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军嫂·好女儿·好妻子·好母亲·好职工”——我们的母亲杨敬梅

李立新

<p>  母亲悄悄地走了,走的那么匆忙,又那么安详,没等我们像往常那样每天摸摸她那慈祥的脸庞、梳梳她那花白的头发,也没能等到让我们弟兄们再为她泡泡脚、理理发、洗洗澡......母亲的离世,留给我们太多的想念和回忆。母亲,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字眼,她代表着爱的付出和博大无私的胸怀,在我们兄弟姐妹的心中,她是一位伟大的母亲,父亲的军功章上有她的一半,她是“共和国第一代的好军嫂、外祖父母的好女儿、父亲的好妻子、儿孙们的好母亲好奶奶、单位里的好职工”。</p><p> 母亲1936年农历9月18日出生于山西省介休市连福镇窑子头村,1957年4月与父亲李和律成婚,1974年前一直在本村服伺她的母亲,1974年随军参加工作,从事缝纫工作11年,1986年退休后夫妻两人主动放弃省城干休所指标,回到祖籍介休定居。</p><p> 说母亲是“共和国第一代的好军嫂”是当之无愧的,母亲是1957年4月与父亲成婚的,当时父亲是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刚刚从抗美援朝前线回来的副营职军官,他们结婚后,母亲成为一名光荣的军嫂,但是,令她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现实与她开了个大大的玩笑,婚后的十八年里不仅没能成为光荣的军官夫人,却因一个承诺而守母尽孝十八载,承受了异与常人的压力和付出,十八年寒来暑往,春耕秋收,十八年夫妻聚少离多,十八年独自撑起这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家,里里外外一把手。母亲婚后曾先后有两个孩子夭折,失子之痛她是怎样默默忍受过来我无从想象,但我却见证和经历了母亲生我两个弟弟的不易和艰辛,两次生产父亲都因部队特殊情况没有一次能陪在她的身边,在我模糊的记忆中,1971年3月母亲生下三弟后,时值春耕,母亲还没有出月子,就下地干活,春寒料峭,母亲面部不幸中风,从此,面部痉挛这个病痛折磨伴随了母亲的一生。最让我记忆犹新,终生难忘的是1974年正月初六,我的四弟出生了,在接生婆婆和邻居走后,哇哇啼哭的四弟和刚刚生下孩子的母亲,就交给了年仅八岁的我,此时的家里,炕上躺着瘫痪的姥姥、年幼的三弟、襁褓中的四弟和产后完疲惫不堪的母亲,从此我每天开始用我稚嫩的小手做饭伺候母亲坐月子,我清楚的记得,快到元宵节的一个早晨,屋外下着大雪,天气异常寒冷,我出门去为母亲倒便盆,风大,雪大,当我走到院子中间那深深的雪地里的时候,寒冷、害怕笼罩着我,脚下一滑,我摔倒了,盆打了,恐惧的我,哭着就喊起了母亲的名字,天寒地冻,母亲强打精神惊慌失措的把我抱进了屋里,母亲和我、三弟三人哭声一片,姥姥眼里留着泪无助的看着我们,这就是一位军嫂真真切切的坐月子。</p><p> 母亲是一位名副其实的“好女儿”,母亲兄妹六人,长兄是家里唯一的男丁,不满20岁时被国民党枪杀惨死。母亲排行老四,大姐早嫁,二姐远嫁北京,三姐远嫁内蒙,小妹在纺织厂工作。此时,母亲本应随军到父亲部队所在地工作,可年迈体衰的姥姥无人照顾,无形中照顾姥姥的重担将被母亲一人挑起,母亲心地善良,父亲高风亮节,夫妻二人毅然决定暂不随军留在村里照顾姥姥。姥姥家没有了男丁,为给外祖父母家后继有人,父母亲把我的兄长立为外祖父母的长孙,如今,兄长也是儿孙满堂,为外祖父母建立了一个幸福的大家庭,我想母亲无怨无悔赡养老的,抚育小的,心甘情愿守母尽孝十八载会让九泉之下的姥姥姥爷感到欣慰。&nbsp;</p><p> 1974年全家随军后,母亲也开始工作了,由于文化不高,随军较晚,母亲只做了一名缝纫工。虽然父亲的工资不算少,但是一家六口人,四个儿子,沉重的负担还是让老两口力不从心的,为了多挣一点钱,母亲总是在单位里多做几件半成品衣服,然后再带回家锁边钉扣子,几乎每天晚上在我们睡觉后,母亲坐在那昏暗的灯光下,开始加班直到后半夜,有时候我们半夜醒来,总能看到光影之下母亲辛苦的身影。记得那个时候,家里每次炒了肉炒了好菜,母亲总是先给父亲和我们兄弟碗里挖上一大勺,自己却舍不得吃一点,每年的春节,她给四个儿子里里外外焕然一新,自己却不舍得添置一件新衣,哪怕是一双新袜子。父亲经常外出开会出差,每次都会给家里买些糖果、糕点、饼干,母亲总是锁起来,不时的拿出来给我们兄弟们解解馋,她自己却一口都不舍得吃,这就是妈。 &nbsp; &nbsp; </p><p> 母亲的勤俭持家、省吃俭用是出了名的,虽然父亲的离休工资和母亲的退休工资并不少,但在我们弟兄们成家之前,从来不舍得为自己买一件新衣服,在我的记忆中母亲从来不去理发店做头发,她的头发都是让父亲给剪。2011年父亲去世后,我带她去过一次理发店花了15元,后来说啥也不再去理发店,从此,我接替父亲学会理发为母亲理发整整九年,每次理了她都要说比理发店理的还好,这就是妈。</p><p> 2011年父亲去世后,弟兄们上班后怕她孤独,给她找了一位陪聊大妈,当我们每天下班回到母亲住的小区时,大门口,窗台边,总能看到母亲期盼子女们回家的背影和目光,每次看到儿女们回家,眼神格外一亮,立刻把那飘着淡淡清香的茶水送到我们的手中,这就是妈。</p><p> 由于年轻时体力的过度透支,妈妈过早地衰老了,让当年年轻秀美的妈妈不再拥有漂亮的脸庞,头发白了,腰弯了,步履蹒跚,但在儿子们心中,母亲依然是美丽漂亮的,母亲永远离开了深爱她的亲人们,我们为有这样的母亲而骄傲、自豪!</p><p> 值得欣慰的是,母亲的晚年生活是幸福的,兄弟姐妹们继承了父母孝敬老人的传统美德,对母亲百般呵护,让母亲度过了一个幸福的晚年。</p><p> 母亲走了,离开了她热爱的世界,离开了热爱她的子女们,父母亲的故事千言万语说不尽,我不知道父母亲还有多少忍辱负重、酸甜苦辣的故事,但留给我们的是无尽的思念和回味,逝去的是母亲衰竭的躯体,升华的是她永恒的灵魂!</p><p> 愿再次踏上“随军”路的母亲一路走好!</p> <p>▲母亲的出生地,也是她守母尽孝十八载的姥姥家。</p> <p>▲结婚前的母亲</p> <p>▲退休前的母亲</p> <p>▲晚年的母亲</p> <p>▲结婚前的父亲</p> <p>▲离休前的父亲</p> <p>▲离休后的父亲</p> <p>▲父亲母亲的结婚纪念照</p> <p>▲晚年的父亲母亲</p> <p>▲带着妈妈逛京城</p> <p>▲公园里锻炼的妈妈</p> <p>▲老两口过生日</p> <p>▲敬爱的爸爸妈妈</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