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沉香

黎香古韵

<p>海南产地沉香(海南沉香),是海南地道药材之一,具有色深、香味浓、油脂多等特色,堪称沉香药材中的极品。它具有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抑制中枢神经以及结核菌生长等作用。[1]</p><p>一些有二百年以上树龄的老树,油脂结集得较好,甚至于树干的芯部也富含油脂,这种沉香就特别珍贵了,因为可以加工雕刻成各种工艺品流传后世,为达官贵人所收藏, 海南沉香黄油格和黑油格就是最好的沉香之一。</p><p>中文学名</p><p>琼脂</p><p>别称</p><p>沉香</p><p>界</p><p>植物界</p><p>门</p><p>被子植物门 Angiospermae</p><p>纲</p><p>双子叶植物纲 Dicotyledoneae</p> <p>分类</p><p>沉香是白木香树的树脂,白木香树只有受到刀斫、刮风、虫蛀等外力伤害后,才会在伤口处结成沉香。李时珍将沉香分为三等:入水即沉的“沉香”、入水半沉的“笺香”、入水不沉的“黄熟香”。周嘉胄则把沉香分为四个种类:因香木自然枯死而膏脉凝结的“熟结”,因刀斧伐凿香木而使树脂凝结的“生结”,从枯朽香木中挖剔出的“脱落”,因虫蛀树体而使香脂凝结的“虫漏”。</p> <p>形态特征</p><p>黎峒沉香品质上乘,薄如纸的也入水即沉,颜色坚黑为上,黄色次之。沉香中的角沉黑润、黄沉黄润、蜡沉柔韧,多以外观或性质命名,色如鸟羽的被称为“鹧鸪斑”,形如兽牙的叫做“马牙”,掷地有声的称作“铁格”、“菱角壳”、“香角”,颜色坚黑又掷地有声的叫做“黑格”。黎峒沉香形态各异,如石杵、肘、拳、凤雀、龟蛇、云气、人物、马蹄、牛头、燕口、茧栗、竹叶、芝菌、梭子、附子等样,不少于20种,都因形命名。</p> <p>分布范围</p><p>白木香树喜生于低海拔的山地、丘陵以及路边阳处疏林中。老茎受伤后所积得的树脂,俗称沉香。[3]</p><p>海南沉香在今天已经难以得到。嶦州市武后村的一颗有二百年历史的白木香树,被列为稀有古树名木。但前不久,竟还有人为获沉香而去砍挖它两节小木桶般粗的主根。沉香,已经真正“寸香寸金”。</p> <p>采香</p><p>沉香的形成需要时间,野生白木香树在没有人为刀斫的情况下结为沉香的“百无一、二”。黎人早就摸清了白木香树伤口遇水会结沉香的规律,有时会进山用刀砍斫香树枝干,让香树伤口经过一年两季雨水的浸渍,在伤口处结出沉香,黎人再进山锯下结有沉香的一节带回家,刮去白木,剩下的就是沉香。用这种方法获得的沉香有:焚烧后气味极为清烈的“鹧鸪斑”、适合人药用的“黄沉”、依木皮而结的“青桂”、埋在土中时间长而不待削刮就成薄香片的“龙鳞”、削刮后自动卷曲而且咀之柔韧的“白蜡”。</p><p>沉香的品质与采香的时间也有关系。春天气候湿润,在该季采收的沉香多水气。夏季气候炎热,此时采收的沉香比较干燥。秋、冬季气候寒冷,香木精华内敛,采收的沉香没有木气,香气很纯。采香“贵以其时”,所以沉香的采收多发生在秋冬季。[2]</p><p>主要价值</p><p>《广东中药志》载:“我省在几百年前已成为土沉香的重要产地,尤以当时海南产的‘黎峒香’中的‘东峒香’、东莞(中山)一带产的‘女儿香’品质最优,驰名遐尔”。方以智称黎峒沉香与奇南同类,但二者有阴阳之分,沉香味苦而香含藏,烧更芳烈,属阴;奇南味辣而香速发,能闭二便,属阳。其性辛、微温、无毒,具有行气镇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等功效,常用于治疗气逆胸满、喘急心绞痛、积痞、胃寒呕吐、霍乱、男子精冷、恶气恶疮等症。中医典籍的相关记载甚多,如:《本草备要》谓之“能下气而坠痰涎,能降亦能升,气香人脾,故能理诸气而调中,其色黑。体阳,故人右臂命门,暖精助阳,行气不伤气,温中不助火”;《本草纲目》谓之“调中补五脏,益精壮阳,暖腰膝,止转筋吐泻冷气”,能冶“上热下寒,气逆喘急,大肠虚闭,小便气淋,男子精冷”。以沉香组方配伍的中成药超过200多种,如沉香化滞丸、沉香养胃丸、沉香化气丸、八味沉香片等,涉及消化、呼吸、心脑血管、风湿、肿瘤以及外、妇、儿、男、五官、皮肤等科的疾病。[2]</p><p>黎峒沉香更是沉香中的翘楚。与体大坚重、色黑味辛的舶沉(东南亚传人的番沉香)相比,黎峒沉香不仅味甜,而且药用下气神速。</p><p>自唐代以来,沉香一直是海南向朝廷进贡的特产。这样的朝贡,像其它苛捐杂税一样,给海南黎人带来了灾难。自然资源终究有限,人为的过度采伐,使野生沉香资源逐渐枯竭。早在宋代,苏东坡谪居岭南期间,曾目睹购香者贪婪无度、竭泽而渔,写下了:“沉香作庭燎,甲煎纷相如。岂若注微火,萦烟袅清歌。</p><p><br></p><p>功效</p><p>【功能与主治】 行气止痛,温中止呕,纳气平喘。用于胸腹胀闷疼痛,胃寒呕吐呃逆,肾虚气逆喘急。[4]</p><p>【用法与用量】 1~5g,后下。 [4]</p><p>【贮藏】 密闭,置阴凉干燥处。[4]</p> <p>历史</p><p>历史上,沉香主要分布在海南岛和两广地区。据古籍记载,宋、明、清代,源源不断的海南沉香通过各种途径运往内地,当时的海南岛可谓香岛。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谪居海南时写道:“海南多荒田,俗以贸香为业……民无用物,珍怪是殖。播厥薰木,腐余是穑。”说的是当时海南居民以沉香交易换取生活所需,以及当地居民砍木采香的情景。</p><p>宋时从黎峒贩卖到中原地区的沉香的价格就已被哄抬到“与白金等”、“一片万钱”。清人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描述了采香盛况:“欲求名材香块者,必于海之南也。”[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