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远的“洛克之路"(第三集)

浪惬静舟

<p>  沿白龙江西下,从郎木寺到迭部扎尕那的路要曲折的多,车子翻山越岭,高山、森林、峡谷相随,与之前的草原完全不同的世界。</p><p><br></p> <p>  车过红星镇,道路逐渐地势上升,景色也变得立体,高山、森林、峡谷、溪流,不断从车外闪过。己经在外行路多日,连日来满目美景,眼前这条路入目、入耳、入心,这里山脉高耸,峡谷深幽,河流碧水。</p> <p>  从郎木寺到迭部扎尕那的道路,位于岷山与迭山之间,这百公里,堪称世界级风景线,让当年洛克痴醉,一路上如同行驶在风景的大片里,天堂般的壮丽,这里的风光全自然的。洛克说:“我步入丛林,因为我希望生活有意义,活得要深刻,吸取生命的精华!把非生命中的所有杂念一切击溃,发现自己如此精彩!”</p> <p>  仪表盘上的时速显示50迈,这条路只能缓行,车轮下的道路走的有些艰险又困难。洛克当年走的这条线,并没有路,有的是一条盲肠小道,走得异常艰辛。现在已新建省道路线,与百年前的山路相比,路况简直好太多。但是,道路依然蜿蜒曲折,惊险刺激。</p> <p>.</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车子进入迭部境内,车沿指示牌左拐,一路向西,连续转过几弯,眼前出现一个穹形大门,醒目的“扎尕那”三个字告诉我们,到达景区门口了。买了门票之后,到扎尕那居然还要走15多公里路程,在国内所有景区中,景区大门到景点最远的可能就是扎尕那了。当我们车子刚通过景区大门,婉转的道路高耸肩着群群大山,一丛丛灰白色耸立的山峰,环抱着山谷。</p> <p>  车行5公里,在尕固村的地方,道路有一段路面断层,车子起伏震荡弹跳,车上一名队员受伤。</p> <p>  车子调头,去迭部县医院。队友们晚上入住迭部县城,整夜无眠,我们一直担心受伤的队员。</p> <p>.</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次日上午我们重返扎尕那景区,昨日受伤的队员显然不能继续行程,因为后续还有很多路要走,路上会更艰辛,更虐心,更具挑战。经研究,抽出一名队员陪同返回浙江。</p><p> 近在咫尺不远的前方就是扎尕那。很遗憾,在这一刻,二名队友行程被按下“暂停键”,被挡在最后的一公里,止步于此。虽然这样的情况意料之外,似乎变得很不舍,我感到有些难过。与二名队友依依作别,互道保重,我们继续上路。</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通往扎尕那的途中,经过纳加石门,这是进入扎尕那的第一道石门,石门两侧石崖高峻耸立。峰回路转,拐过几个弯,左右两山之间巨大的岩石,陡峭直冲天空,车子穿越石门,豁然开朗,我们进入了另一世界,扎尕那出现在我们的视线里。</p> <p>.</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扎尕那由4个村寨和一个藏传寺院拉桑寺组成。扎尕那的藏寨全是木制藏式房屋,依山而建一律坐北朝南,层层梯田围绕其间,接山势从低到高次为绕拉桑寺而建的东哇村(海拔2652),被青稞梯田包围的业日村,看最美日落的达日村,海拔最高的代巴村(海拔3160)。扎尕那正北是璀璨生辉、巍峨恢宏、雄伟壮观的迭山主脊光盖山石峰,另外三面皆是秀峰环拱,苍松翠柏郁郁葱葱。延绵起伏的石头大山,将四个藏寨怀抱其中,山间时常云雾飘纱,村寨炊烟弥漫,宛若一座巨型宫殿。肃穆的白塔守护着一方信徒,安静祥和,与世无争。</p> <p class="ql-block"> 东哇村村口有个大型停车场。我们下车透一下新鲜空气,扎尕那的气温一2℃至一3℃,大家添加保温衣服。</p> <p>  休息片刻之后,我们沿着栈道逐级上行,山势的坡度缓缓上升,走约2公里是一处茂密的森林,牦牛、马儿在高大的山影和森林的阴凉中,安详地享受着秋天里难得的时光。</p> <p>  仅仅是扎尕那眼前的美景就足以慰籍一路风尘。</p> <p>   不断走高就有不错的收获,海拔3710米的仙女滩高山牧场,青山环抱,树木葱郁,草甸平整肥美,坪上野草野花盛开,牛、马、羊自由悠闲漫步。</p> <p>  高山无锁白云封,这里云雾缥缈,似梦境未醒,站在仙女滩的仙人台远眺,原始村落,层层梯田错落有致,弯弯曲曲小路依次连接,周边远远的被天然岩壁山峦环抱,简直是神仙居住的石头宫殿。</p> <p> 雄伟的念甘达娃神山高高在上,山体气势磅礴,云雾环绕山峰。念甘达娃神山,悬崖峭壁中最高的一座石山,当地藏民传说中,神仙念甘达娃用大拇指在山间摁开的地方,很久以前念甘达娃神路过这里,见群山层叠,阻碍道路,就用手指摁了一下,洪荒之力使得此处山崩石倾,出现了扎尕那这片开阔的地方,就是山下扎尕那的石城宫殿。</p> <p>  从仙女滩高山牧场继续行走1公里路程,看见一个高山湖,这里就是仙女湖,湖水湛蓝,颜色非常梦幻。</p> <p class="ql-block"> 这里的水,清澈明净,无论什么时候,都摇不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从仙女滩下来,回到东哇村,沿山路前往业日村。</p> <p> 沿着公路向前走,拐一个弯便看见绿色瀑布般的青稞田从山上倾泻而下,铺满了整个视野。</p> <p> 高大的木架子给自然恬静的田园生活,增添了一道原始古朴的色彩,它通常的名字叫做“青稞架”。青稞架是藏区的一个标志,结构简单,就是几根高大的木柱和一些木条木块塔制而成,架子竖柱的顶部是尖尖的,那是为了防止积水或积雪结冰,防止木头烂掉而特意削尖,藏民们在劳动中积累的经验,是最牛的最实用的科学。</p> <p> 藏寨的木房基本上是“干阑式木楞房”,多雨的山地河谷地区,人们都会选择盖这样的房子,其实跟“吊脚楼"的意思差不多,就是用长短不一的木桩把房子架起来,支撑房子离开地面。这样雨水不会冲进房子里,雨水里长出来的小毒虫要爬进屋子也难,支起来的架子和屋子的地板中间那块空间,还正好做个牛圈,实用实在很多。“木楞房”就是用长短一致的原木横叠起来做墙,木板或者茅草盖顶。藏房都是圆木搭建的,四面墙体都是挑选笔直且粗细均匀的圆木拼接,屋顶和天花板用木板铺成人字框架,这样可以分解积雪和厚重压力,屋顶与天花板之间有一个可供通风的尖阁,是储藏肉最好的风干场所。</p> <p> 藏房是木房依坡搭建,村内曲曲折折的村路串联着一户户人家,在进入业日村的路两侧有许多晒木架,这里给人的感觉是原始的、朴素的,静谧超脱的一个人间之地。</p> <p>  藏寨和山峦连在一起,炊烟袅袅,寨里的藏民开始忙着做饭,牦牛肉味、酥油茶味和松枝烧的香味弥漫在山谷,温馨诱人。</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 在业日村,我终于寻到“洛克小屋”。</p><p class="ql-block"> 简陋的一幢木椤房,上下二层,一层为通透式藏物间,用于堆放干草等,一层木柱较粗可以栓马,二层是木制客房,一层有一木梯通往二层,院子面积不大,客房左侧有个平台,可以俯瞰山下风景。</p><p class="ql-block"> </p> <p>  当年洛克被扎尕那的自然风光、原始村落、以及古老的藏传文化所吸引,于是住了下来,一住就是三年时间,洛克在迭部扎尕那探险和科学考察,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藏区民俗、宗教、生态、自然风光的图片、文字资料。这些宝贵的照片和文字,发表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将万里之外世界的人们的目光引向这个被遗忘的小角落。在扎尕那洛克还发现了至少10种云杉树,而中国全部云杉也只有18种,采集了大量的植物标本并留下照片与文字。在1826年到1928年的一个世纪里,到达中国西北部的外国探险队不少,然而能深入到迭部扎尕那的,只有洛克一人。</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我们的住处是业日村一家“雪域饭店"藏家乐。这里离“洛克小屋"不远。</p> <p>  房主是一位漂亮的卓玛,名字叫桑洁旦尼,会汉语,讲的不是很流利,但简单的交流对话没有问题。当晚主人给我们每个远道而来的客人备了藏餐,敬青稞酒,品尝藏家的糌粑。</p><p> 一路走来,很不易,这里的人们有一种近乎原始的纯朴,我们的到来,可以真切感受到藏族同胞的真诚,这个真实是发自内心的一一是什么,又难以言述。</p> <p> 今夜满满一桌藏餐,在这“香巴拉最后发现”的地方,大家举杯相碰,杯酒交觥。古人说:美酒饮敬酣畅后,至多看到半醒时。酒又苦又辣,但不能喝醉了,酒饮至微醺,留一分清醒,余一份期待,才是人生最好的享受,苦能懂得每日静下心来,观云听雨,笑迎天气,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在尘世浊浑中安一方心情致远,人生苦短,许多时候,只消在心底植一树菩提,足矣!</p> <p>  藏区特有的几种主食,一种是糌粑,它是用青裸或碗豆等炒熟之后磨成面粉,食用时拌和酥油用手捏成团吃,也可调以盐茶、酸奶或青稞酒。藏族同胞还常用萝卜、油茶叶加一点糌粑煮成粥,以代替主副食。另一种是风干的牦牛肉,它是藏族同胞喜欢的食品,一般在每年的冬天,往往是11月底做,这时气温都在零度以下,藏民们把牦牛肉割一成小块串上,用竹笼挂在帐房、屋檐下的通风处,使之冰冻成干,并自然脱去水分,第二年3月后取下烤食或生食均可,味道鲜美。牦牛肉干是藏家必备之物,客人来了,倒上一碗青稞酒,端出一盘牦牛肉干,便是藏家待客的常礼。还有藏式咖喱,最常见的是咖喱牛肉盖饭,除了藏区,印度、尼泊尔一带也常食用,麻辣十足。烧煮时汤汁留得较多,以少许太白粉勾薄茨淋于饭上,即是咖喱牛肉烩饭。还有一种叫“寺不”的食品,语意为“吹肝”,即在猪肝中加入精盐、五香粉、姜丝等调料后,撒上花椒粉,风干,食用时再将“寺不”放入汤锅,放入适量辣椒、姜、花椒,用小火慢煮,熟后,取出切成薄片食用,香辣芬芳,味道香浓。</p><p> 另外,藏面是典型的藏式小吃,用牦牛肉肉汤煮的,特别香,面条用青稞面做,吃起来软里硬,配上几勺辣椒酱,外加两张肉饼,最后来一杯甜茶,更会让你的胃满足。</p> <p>.</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扎尕那4个村寨的周边有17条峡谷,每一条的风景都不一样,有高山、有峡谷、有草甸、有海子、有溪流,都是原生态的。考虑到时间的问题,无法走完所有的峡谷,之前我们己经走过了东哇村→仙女滩→仙女湖一线,接下去的行程计划走二条,一条是业日村到润吾沟,另一条是东哇村→念甘达哇牌坊→老虎嘴→一线天→瀑布→石林→小瀑布→卓尼的线路,这条路线是最精彩也是艰辛的一条路。</p> <p> 扎尕那徒步线路丰富,润吾沟适合短程穿越,这条峡谷路途不算远,沿途难度指数较低,基本上己建有游步道或栈道,随着山谷走势,休闲也可,轻装也行。</p> <p> 游人少至,溯溪而上,峰秀壁悬。</p> <p>  上坡下坎汗流夹背,峡谷狭窄而小巧,清澈湍急的溪水冲破陡崖峭壁,形成一线天之绝景,并有多层小瀑,而且连绵不断,美丽多姿太小山石散落于沟中,随手捡起一块,都可作奇石摆于厅堂之中。但扎尕那的惊艳远不在于此,这只是扎尕那的一小部分,至多只能算是一瞥。</p> <p>.</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   徒步业日村润吾沟之后,我们决定走第二条线路洮叠古道,即从迭部扎尕那到卓尼的穿越,因为卓尼洮河很出名,所以“洮”代表卓尼,而叠指的便是迭部,这条线就是当年洛克从卓尼翻山越岭进入扎尕那的路线,起点是东哇村,终点是卓尼县旗布沟一线天,全程翻越众多垭口,在这条线路上你会看到更壮观的高山、峡谷、溪流、森林。</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徒步扎尕那的人都知道,扎尕那真正的美真实在这条路上,东哇村→念甘达哇牌坊→桑谷石门→老虎嘴→一线天→瀑布→念甘达哇神峰→扎尕那石林→曹日卡→高山湖→包那西牧场→观音石垭口→喀拉克垭口→旗布沟一线天→卓尼,由于地形地貌大部分无法通车,许多路段是砾石路,很原始的山路,徜若走过这条路线,一路美景足以满足你的眼福。此段为该线路最为壮观、最为精华的一段,大部分都是在高海拔位上下横切,一路可见众多峡谷、垭口,映入眼帘的高山上下高差近2000米,由上而下高山、草甸、森林、牧场、溪流,景观大气磅礴。</p> <p> 从东哇村出发,从念甘达娃牌坊进入洮叠古道,溯溪而上,首先会看到一堵石门,名为一线天,起点是扎尕那的一线天,终点是卓尼的一线天,在这两个“一线天”之间,藏着甘南地区最绚丽的风景。</p> <p>  进入石门,就进入了幽深的峡谷地带,道路两旁悬崖峭壁对峙耸立,这是亿万年地壳运动中地壳断裂、流水切割造就而成的Ⅴ型峡谷。</p> <p>  涅甘达娃神山,悬崖峭壁中最高的那一座石山,当地藏民传说中,涅甘达娃神很久以前路过这里,见群山层叠,阻碍道路,就用手指摁了一下,洪荒之力使得此处山崩石倾,出现了扎尕那这片开阔的地方,就是石崖四周环抱藏寨的石城宫殿。</p> <p>  行走在群峰之中,宛如置身香巴的梦幻场景。</p> <p>  那年洛克一行带着36匹骡子和马,还有21个随从,离开卓尼,经旗布沟到喀拉克垭口,再念甘达姆神山,翻山越岭,一路上艰辛万苦,来到扎尕那。一路难走的洛克之路,洛克当年执着的精神此时此刻被我们诠释得淋漓尽致。</p> <p> 峡谷中溪流潺潺。</p> <p> 有时途中一段只有自己静静的在山野中孤独行走,身负沉重的包裹,双脚在崎岖的路上迈步,聆听山谷中自然万物的天籁之声,口干了,到清澈的溪流中,瓢一勺水爽饮,更多的时候仰望天空,那一片纯净的高原蓝。</p> <p>  从河谷中环视,山体上段是寸草不生的石灰岩山体,山腰以下却是绿色盎然的植被,荒芜与生机并存。</p> <p class="ql-block">  沿路而上,见到一片开阔的谷地,名叫包那西牧场,一路上近在咫尺的巨大岩璧转眼之间被宽阔的草甸代替,让人惊喜。</p> <p> 观音石垭口,此条线路的最后一个垭口。观音石垭口与其它垭口不同,这个垭口场地宽阔,这是当地牧民的夏季牧场。</p> <p>  旗布沟一线天,终于到达终点,两块巨石相对而立,中间一线缝隙,人行其下,只见天空一线天。</p> <p>  一线天穿过一个岩石缝之后可以完整的看到一座大山,前方就是卓尼。</p> <p> 古诗曰:“迭山南望白云边,雪积遥峰远接天”。喀拉克垭口,海拨4200米,在垭口上,可以眺望迭山主峰措美峰。以措美峰为首的群山崇岭,闪着银光的山峰、缠绵缭绕的云雾,连绵数百里,雄伟无比。</p> <p>  至此,我们终于走完洛克进入扎尕那的线路,扎尕那壮美的风景画卷收起了尾笔。那年洛克在为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拍摄的每张照片后面记下时间,然后写信:“迭部是如此令人惊叹,如果不把这绝佳的地方拍摄下来,我会感到是一种罪恶。”</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多年以后,洛克回到美国,依然念念不忘,始终惦念着曾经走过的洛克之路,并写下了让无数勇敢前行者为之共鸣的名言:“我宁愿死在那风景优美的山上,也不愿孤独地呆在四面白壁的房里,等待上帝的召唤。”</p> <p>  在扎尕那拉桑寺的门前,又见磕长头的人们,藏族大妈饱经沧桑的脸上,布满了皱纹,深凹眼框的双眼闪亮着岁月深邃的光芒,数月经年,朝行不止,藏族同胞用虔诚长拜这片黑土大地,像经书一样永恒念诵,上帝把情感赐予了这片善良苦难的人们,让我们感受到每个人内心的虔诚,大自然带来的神奇净土,带不走的是人们悲怆坚毅的精神……</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class="ql-block">  车子将在几个小时以后,带我们离开这里,现在头顶上的阳光仍然明媚,还是那么蓝的天,云朵一堆一堆,雪山还在身旁,森林还在身后,木屋依然饮烟袅袅,溪流还在无声流淌,牛群依然徜徉……想到几个小时或者十多个小时之后即将不再身处其中,再也不见这里的高山、峡谷、森林、溪流,以及这里善良质朴的人们, 心里涌出一种莫名的不舍,不知道以后还会不会有机会再来?</p><p class="ql-block"> 慈祥的莫拉老人给我们献上洁白的哈达,这是送给远方的客人至高的祝福。 但现在,思念己经强烈地荡漾,美好的时光总是稍纵即逝,此去难复返,一般滋味在心头。天明,是告别的时候了,挥挥手,最后一次回眸,离开的时候我想了很多,凝视扎尕那梦境般的净土,然后踏上下一个行程,即便途穷路远………</p> <p>.</p><p><br></p><p>未完待续,敬请关注第四、五集</p><p><br></p><p>(美篇制作,部分照片为本人拍摄,同时感谢队友们拍摄并提供大量精美图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