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徐兮若清风——月川小学六年级语文备课组评估课《伯牙鼓琴》观课议课活动简报

风清扬

<h3>  9月29日上午,我校高年级组语文教师先后聆听六(1)班林海鲜主任执教《伯牙鼓琴》、六(2)班王三妹老师执教《只有一个地球》两节评估课。课后六年级备课组成员重点对《伯牙鼓琴》进行评课议课。</h3><h3><br></h3> <h3><font color="#010101">  林海鲜老师基于教材的特点,从年段教学目标“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出发,结合本册教学目标将精读课文后的习题作为教学课文时主要依据的要求以及本专题“体会艺术之美”的教学目标,确定本课教学思路。 </font></h3> 1. 展示读一一按句子朗读。(出示)<br>  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br>  方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峨峨兮若太山!”<br>  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汤汤兮若流水!”<br> 2.模仿读一一按人物朗读。<br>林海鲜老师:“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在范读中指导学生读出停顿、韵味。<br><br> <h3>  3. 展开想象,仿照课文的句式仿写句子。出示:</h3><h3>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h3><h3>“善哉乎鼓琴,峨峨兮若太山!”(高山)</h3><div>志在流水,钟子期曰: </div><h3>“善哉乎鼓琴,汤汤兮若流水!”(流水)</h3><h3>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 兮若(清风)!”(清风徐徐)</h3><h3>志在( ), 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兮若 ( ) !” (秋雨绵绵)</h3><div>志在…… ……</div><h3><br></h3> <h3>备课组评课</h3> 林秋燕老师建议:教学以读为主,指导学生熟读成诵,在读中领悟学习古文的方法,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能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是本课教学的重点,理解“知音”的真正内涵。<br>  王三妹老师建议: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对伯牙、子期那种高山流水般的志向和胸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因此在文本的人文内涵上不作过度挖掘,而是相应地降低难度,通能把本课读正确,读流利即可。<br>  韩丹老师建议: 学习古文,我们不仅要会读,会背,还要读懂。试着说说每句话的意思。还原课文,学生练说。<div><h3>  吴富友老师建议: 拓展读课文 部分,是否可将仿写的句子加入原文: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 峨峨兮若太山!”志在流水,钟子期:“善载——!”志在清风,钟子期曰,善哉——(徐徐乎若清风)!”志在秋雨……加入到原文朗读,悟读文言文语感。</h3></div> <h3><font color="#010101"> 《伯牙鼓琴》是小学一篇文言文,语言凝炼典雅,抑扬顿挫,内涵丰富,堪称中华优秀经典诗文中的经典,林海鲜老师通过说说课文的大意、检测学生对关键字词的理解、口头表达训练、拓展迁移课外知识等策略方法引导学生运用一定的方法学习文言文,把“高山流水琴三弄,明月清风酒一樽”“钟期久已没,世上无知音”经典民间传说如清风徐徐娓娓道来,让学生们感受我国古文言文的艺术魅力,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情并受到了传统文化熏陶。</font></h3>

鼓琴

钟子期

志在

伯牙

善哉

课文

清风

教学

老师

流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