左起:李光群、王成英、张星芒、皮持国、王大业、李久侠、张琪。(周世华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8年7月14日,知青们回到终南山上的农庄二队访亲问友,故地重游。图为农庄二队潘兴林在知青房前留影。(周世华摄影)</font></b> <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知青时期虽然经历过饥寒、尝试过苦难,但这都是人生难得的历练和经验,艰苦的生活和劳动锻炼了我们的身体,磨练了我们的精神和意志,使我们一步一步走向成熟。把我们的信念,我们的意志,锤炼得坚韧不拔,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都乐观面对,坦然处之。有着如此丰厚的阅历和独立生活能力,对知青来说,沒有什么迈不过的坎儿,那都是“小菜一碟”,那都不是什么事!</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五十年,已成为历史,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知青上山下乡”这段历史的千秋功罪,我们今天不与评说,但我们仍可以无怨无悔地说:我们曾为理想拼搏过,为梦想奋斗过。</b></h1><h1><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我们不能选择历史,但我们可以适应历史,创造历史。 知青象一粒沙子、被扬洒在社会的各个角落,但知青更象一粒种子,顽强地生存成长了起来,为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作出了重要贡献。这是我们知青这一代,对祖国和历史最好的回报。</b></h1><p><br></p>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9年9月28日,来龙公社知青与分水公社、田坝公社知青一起,共同欢庆伟大祖国七十周年华诞。(周世华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9年9月28日,来龙公社知青欢庆伟大祖国七十周年华诞。右起:王大业、张星芒、张琪、王素芳、郑福蓉、王成英、李素芳、张萍、李久侠、集体一队杨杰。(周世华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9年9月30日,来龙公社长垻大队知青游览泸州滨江路。右起:李久侠、张萍、李素芳、王素芳、张琪。(张琪提供)</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19年12月19日,来龙公社知青在蓝田一小区相聚。前排右起:长垻一队李久侠、长垻一队李久伟、长垻六队李素芳、长垻二队王成英、长垻六队张琪、长垻三队李明菊、长垻三队严玉凤、长垻三队卢海萍、长垻二队周光群;后排右起:长垻七队李宗广、集体二队陈阳荣、长垻三队李明菊的老公、集体四队杨炳成、集体二队张星芒、长垻六队张琪的老公弓建国、集体一队王大业。(周世华摄影)</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20年1月19日,旅居广东深圳的长垻四队冯思群在当地参加义工公益活动。(冯思群提供)</font></b> <b><font color="#ed2308">【图片说明】2020年4月5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阶段性初步胜利,知青们在泸州滨江路小聚,交流抗击疫情的经验体会。前排右起:卢海萍、张星芒、李素芳、李久侠、王成英;后排右起:张琪、王大业、潘兴林、分水公社皮持国、田坝公社李光群。(周世华摄影)</font></b> <h1><font color="#167efb"><b> 悠悠往事,悲欢离合。虽然我们上山下乡有先有后,插队的时间有长有短,但却都将最宝贵的青春和热血留在那苍莽的农村大地上。上山下乡那刀劈斧砍、挥之不去的经历,早已深深刻印在我们每个知青的心头,高寒山区的贫困落后与恶劣环境也磨砺出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磨炼出我们坚韧不拔的意志,打下了深深的知青烙印,随影同行,以致影响着我们此后几十年的价值观和人生道路,使我们受益终身。</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知青经历了从少男少女,到养儿育女,再到抱孙养老的跨越。岁月的沧桑,无情地将我们的双鬓染白。五十年风雨岁月,把我们都历练成淡定从容,闪烁着智慧、包容和自信的光芒。</b></font></h1><h1><font color="#167efb"><b> 可以毫不夸张地讲,知青这一代人是共和国的脊梁,是中国历史长链中坚韧的一环,是上一代精神的延续,又是下一代人不断奋进的路标。</b></font></h1><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br></font></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ed2308">(未完待续,下篇:相聚是缘)</font></b></div></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