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在这秋高气爽、金叶满树的秋天,硕果累累的秋色中透着丰收的喜悦,根据学校的安排,我们六年级迎来了新学期“轮讲互听”活动。活动中,六位语文老师精心准备,积极参与,每节课都精彩纷呈。</p> <p> 马艳阳老师执教的是《七律•长征》,她慢条斯理,课堂节奏把握恰到好处。</p><p> 1、开课伊始以《十送红军》歌曲导入,学生以此感悟在战争年代红军不怕艰难险阻的精神,激起学生重温革命历史岁月,以及对红军战士英雄气概的崇敬。</p><p> 2、教师备课很充分,每个小的知识点都能照顾到,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p> <p> 晋媛老师执教《狼牙山五壮士》,在这堂课的教学中,晋老师自始至终都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在质疑部分慢慢指导学生该如何来品味一篇文章,让学生通过以往地学习自己探索出品文的方法,而并未采取繁琐地讲解。在接下来的授课中,通过启发、点拨,让学生充分地想象、概括、说话、读书,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此外,晋老师还注重学生语言、词汇的积累,补充好词、纠正学生的语病等等。学生学得带劲,课堂气氛十分活泼。</p> <p> 黄翠竹老师执教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遵循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感悟”的教学原则,通过创设学习诗词的美好意境,引导学生融入想象,自读自悟,勾勒画面,相互交流,体会意境。并且在自读、精读、熟读的基础上,加深体验。整节课,黄老师营造了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用自己的热情感染、带动学生,不失时机地赞赏,积极有效的引导,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语文的成就感,感受到了诗词的独特魅力。</p> <p> 郝莎老师执教的《灯光》一课,以灯光为线索,学生通过自主学习,积极投入,从中感受到革命先烈们的大无畏的精神,从而更加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整节课教师引导得当,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效果较好。</p> <p> 苏爱慧老师执教的《桥》:这是一篇情感性较强的文章,要想让文本感动学生,苏老师首先做到了先让文本感动自己。在本节课中,她努力创设情境,聆听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感受,让学生站在课堂最中央,使文本、学生、教师三者融为一体。</p><p> 这一节课上苏老师聚焦小说三要素,设计课堂主问题,通过抓住环境描写的句子,推进了故事情节的发展,进而通过环境渲染让老支书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以“读”为主线,以读促悟,引导学生自主感悟,在教学中,通过抓重点词句让学生充分地理解,层层深入地读,在读中通过重点词语来凸显老汉的形象;通过抓住老汉的语言、动作、神态的描写的句子,凸显了一位德高望重、沉着冷静、大公无私的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和有着深沉的爱的父亲的形象,让学生深度感受老支书在危急时刻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死的危险自己扛起来的精神品质,最后以小诗做结,将学生的情感推向了高潮。</p> <p> 杨玲老师执教的语文园地二,体现了学和用的有机结合。</p><p> 在“词句段运用”环节,她重点引导学生关注重复词语的表达效果,并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充分训练学生迁移运用,从而习得运用丰富语言表达意思的方法。</p><p> </p> <p> “书写提示”环节她通过引导学生关注行款布局合理、书写规范的作品特点,培养学生自我检视的书写习惯,进而激发学生的书写兴趣,以达到提高学生书写质量的目的。</p> <p> 薛青霞校长、李慧芳校长、张锐校长、王琳主任等领导也深入课堂参与听课,听课结束后,及时进行评课交流,指出执教老师课堂的优、缺点,并提出建设性意见和改进措施。</p> <p> 老师们在互听共评过程中总结了经验,找出了自己在教学工作中的不足,明确了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切实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这次轮讲互听活动虽然到此落下了帷幕,但我们深知教育孩子的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将继续努力,勇往直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