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领悟”之癌症篇,“五草养肺汤”治肺癌

師沁鋒

<p>  肺癌在中医临床中属“肺积”范畴。肺癌或称支气管肺癌,是生长在支气管粘膜或肺泡组织上的恶性肿瘤,是呼吸系统最常见而多发的癌。中医称“肺积”,名曰“息贲”。《济生方》论述日:“息贲之状,在右胁下腹大如鼓,喘息贲溢之为肺积”。对于肺癌采取积极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和手术彻底清除肺癌的效果较好。但是也有50%的肺癌,在确诊时已有转移和扩散。能手术治疗患者只有20%左右,5 年的生存率仅占20%—30%,化学疗法和放射疗法效的果也不太满意。因而积极地采取博采众方,挖掘和研究中医的有效偏方,使之在肺癌的治疗上发挥出更大的作用。</p><p><br></p><p> 赵金铎(1916~1990),我国著名中医内科专家,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一代名医赵金铎老师的“五草养肺汤”具有扶正祛邪,清热解毒,宣肺化痰、消核散结抗癌的功效。</p><p><br></p><p>五草养肺汤</p><p>【组成】仙鹤草15克、人参10克、夏枯草12克 、 鱼腥草15克、白花蛇舌草20克、败酱草15克、麦冬30克、贝母20克、龙葵15克</p><p>【制法】上药按剂量配齐,用凉水600毫升浸泡,文火轻煎半小时,煎药不宜过长,因轻煎草类药味入肺。</p><p>【用法】1日1剂,1剂分服2次。以蟾蜍酒1杯为引。</p><p><br></p><p>【病案举例】</p><p> 一、李某,男,38岁,2002年4月发病,咳嗽,痰中带血丝,左胸痛,患者胸部X线拍片可见左肺中下叶内带,有片状模糊阴影,按肺结核治疗1月余无明显效果。2003年3月CT断层拍片,左肺叶前段近肺中带有3×5厘米大块阴影,密度均匀,边缘不规则,痰中查到未分化的癌细胞,诊断为中心型肺癌。在某医院经过化疗6次,每次间隔7天,胸痛加重,体重明显下降,胸外科会诊可摸锁骨上淋巴肿大,诊断为肺癌转移,为非手术适应证。</p><p><br></p><p> 患者体征:面色灰黄,气促唇紫,咳嗽痰稀,两肺呼吸音弱,左颈部前斜角肌后淋巴结肿大约1.0x0.4×0.2厘米,稍有压痛。赵金锋老师拟方五草养肺汤,连服30剂,治疗中间,不断来复査,有时在五草养肺汤中加沙参花粉、郁金等养阴舒肝,服药1个多月后拍片瘤体缩小,精神好转,食欲增加,咳嗽减轻,胸瘤消失。</p><p><br></p><p> 二、尚某,男,61岁,退休工人,缘于咳嗽、痰中带血丝、气促,于2003年9月20日就诊,主诉痰喘、胸痛,经X线拍片诊断为右肺支气管肺癌,痰液中发现癌细胞。咳嗽、痰黄、短气、纳呆、口唇紫红、舌有瘀斑、苔白厚、脉滑数。</p><p><br></p><p> 查体:消瘦、淋巴结肿大,X线胸片报告右肺门3×3厘米团块密度增高阴影,边缘尚清,右下肺部可见1×1.3厘米致密阴影,边缘清楚,诊断为支气管肺癌。治拟清热解毒、化痰养阴的五草养肺汤:人参、贝母、龙葵、仙鹤草、鱼腥草、夏枯草、葶苈子、瓜蒌、守宫等,服用40余剂,自觉症状好转,纳食量增,诸症减轻。为巩固疗效,将五草养肺汤配制成丸药,1次2丸,1日3次,6个月后拍片,右下肺阴影消失。继用该药治疗。</p><p><br></p><p> 【按语】一代名医赵金铎老师对肺癌治疗有独特之处,治疗上有一定的效果,对于肺癌术后他配制五草养肺丸或服汤剂疗效达到60%以上。化疗、放疗时配合五草养肺汤可提高疗效,赵金铎是有名的治肺癌专家,对肺癌的治疗可谓是自成理论、自成体系、自成一家。</p><p><br></p><p> 赵金铎老师讲到肺癌的发病,可以概括为“痰、热、虚”三个字肺癌的发生与脾虚痰湿、肺郁痰淤有关。所以肺癌的症状就是“痰”,咳嗽是痰淤转结引起的,咳血胸痛是痰湿壅肺引起的,淋巴转移是痰核流注引起的。肺癌发生的另一个原因是热邪灼肺,肺失宣化,肺气贲郁而成癌,癌细胞坏死,要产生炎症和发热。因而咳嗽胸痛和咳血,肺主气,癌症所生,其气必虚。</p><p><br></p><p> “虚”指肺气虚肺阴虚,虚而生热,热和痰伤肺更易引起肺虚,所以肺癌多出现干咳少痰、略血、舌红少苔、脉细数。五草养肺汤就是针对肺癌产生的病因“痰、热、虚”而创立的。其中贝母、夏枯草、鱼腥草、败酱草清热化痰;人参、麦冬益气养阴,润肺宣肺;白花蛇舌草、龙葵解毒散结。药味不多,配合恰当,紧扣病因,作用专一,试用效佳。</p><p><br></p><p> 经赵金铎老师治疗的200余名肺癌患者,改善症状者占71%,淋巴转移消失者占12%,1年生存者占19%,总有效率为62%。</p> <p>会议详情请扫二维码见易企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