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袁小】使常态课精彩 使精彩课常态—记一年级数学组常态课

Lucky 珍儿

<p>沐浴晨光,充满了新学期的希望;</p><p>再起秋风,吹拂着跳动的心房。</p><p>金秋九月,丹桂飘香;</p><p>美丽袁小,朝气蓬勃。</p><p><br></p> <p>为了更好地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不断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2020年9月,袁家庄小学组织了本学期第一次“常态课”活动。</p><p>我们一年级数学组教师承载着优质的办学理念,沐浴着“新样态”阳光,开展了新学期第一次常态课活动,“常态课”让我们每一位教师能零距离的接触原生态课堂,这种原生态课堂使我们每位教师更能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优势和不足,更能有效实现专业化成长。</p> <p>侯校长莅临各班,参加了本次活动。</p> <p>董老师在这一节课中通过设计了四个活动来达成教学目标,一年级的学生对数玩具比较有兴趣并且对他们而言数玩具并不陌生,董老师通过选择孩子们所熟悉所兴趣的教学材料,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使得学生在我们实际的生活中能够深刻地体会到数的含义。</p> <p>雒老师通过有趣的图形分类,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后面引出整理书包,很自然地渗透出了分类整理的作用,让学生潜意识地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p> <p>高老师通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引出数字0,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思维活跃的很。高老师采用故事导入课堂,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极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p> <p>李老师创设给小松鼠摆餐具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体会在摆餐具中都有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还安排学生动手摆学具,让学生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它们,悟出“一样多”“多”“少”“最多”“最少”的认识。本节课学生对动手操作兴趣浓厚,在上黑板贴图片的过程中很好地感知了本节课的知识点。</p> <p>本节课,薛老师通过两个环节完成教学目标,第一个环节,通过故事,引导孩子们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于号,并且知道在什么样的情况下用它们,第二个环节,用游戏的形式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课堂氛围很好。</p> <p>郭老师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引入课堂,让学生在数一数、比一比、摆一摆的活动中,体验一些比较的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积极性很高。</p> <p>在本课的教学中,成老师运用复习巩固的方法,导入新课,课堂中成老师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让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成功体验,觉得学习数学是一 件快乐的事,而不是一种负担或压力,既能在玩中学,又能在学中玩,值得学习与借鉴。</p> <p>赵老师,通过课堂活动,引出知识点,让学生经历有关活动,获得对有关知识的体验。用特定的符号来刻画客观世界中两个量之间的大小关系是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之一。</p> <p>李老师这节课给予学生创设了充满童趣的课堂情境,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创造了摆铅笔、说过程、摆图形、讲故事、提问题等一系列的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充分感受到加法的含义。</p> <p>薛老师这节课,是在认识数字0-10,比大小后进行的,是计算数学的起始课。初步认识加法,薛老师通过引导学生观察,交流,操作,等过程,带领学生理解加法的含义,课堂上特别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练习巩固。</p> <p>本节课秦老师通过课堂教学感染和激励学生,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渴望,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在引导学生通过故事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促使学生在学习中解决问题。</p> <p>高老师以学生喜欢的游戏跷跷板导入新课,让学生轻松自然地学习轻重,并懂得比较轻重。老师与学生相比较(轻重),学生通过这个环节,初步懂得谁轻谁重,为后面用天平称,称东西比较物体轻重做准备。</p> <p>薛老师通过有趣的课堂实践操作,比较学生个子的高度、绳子的长度等,注重运用课改的理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地位,真正成为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以及学生学习的合作伙伴,课堂氛围很好,学生积极性很高。</p> <p>郝老师通过演示操作,使学生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能正确的读出加法算式,在观察、操作活动中,探索5以内数的加法。体会生活中有许多问题需要用加法来解决,初步认识加法的意义。</p> <p>郭老师在课堂中,善于关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亲身经历比较的过程,通过多个实践,比较物体的多少,从而引出知识点,教学时,郭老师创设情境,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摆一摆,让学生体验比较多少的过程,感悟出比较多少的具体方法,以及大于号,小于号,等于号在不同的情形下如何运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p> <p>本节课,杨老师用数学好伙伴笑笑引出问题,通过让学生有趣的学具模仿,提出问题,引出“+”,解决问题,并反复强调加法的意义,通过儿歌,调动学生积极性,回到课堂,提出问题,巩固练习,让学生轻松理解加法的意义。</p> <p>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引导。”作为一名教师,有责任引公开课之水来浇灌自己的常态课之花,用自己的爱心和激情,打造学生喜爱的灵动课堂。</p><p> 相信在校领导和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下,袁家庄小学一定会成为“常态课也精彩,精彩课也常态”的优质校园。</p>

学生

课堂

老师

加法

常态

数学

通过

学习

活动

本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