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对确定位置”中的数对(2,3)

“乐于”信息化教学研究工作室

<p>  2020年9月28日下午在许昌市毓秀路小学聆听了“宋慧贞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张丽亚老师的公开课《用数对确定位置》。</p> <p>   这是两个月来第二次来毓秀路小学了。</p><p> 不同的时间点,相同的感受:优秀的老师,优秀的学生。</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p><p style="text-align: left;"> 数对中的“3”——张老师很在行的处理好了3个关系。</p><p> 一是处理好了“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的关系。</p><p> 这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位置”中的内容。课本第19-21页设置了两个例题,教室座位图和动物园的示意图。</p><p> 张老师说课时提到,因为教室座位图与学校实际方向不同。所以张老师结合刚刚进行过的抗疫英雄表彰大会,用抗疫英雄的图片创设情境,引入话题。</p><p> “用教材“而不“唯教材”,把例题作为思路,而不是定路,正是张老师优秀专业素养的体现。</p> <p> 二是处理好了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关系。</p><p style="text-align: left;">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教师的教与学生学的有效统一,要以学生为本。其核心是要重视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引发学习思考。</p><p style="text-align: left;"> 本节课张老师从人们关注的抗疫英雄表彰大会作为情境切入点,很快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习兴趣。</p><p style="text-align: left;"> 在学生很容易表示出一维空间中钟南山院士所在位置后,张老师顺势引导,让学生表示二维空间里钟南山院士的位置。面对学生不同的表示方法,老师再次抛出问题——如何统一表示方法呢?(0,0),(1,x),(4,y)分别表示什么?为什么列在前,行在后呢?……</p><p style="text-align: left;"> 一系列问题的抛出,既勾连了教学环节,又引发了学生思考。</p><p> </p> 三是处理好了整体把握目标与教学实践的关系。<div> 本节课,张老师在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目标的处理上都有可圈可点,值得学习的地方。</div><div> 于我而言,更应该向张老师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善于与同伴合作交流,既能尊重别人意见,又能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的情感态度目标的落实。</div> 数对中的“2”——关于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的两点思考。<div> 思考一:在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关系上是否还有提升、改进的地方?</div><div> 手机投屏,获取课堂中生成性资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表示钟南山院士在二维空间的位置时有不同的答案,如果用手机投屏的方式呈现在屏幕上,是不是比老师手写呈现在黑板上效率要高,资源更原生态?合理利用生成性资源有利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div><div> 必要板书,减少PPT课件的程序前置。作为展示用的PPT,在课堂教学中是有一定局限性的。让学生直接在平板书写、标注,如在一维空间表示钟南山院士位置时,二维空间根据数对确定位置时都可以通过“板书”来完成。</div><div> 利用资源,模拟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关于有序数对,洋葱数学上有个制作精良,画面精美,情节有趣的视频,可以将其作为课前预习或课后补充的资源给予学生。</div><div> 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融合,促进教学手段多样化,能有效地改变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div><div> 当然,现代信息技术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原有的教学手段,其真正的价值在于实现原有的教学手段难以达到甚至达不到的效果。</div><div><br></div> (有序数对的视频) 思考二:是否可以通过信息技术让评价方式多样化,评价效率高效化,评价结果可视化?<div> 新课标在评价建议中指出:评价主体要多元化,评价方式要多样化。本节课张老师的评价能结合学习情境,用个性化的语言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引导学生深度思考。评价主体既有老师,也有学生。</div><div> 如此可贵的评价,如果借助信息技术和评价软件(如班级优化大师),设置可量化的评价维度,再由软件自身对评价数据静默采集,每周、每学期自动生成智慧评语。如此这样,既有过程性评价,又有总结性评价;既有量化结果,也有定性评语。不仅对学生学习能起到激励作用,也利于教师改进教学。</div><div> 也符合河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校本应用考核指标体系中关于学业评价的考核能力点要求。岂不更好?</div><div> 总之,张老师这节课实现了教材应用的创新,突破了直观想像到数学抽象这一难点(抗疫英雄图到坐标图)。教师教学设计有(艺)术,学生学习效果有效,是一节精彩的示范课。</div>

学生

评价

张老师

教学

信息技术

学习

数对

抗疫

思考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