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倪天增为我签名</p> <p>一生正气栉风沐雨替人民住行奔走鞠躬尽瘁</p><p>两袖清风蹈火涉水为城市建设操劳死而后己</p> <p>人民公仆倪天增</p><p> 倪天增在设计院院长和副市长任上主持和设计了上海的许多重大建设规划和对现在有深远影响的开发工程,包括浦东开发的规划,虹桥开发区规划、陆家嘴金融贸易区规划等等,是上海改革开放的杰出的实践者和先行者,并且提出了长三角经济圈、上海市地铁规划等概念,并且主导了防汛防洪工程、上海市重大水源工程、菜篮子工程等,切实为老百姓谋福利保安全促发展,是人民的好公仆,好党员,好干部。</p> <p> 倪天增(1937.8——1992.6.7),出生于浙江宁波市,大学毕业,高级建筑师。1962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参加工作。祖籍嘉善县西塘镇,前上海市副市长,为上海市建设作出了贡献。</p> <p>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p><p>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曾先后担任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助理的技术员,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第一设计室副主任,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四室主任工程师,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上海工业建筑设计院副院长。</p><p>1982年,担任上海市城市规划建筑管理局局长助理。</p><p>1982年,评为高级建筑师。</p><p>1983年,出任上海市副市长。任期内主持设计、审定了上海多项重大建设工程。</p><p>1992年6月,因突发性心肌梗塞逝世,年五十四岁。</p><p>倪天增并是上海市第7和8届的人大代表,并是中共上海市第5次代表大会的代表。</p> <p> 倪天增以优异成绩考入宁波中学,这所中学历史悠久,校名为张之洞所题,名师辈出,经亨颐、朱自清曾在此任教,为浙东名校。在良好的学习环境下,倪天增为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宁波中学时代,已显露出他的多才多艺。课余时间,喜欢素描,练习美术字。一次他负责用一张圆台面设计了一个校徽,在宁波市中学生运动会上引起了轰动。他还爱好体育,曾获校运会110米高栏冠军,市中学生运动会第一名。1956年从宁波中学毕业,进入清华大学,攻读建筑学专业。他还是校运动队队员。他善歌舞,最拿手的保留节目,是用俄语唱《莫斯科郊外的晚上》。</p> <p> 1962年清大毕业后,倪天增被分配到华东建筑设计院工作。在华东工业建筑设计院等单位工作的二十年期间,从一名普通技术员,成长为一名优秀的院副总建筑师、副院长。参加了近二十个大中型项目的设计工作。主持设计了援外工程“贝宁体育中心”,主持设计了“龙柏饭店”、“上海美术馆”、“华亭宾馆”。多项工程获得了上海市优秀设计奖或国家级奖。70年代初主持设计的“贝宁体育中心”,得到贝宁政府的高度评价,在整个非洲获得好评。后来贝宁总统访问我国,还特别向我国领导人推崇体育馆的出色设计。</p> <p> 1983年4月,倪天增任上海市副市长,分管城市规划管理工作,提出上海近期东西建筑发展轴总体构思,从虹桥机场,经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静安寺、上海展览中心、人民广场、外滩延伸至陆家嘴,形成一条有主要建筑景观和城市广场组成的发展轴,以更好地集中反映上海的城市意象、城市景观。上海城市总体规划采纳了这个意见。倪在指导和审批人民广场地区规划、虹桥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南京东路改建规划、上海电视塔选址在陆家嘴规划、陆家嘴金融贸易区以及地下铁道车站广场规划中,都体现了整体发展城市景观的总体构思。在1986年国务院批准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方案编制过程中,多次深入市规划院指导工作。1984年,倪组织虹桥新区详细规划审定,支持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推出建设基地8项要素控制模式。1988年又主持上海市虹桥新区第26号地块首次有偿出让,推动了城市开发。1990年,主持《上海市土地使用规划和区划法规研究》课题鉴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