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独流镇不仅以当年的义和团而闻名,当地的特色风味小吃更为她增添了无穷的魅力,“独流锅巴”就是其中的一种。</p> <p>独流镇位于静海区西北部10公里,天津市区西南部20多公里处,是一座千年古镇。据《静海县志》记载,独流地处九河下梢,始建于宋辽对峙期,明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大兴屯田,渐成集镇。因海河流域的子牙河、大清河、南运河三河汇集在此而合为一流,由此得名——独流。这里,由于河水清澈甘甜,系扼守京、津、鲁、冀、豫的水陆交通要道,自古便成为重要的水旱码头、商贾云集之地。旧时,漕运船只往来如梭,一派兴隆。</p> <p>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震惊中外的义和团运动“天下第一坛”就设在该镇。20世纪初,一场农民阶级的反帝爱国运动席卷了神州大地,义和团著名首领张德成、曹福田等人在此立坛聚众,后率团民开赴天津,痛击八国联军。相传,“独流锅巴”的问世,就源于这个特殊的年月。</p> <p>话说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三、四月间,一位山东义和团首领来到独流镇与张德成协商“扶清灭洋”大事,当时就住在该镇的义和街王家。只因当年绿豆收成较好,王家女主人闲暇之余便与这位山东义士聊起了绿豆怎么吃的话题。一会儿说到独流的绿豆糕,一会儿又扯到山东的煎饼卷大葱。</p> <p>说者无心,听者有意。转天,王家女主人便早早起床学做起了山东煎饼来。她回忆着山东义士的说法接连试了几次,最后又掺了些面粉才将所谓的“煎饼”端上饭桌。山东义士品尝后说,虽不像山东煎饼,但其味道独特又类似于山东锅巴,张德成品尝后也感觉不错,于是就给这种圆而脆的小吃起了个“独流锅巴”的名字。此后,王家在制作的过程中又逐渐加入了当地一些特有因素,并将制作方法传授于亲友、乡邻。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制作工艺不断完善,食用方法也日趋出新,久而久之,锅巴即成了远近闻名的独流特色地方小吃。</p> <p>“独流锅巴”原以绿豆面、面粉(淀粉)为主料,以石磨为机器,以大锅为炊具,其每个制作环节都精益求精。从绿豆的挑选、泡豆、磨豆到摊成锅巴,至少需要五步才能完成。首先,筛选颗粒饱满、个头均匀的高品质绿豆,用石磨碾成两半;之后将碾好的绿豆用清水浸泡,捞去豆皮、杂质,使绿豆呈晶莹剔透状;再用石磨将泡好的绿豆磨成豆浆;接着在绿豆浆中兑入面粉或团粉,制成颜色通透、手感筋道的半成品;最后以柴草将大铁锅烧热,舀上面糊,摊成均匀薄似纸张的圆形薄饼放在盖帘板上冷却,整个制作过程先后约需10多个小时。待食用时,将圆形薄饼切成长条、以油煎,配以木耳、菠菜、大火爆炒,出锅前再撒以蒜末即成美味小吃。</p><p>早期“独流锅巴”的成品为乳白色或略带淡青色,但后来又为何变成了金黄色呢?坊间说,这颜色的变迁与清政府有着直接的关联。</p> <p>传闻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十一月,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回京后,在西安吃腻了一年多牛羊肉泡馍的慈禧太后立马想换换口味。地方官为讨好老佛爷,便撒下人马围绕京城、直隶一带遍搜地方特色饮食给朝廷进贡,这其中就包括了刚刚面世不久的“独流锅巴”。</p> <p>慈禧太后在品尝了“独流锅巴”后感觉特别爽口和胃,随即问询了小吃的名字和出处,高兴之余即将其圈点为朝廷贡品。由于“独流锅巴”受了“皇封”,于是在此后的制作工艺中就又增加了适量的食黄配料,产品的颜色也从原来的乳白色或略带淡青色改为了金黄色。</p> <p>根据史料记载,“独流锅巴”尤以独流镇王家和尤家为祖辈流传。自问世100多年以来,由于严格遵循传统工艺技法,风味独特,并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从而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风味小吃,一直延续至今。目前菜式已发展到菠菜锅巴、糖醋锅巴、拔丝锅巴、肉丝锅巴等多个品种。又因其货真价实、物美价廉,故而颇受广大顾客欢迎,不仅成为当地百姓餐桌上的必备佳肴,同时也成为当地饮食“穷菜富吃”特色的典型代表,现已被静海列入县(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 <p>独流锅巴</p> <p>独流锅巴是一种面食,颜色金黄,常辅以油菜、木耳等合炒,为当地特色小吃,其中尤以李家湾子村的一户王姓人家做得最为有名。</p> <p>美食传承</p> <p>人们常说“嗄巴”一词源自“锅巴”的发音。仿佛正是“嗄巴”这两个字音所带的清脆劲儿,才能体现锅巴那种富有柔韧嚼劲的独特口感。在静海县独流镇,有个100多年历史的“尤记锅巴”,因其保持了传统制作工艺、味道鲜美,成为远近闻名的地方风味小吃、独流锅巴的代表,被静海县列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p><p>百闻不如一见。近日,当记者走进独流镇团结街“尤记锅巴”第六代传承人尤春海的家,一股淡淡的清香迎面飘来,沁人心脾。在尤师傅的带领下,记者走进一个不足40平方米的锅巴制作间。锅巴制作间里延续百年的陈设风格让人眼前一亮:磨绿豆的石磨、水磨;盛豆浆的水缸;老式木桌上整齐地摞着十多张盖帘板。尤师傅指着一面芦苇编织的圆形席子介绍说,“这可是尤家祖传的,至少有上百年的历史,是用来晾晒锅巴用的。那低矮的灶台和4口大铁锅,是用来摊锅巴的。”看着一张张锅巴出锅、冷却,金黄剔透的品相惹人喜爱。</p> <p>美食创新</p> <p>独流锅巴好吃,源自独流人对传统美食的探索和创新,以及对美味品质的那份孜孜追求。那么独流锅巴好吃在哪?尤师傅说,在原料,更在手艺。独流锅巴是用上好的绿豆磨成浆,然后,再摊成薄厚均匀的煎饼。自问世以来,独流锅巴严格遵循传统工艺技法,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一直延续至今。</p> <p>独流锅巴的每个制作环节都精益求精,从绿豆的挑选、泡豆、磨豆再到摊成锅巴,至少需要五步才能完成:</p><p>第一步,筛选颗粒饱满、个头均匀的高品质绿豆,用石磨磨成两半;</p><p>第二步,将磨好的绿豆用清水浸泡,捞去豆皮、杂质,绿豆呈色泽金黄、晶莹剔透状;</p><p>第三步,用水磨将泡好的绿豆磨成豆浆;</p><p>第四步,在绿豆浆中兑入高粱和绿豆做成的团粉,制成颜色金黄通透、手感筋道的半成品;</p><p>第五步,将大铁锅烧热,舀上面糊,摊成薄似纸张的圆形锅巴,之后,拿出放在盖帘板上冷却。</p><p>如此算来,锅巴的制作过程至少需要10个小时以上。</p><p>说起“尤记锅巴”,方圆数十里的乡亲们没有不知道的。大伙爱吃这一口儿,是因其选料精、做工细、为纯绿色食品,并且适合煎炒凉拌,口感筋道。在独流镇从事餐饮业近30年的师傅“小老儿”,对“尤记锅巴”情有独钟,创新发展了多种锅巴烹饪手法。他介绍说,“独流锅巴是当地饮食‘穷菜富吃’特色的典型代表,对原料质量要求高。由绿豆制成的尤记锅巴,煎炒从不粘锅,色泽光亮,目前菜式已发展到菠菜锅巴、糖醋锅巴、拔丝锅巴、肉丝锅巴等多个品种,深受顾客欢迎。”</p><p>独流锅巴货真价实、物美价廉,成为当地百姓餐桌的必备。每到年根岁末,是尤师傅一家最忙的时候,锅巴供不应求,全家齐上阵,加班加点制作锅巴,满足顾客需求。“卖锅巴从来没做过宣传。打电话要锅巴的人我大多不认识,大家都是冲我这个牌子来的。”尤师傅说。曾有人劝他给锅巴弄个礼盒,包装一下,好提高售价。尤师傅却说:“人们吃的是锅巴,不是包装。卖锅巴要坚持老祖宗留下的传统,实实在在经营。我卖的就是一门手艺,图的就是对得起顾客,对得起百年来树立的口碑!”</p> <p>静海美食,多出于独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