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之二)(父亲在抗日战争时期)

方济南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图为父亲十九岁任新四军营长时的照片</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父亲来到“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这支抗日队伍是1938年2月,当时应梅光迪邀请,上海党组织先后派了刘钊,郑文道,刘振太,何克希,吕平等同志到江阴西石桥梅光迪部开展工作。7月为加强对抗日工作的领导,根据上海党组织指示,由何克希,吕平,刘振太三人组成了“中共澄锡虞工作委员会"。书记何克希负责对各抗日武装上层人物的统战工作,并设法同新四军取得联系,委员吕平,刘振太分别负责政治思想工作和军事工作。上海党组织授予梅光迪部“江南抗日游击队”番号,任命梅光迪为司令员兼大队长,刘振太为副大队长。同时分别由刘振太,吕平在梅光迪部辖区羌家头,王家头和承寿根所辖的顾村,百丈等地举办"青训班”争取改造各地的抗日武装,培训抗日骨干。“青训班"的学员主要来自于上海动员下来的工人,学生,难民收容所人员和澄武地区爱国知识青年和农民。父亲当时就是这支队伍中的一名战斗员。1938年6月,陈毅同志率新四军一,二支队挺进到江南敌后,与粟裕率领的先遣支队汇合,在苏南創建了以茅山为中心的敌后抗日根据地,独立自主地发展抗日游击战争。10月陈毅根据中共中央指示在创建以茅山为中心的苏南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积极布置向苏南东路地区发展的准备工作,派新四军二团参谋长王必成率一营东进澄锡虞地区进行战略侦察。途经武进的塾村时,中共澄锡虞工委闻讯与之联系,并将“江南抗日游击队“和“青训班"跟随二团继续前进,在峭岐附近陈小文率“民抗“部百余人前来会合,直抵锡北斗山地区。后又随二团一营西返,摆脱了“忠义救国军“和张少华部的东西夹击,顺利转移到丹北地区。此间,中共澄锡虞工委领导的三支武装在二团一营的带领下参加了在江阴青阳附近伏击日军汽车和夜袭武进圩塘顽军张来顺部的战斗,这是父亲在参加革命后随部队参加的早期对日作战。</span></p> <p>  1938年10月确定中共澄锡虞工委所属武装到茅山整编整训,并授予“江南抗日义勇军"第三路(简称“江抗"三路)番号,隶属新四军一支队建制,任命梅光迪为司令员,何克希为副司令员,吕平为政治部主任,部队整编为三个连。原“苏浙人民抗日自卫军“120余人编为一连,原“江南抗日游击队“和周培度部百余人编为二连,连长刘振太,原“青训班"编为三连。这时父亲就正式入编新四军一支队二连,很快就当了排长。为了加强对“江抗“三路的领导,陈毅派新四军二团干部徐绪奎任参谋长,并在三路成立了党的总支委员会,何克希为书记,徐绪奎,吕平,刘振太,王新,龚鹏佐,包厚昌为委员,从此“江抗"三路就成为中共新四军一支队,由党组织直接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走上了新的战斗发展阶段。12月11日该部队配合二团特务连粉碎了日军三路合围延陵地区的扫荡后,为适应新的战斗需要部队在茅山地区按照党的建军思想和建军原则整训。一是政治训练;二是建立政治制度和各种政治组织;三是军事训练;四是发扬我军艰苦奋斗的传统,执行新四军统一的军需供给标准。12月结束整训后,当时二,三营西进去茅山两梁地区,而一营由团长徐绪奎率领在武壮地区活动。1939年元旦后不久,一营扎营在安家舍附近的涤城弯时,遭到日军由常州,龙虎塘,奔中,魏村,小新桥,孟河西,夏墅等据点及长江上日舰登陆艇的十三路围攻,战斗从拂晓打响,当时父亲是二连连长,他指挥全连与日军激战一天,打死打伤日军数十人,直到傍晚仍遭到日军正面的堵截,背后又遭国民党保九旅张少华的袭击,敌人不断增兵造成合围之势,在这种十分紧廹的情况下,父亲带着部队打到魏村据点附近东北面一个大村庄时,父亲为了保存部队的有生力量,当机立断,决定将连队化整为零,把武器埋藏起来,战士们分散在群众之中,在老百姓的掩护下,突出重围,保存了武器和有生力量。</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39年5月1日,新四军六团在团长叶飞的率领下,从茅山地区出发东进,抵达武南戴溪桥一带与“江抗“三路会合。成立“江抗"总指挥部,梅光迪任总指挥,叶飞,何克希,吴煜任副总指挥。总指挥部下管辖第二,第三两路,六团对外称“江抗"二路番号不变,何克希兼任司令员,徐绪奎任参谋长,5月5日“江抗“总指挥部率二路,三路一千余人从武南戴溪桥,洛阳一带出发。由横林附近越京沪铁路,经澄西穿澄锡公路进入东路地区。1939年8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在潥阳水西村成立。11月“江抗"部队全部转移到杨中整编,整训为“向北发展"作准备。"江抗"部队共编为两个团,三路为基础,并入四路一支编为“江抗"二团,团长徐绪奎,政委何克希,同时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整训,整训期间,团里派父亲带领二连在京沪线上活动,一方面保障整训部队的安全,另一方面设法截获敌人的弹药,解决训练困难,父亲带领二连两次破坏铁路,炸翻敌人两辆军列,截获了大量武器弹药,保障了部队的训练及安全。</span></p> <p>  1939年12月,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父亲所在团提前结束整训返回江南,团长徐绪奎率一营在江阴,武进一带以安家驻舍为中心活动。</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0年5月江南指挥部决定二团再次东进,扩大和巩固苏南东路地区抗日游击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力量,相继增援苏北。并规定“江抗"二团抵达东路后归属谭振林指挥,作为江南抗日救国军的主力。同时指示,东进途中路经武南时,要协助“打开太仓地区局面,并为新四军筹集经费"。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二团进入武南后,一营在戴溪桥,新渎桥以北地区活动,敌人对二团进入武南十分惊慌,想趁二团立足未稳,对二团进行重创,敌人纠集了常州,宜兴,无锡等地日伪军千余人,采取伪军守据点,日军打头阵,分层次分路合击的战术,对我疯狂“扫荡“。武南地处两湖之间,木桩密集,河道纵横,不利于我军机动作战。形势非常危急。二团在徐绪奎团长的指挥下发扬我军勇敢战斗,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战斗作风,进行了英勇的反击,半个月中,连续作战十三次,先后在庙桥,坂上,孔嘉桥,走马塘,南码头等地与日军进行激烈的战斗,其中在鸭甲塘,高田和戴溪桥附近的三次战斗尤为激烈,毙敌百余人,粉碎了日伪"扫荡",打开了武南的局面,完成了筹集经费的任务。</span></p> <p>  二团在反“扫荡”战斗中也遭受到重大损伤。二名营长,一名指导员和百余名战士英勇牺牲,团长徐绪奎决定暂时撤出这一地区去武北地区休整补充,5月某深夜,部队脱离敌人大部队的追赶之后,准备于锡北三洛社据点附近偷渡运河结果在越过京沪铁路时又遭日军据点袭击,加上带路向导的慌张,部队进入了河套,这时天色已将近拂晓,在这危急时刻,父亲当时毫不犹豫率领二连担任突击队首先冲出了敌人的封锁线,使大部队得以脱险,随后赶到武北与全团汇合。</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当时,由于武南反"扫荡”战斗减员较多,全团由三个营缩编为两个营,6月28日,苏北敌伪韓德勤策动李长江部十三个团兵力围攻郭村的新四军挺进纵队,为粉碎敌人的阴谋,江南指挥部电令"江抗“二团渡江北上增援,二团从沙洲出发,经澄西直抵丹北渡江北上,7月8日抵达江都吴家桥与挺纵苏晥支队会师,到吴家桥,七里长庄后团里决定让父亲率二连和几名干部返回江南去重新组建二营。</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7月下旬,陈毅,粟裕指挥三个纵队东进黄桥,全歼保四旅何克谦部近2000人,解放黄桥,9月3日韓德勤兵分两路向黄桥进攻,战斗中团长徐绪奎不幸英勇牺牲,黄桥决战打到后半段最紧张时,后面传来消息说江南的增援部队来了,原来是父亲带领新组建的二营前来增援,9月13日二团又协同兄弟部队向固守在姜堰的张少华顽保九旅展开了进攻,于14日晨全歼保九旅2个团2000余人,解放姜堰。由于父亲在黄桥决战和姜堰战斗中表現出色,所以在姜堰战斗结束后,父亲就升任一营营长,当时他只有十九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父亲所在团被改编为一师二旅六团,团长张日清,政委罗维道。根据苏中区党委指示,将东台,兴化划分为二分区,为二旅活动区,六团一营直属旅部领导,随旅部活动于东台地区,8月父亲的一营与东台独立支队合编改称东台独立支队,9月为粉碎敌人的“扫荡"进攻,坚持抗日,上级决定开辟新区,东台独立支队奉命挺进淮(阴)宝(应)地区,改称淮宝支队。淮宝地区水网交错,地理复杂,敌人控制严密,统治有基础,该地区我党的组织薄弱,根据上级的指示精神,支队决定由父亲率二连首先进入敌人统治较为薄弱的地区,隐蔽地发动群众,侦察敌人的活动規律,了解敌人的情况,为支队挺进淮宝地区打开局面。</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2年8月,东台支队奉命将淮宝地区移交给十八旅,又重返二分区开展抗日斗争。父亲率二营驻在令塔圩内,当年秋未冬初的一天下午,盘据在兴化安丰镇的伪军一个营到令塔圩来抢粮,所到村庄到处烧杀抢掠,当地老圩,令塔圩和永丰塔的农民群众,民兵手执锄头,铁镐等奋起反抗,当时二营驻扎在令塔圩内,接到群众的敌情通报,父亲立即带领全营越过令塔圩迅速隐蔽到永圩,杨家岑一带,在人民群众的配合下,经过数小时的激战,给前来抢粮的伪军沉重的打击,当场击毙加上溃逃时在河里淹死的共有一百四十多人。</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1944年日寇扩大太平洋战争,就加速了其灭亡的速度,为适应形势的需要,10月父亲所在团改编为苏中军区特务二团,全团共有九个步兵连,一个机炮连,团长是余光茂,政委张潮夫,父亲是团参谋长,团政治处主任姚念。后父亲所在团从苏中来到了浙西,在敌后开辟新区,当团侦察排的战士们大多来自于苏北苏中,所以在执行侦察任务时就有了畏难情绪,因对浙西当地的方言不通,在执行任务时容易被敌人发現。了解到这个情况,当时任团参谋长的父亲就来到侦察排,把大家叫在一起,语重心长的对战士们说:侦察员是部队选拔出来的精英,你们是部队的耳目,你们完成任务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部队的胜利。现在我们来到浙西开辟新区,最主要的是首先解决思想上的认识问题,如果大家都先考虑个人的安危,不从组织需要考虑,怎么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取得抗战的胜利呢?父亲的一番话,说得大家心里顿时开郎,同志们纷纷表示,要尽快克服语音不通的困难,当好部队的耳目,为部队打胜仗当合格的侦察兵,从那以后,侦察排的同志,虚心向当地:老百姓请教,学会了不少当地常用方言,圆满完成了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1945年9月2日,日本在投降书上签字,抗战胜利结束时,父亲任新四军第一纵队第一旅一团参谋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写此美篇前特地去了一趟茅山新四军纪念馆,感受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重温历史,不忘初心!看到那一幅幅的历史照片,仿佛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忘国耻!</span></p> <p>  上图父亲方铭(左一,副团长)余光茂(中,团长)姚念(右,政治处主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