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巴林左旗“点将台"

惠风(48663291)

<p> 巴林左旗“点将台"</p><p> 由赤峰市巴林左旗(林东镇)沿305国道向南大约17公里,道右侧100余米处,有一块高约30多米,底宽约30多米的巨石。巨石顶部呈穹状、下部呈似柱状,干燥天气颜色呈灰色,雨后湿润天气呈斑驳黑褐色,格外引人注目。路过此处常会停车驻足观赏,无不称奇。</p><p> 说是巨石,其实也是一座小山。因四周数百米是平坦辽阔的草原,其与远处的连绵大山相比称其为山又显得太小。距巨石不远的草原上有几个蒙古包和一群牛羊、几匹骆驼。举目望去,在绿绿的草原上,蓝蓝的天空下,白云萦绕,太阳斜照,巨石熠熠生辉,尤其是夕阳下的金顶加特景象,煞是壮观。</p><p> 当地人称此石为萧太后“点将台",老佰姓也根据其形态称为"桌子山”。所说的萧太后“点将台"是个美好的传说,无从考证。史上萧太后叫萧绰,大辽第五帝耶律贤病死焦山,遗诏萧绰为太后掌管军国大事,辅佐年仅12岁的辽圣宗耶律隆绪即位。萧太后是位大辽国奇女子,骁勇善战,治国有方,多次御驾前线,大败敌寇。巴林左旗为大辽古上京所在地,当地原著民多为大辽后裔,对萧太后倍为尊崇。更喜欢称此山为萧太后“点将台",为的是对先辈的纪念。</p><p> 有幸经过此地两次,每次都有越看越爱之感。尤其喜欢此石的雄浑伟岸,似乎是看到一位黝黑的蒙古族英雄,身披铠甲,头戴战盔,手握宝剑,傲立草原,守护一方水土,保佑草原儿女平安、昌盛。因此,视为心中"神石”。</p><p> 传说归传说,那么巨石是怎么形成的呢?经观察认为:在2.5亿年前的古生代,巴林左旗地区处于汪洋大海,海洋生物极其繁盛,并有间断性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一套海底喷发火山一一沉积沙质岩层。2.5亿年后进入中生代,燕山期造山运动作用下地壳抬升,海水退去,山地形成。伴随地壳抬升,深部岩浆强烈活动,向上侵入至沙质岩层中,在沙质岩层中冷凝形成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花岗岩岩体,此处形成的为一柱状岩体。而后,经过上亿年的风化剥蚀,岩体顶部和周围的沙质岩由于空隙度大,抗风化能力差,风化碎屑被风、水、冰等外力带走,留下了含二氧化硅较高,致密块状,抗风化剥蚀能力较强的柱状岩体,而凸出地表,形成独特的花岗岩株地貌。因此,所谓"神石"、“奇石"是在漫长的地质演化史中,大自然的神工妙造。</p><p> 可见,大自然中的随便一块石头都记载着地球百万年,甚至亿万年的历史。人生百年而已,对大自然来说是多么短暂、妙小.......</p><p> </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