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岁月悠悠,转眼我们从徐汇中学毕业已经60个年头,对母校的情怀、对同学的关切一直缠绕于大家的心头。为纪念毕业60周年,我在大家支持下,编制了一册《老同学》电子相册。他记录了我们的影像变化、记录了母校的发展,也记录了我们多年以来每次相聚,仅用此相册能起到著名的文学家莫言在《同学赞》中的一段话:“找一个理由,去见一见同学,时间一年又一年,青春已逝,年华已老,一声珍重,一句祝福,感同身受。”的作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相册采纳了大约250张照片,经过编辑</span>加工合成成76张画面。由于许多提供的照片是手机直接翻拍,再加工难免不清楚请大家原谅。</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相册虽然是2016年完成,后面补充了后几年的同学聚会的相片。</span></p> <h3></h3><h3><font color="#ed2308">第一篇:我们的徐汇中学</font></h3>1850年,<h3>鸦片战争的烟雾还未褪尽,一所后来在上海教育史上涂上浓浓一笔的徐汇中学从这里起航。在1954~1957年这里曾经有我们班级51名高中学生完成了中学的学业。</h3> <h3>我们当年的徐汇中学己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熟悉的老校门及里面长长一条弹格路被建造东方商厦所佔,己无影踪。二扇新校门现在面向虹桥路迎接一代又一代的新学生。</h3> <h3>作为优秀的历史建筑《新校舍》保留和己修缮一新现命名为《崇思楼》,成为上海《徐家汇源》一景。熟悉的玻璃长廓还是那么美丽!学校还有一个游泳池!这在上海中学界是少有</h3> <h3>我们当年的老教育楼与今日的新教育楼以及大操场已经今非昔比。老校舍位置建成现在的尚学楼,西校舍建成现在的重德楼。</h3> <h3><font color="#010101">学校己走过166年历程,由于历史原因举行重大纪念活动不多,这是我们在2000年参加的建校150周年纪念大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配合徐家汇地区改造,学校也全面改造,所有校舍都重新建设,这是记录改造 后的徐汇中学及纪念建校155周年</font>发行的 纪念册</h3> <h3><font color="#010101">最隆重的建校160周年纪念大会,在改造后的新大操场举行</font></h3> <p>170周年庆祝会仅在勤体锅小范围举行,但学校通过网上直播向学生、和校友等转播。学生们的表演很精采,体现了是一个既有科创特色又有文艺特色学校。</p> <h3>学校<font color="#010101">对于校友十分重视,这是专门出版的一本有300多页历届校友精彩文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学校还不定期出版《校友通讯》寄给校友,这一份是2007年纪念我们届毕业50周年所发行的专刊,篇首文是钱珊珍弟钱景舫所写</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学校赠 送的小纪念品</font></h3> <h1><b> <font color="#ed2308">第二篇我们的班级</font></b></h1><h1> <font color="#ed2308"> 2.1 班级同学的花名册</font> 我们的班级共有52名同学,是当时57届高中班级中唯一有女同学的班级。</h1><h1>花名册记录其中有27人初中也在徐汇中学就读,有16名同学至今没有能联系上他们,他们在哪儿?,还有12名同学已经故世。</h1><h3>需要说明,我们班级实际前前后后是53人,中间李文艺同学高二去延安中学与严世良对调,还有苏理芳高二调到它校</h3> <h1><font color="#ed2308">2.2 班级同学当年的小照</font></h1> <h3> 全班同学的当年的小照片目前共收集了四十七名,尚缺五位,分别是胡彬伟,杜维勤,陆娟妹,刘洪奎,陸永德不知道谁有他们的小照?请提供给予补齐!</h3> <h3><font color="#010101">1954年9月我们班级刚刚入学,在中山公园的合影,照片是135相机拍的由郁鸿达同学提供,已经有整64年了,大家能从中认出几个人?当时大家只有14-5岁像小孩。那个带队老师是谁?</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我们的毕业证书样张</font></h3> <h1><font color="#ed2308">我们的毕业照</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39b54a"> </font><font color="#ed2308">在毕业照中能尋找到昨日熟悉的你?!</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不知道为什么有11名同学没有参加拍摄,分别是:陆增康,周致中,华兆麟,黄舞阳,章宗漙,杜维勤,胡彬伟,胡瑞林,陆永德 、刘洪奎,(陆娟妹没同時毕业)</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说一个故事:</font>据知目前大家都没保存有毕业照,而仅有它的江迺涛同学他的得到却是戏剧性的,是当时里弄的发小捡到给他的!</h3> <h1><font color="#ed2308">2.3我们的老师</font></h1><h3><font color="#010101">我们的班主任共有三任,据回忆(不精确)第一任高一上是胡祖琳老师,他故世比较早,我没有收集到他的相片。第二任高一下~高二下是丁宗韫老师,后来她生病(好象高三上的一半的时候)</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高三上、下是潘佩华老师。</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丁宗韫老师</font><font color="#010101">与我们接触比较多,尤其在毕业以后与同学之间</font>师生感情更深厚了一步,分别那么多年他还记得每一位,有些同学有自己的私人事情常也会找她商量,上海的同学经常看望她,在外地同学回上海首先想到也是探望她,真是非常难得!</h3><h3><font color="#010101">这次丁老师女儿为我们相册提供老师一生全部照片,我仅挑选了这几张。</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 丁老师和我们在一起,</font><font color="#010101">这一组照片充分反映了我们与老师的师生情谊</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大家为丁老师庆贺70岁生日</font></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潘佩华老师</span>做了我们约一年的班主任,又教我们的化学课,这门课大家印象还是很深的,当时她是十分年轻又漂亮的老师。她送我们毕业离开学校,应该说潘老师与我们也是有密切的关系,我们与丁老师接触多了,相对的谈化了与她的联系。有时候在学校的同学会上因丁老师在,她往往回避了与我们接触,所以很少有我们与她有单独合影照片,2016年11月的校庆日有一张,2020年11月17日七位同学拜访潘老师並合影一(见后)。</h1><p><br></p> 潘佩华老师在徐汇中学任教20多年,后来先后在零陵中学和市二中学任教,并成为一名各个学校搶奪对象的优秀教师。 <p>虽然离开了徐汇,但凡是徐汇有什么活动都会邀请他参加,同时他带的班级与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下面照片有56届同学为他祝80寿辰、67届六个班级联合聚会向他敬献花卉。</p> 在另外二个学校的同学也是同样对他充满了敬爱(下面二张照片分别是市二同学在聚会中拍的) <p>2020-11-17七位年龄总加560多岁的学生去他家拜访近90高龄班主任潘老师。</p> <p>学生分别是张逸昌,华兆麟,江迺涛,乔正心,严世良,郁鸿达,卢菊良。</p> <h1><font color="#010101"> </font><font color="#ed2308"> 我们年级的老师的合影</font><font color="#010101">。第一张是1957年我们毕业时摄,第二张是1997年毕业40周年摄。第三张是2007年毕业50周年摄,老师们也一点一点变老了!第一张左第一位潘佩华老师,她是我们高三毕业班班主任 。所以毕业照片有她。其他老师大家还能认出几位?他们现在都好吗?!</font></h1> <h1><b style="color: rgb(237, 35, 8);">2.4我们的部分同学的个人影像合成(包括几位已故的)</b></h1><p><b style="color: rgb(1, 1, 1);">这一部分编者很想给更多同学都有一页对他的展现,十分遗憾由于没有合适的照片提供使一部分同学没有在此展现,希望在今后能得到补充。</b></p><p><i style="color: rgb(1, 1, 1);"><u>编辑在前面加了一点小说明 仅仅是为了</u></i><i style="color: rgb(237, 35, 8);"><u>加深印象和增加趣味</u></i><i style="color: rgb(1, 1, 1);"><u>,它不是简历也不是评价,有不妥和冒犯之处请各位</u></i><i><u>指正及谅解.</u></i></p> <h1><font color="#ed2308">丁鸿昇同学</font><font color="#010101">献身于中国石油工业,曾经工作于我国工业圣地----大庆。目前在广州享受天伦之乐,近八十岁高龄还能高歌《我爱 你中国》活跃于乐台。他还是我们班的”政治“领导—团支部书记。</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方金娣</font><font color="#010101">同学:一直在</font><font color="#010101">景德镇昌河飞机制造厂工作,</font>为制造国产直升飞机贡献了她的青春年华。</h1> <h3><font color="#ed2308">乔正心</font><font color="#010101">:是不是当了领导(老爷)就会胖?不!青年时期就是一个小胖脸,现在是发福!他还是一个美食家呢!。</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华兆麟</font>当年刚参加工作己有一杠二星,对照现职他至少应有二杠三星或四星吧?!同学中曾经有过军衔的还有谁?</h3><h3>龙年出生的他特地在香港与巨龙合影</h3> <h3><font color="#ed2308">黄舞阳</font><font color="#010101">同学在二工大的虽然够不上登录美国“时代杂志”封面但也小有名气,这需要专题介绍</font></h3> <h1><font color="#ed2308">马博英</font><font color="#010101">风彩依旧,一个医务工作者,哪一个同学要请教医学知识找她!</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谈福麟</font><font color="#010101">同学年轻时是不是够酷、帅的!现在影界的“小鲜肉”杨洋、李易峰能比吗?当时他真不该学工科!</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林 礼:我们班级受大家尊重的二姐,尽管年龄大身体不好,对于同学的聚会、看望老师、看望同学都是积极的参与者,甚至于每次叫儿子陪着来参加。</font></h3> <h3><font color="#ed2308">郭蔚航:</font><font color="#010101">学生时代就是个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现</font>仍然是。</h3><h3>我们班级有多个同学曾经在北京工作,现在只留下他一个在北京“生根发芽”。</h3> <h3><font color="#010101">特别为郭蔚航同学多做一张《幸福的老年》:白头偕老、天伦之乐、老有所为、老有所乐,这不是我们所向往的吗!向他学习!</font></h3> <h1><font color="#ed2308">张逸昌</font><font color="#010101">:高中还兼职做少先队的辅导员。他目前属于精力、体力都十分充沛的同学,还继续努力贡献于事业。</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胡蓉珍:这位来自改革开放最前沿的地方——深圳,同学是不是更时髦和年轻一点!提供的照片还要打上水印CHINA,证明是中国人。</font></h3> <h1><font color="#ed2308">江迺涛</font> 一位旅游爱好者也是班级同学会积极的组织者</h1> <h1><font color="#ed2308">章宗溥</font><font color="#010101">:我们班级唯一的一位生活是在《东方之珠》体验着一国两制的同学。</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严世良:与大多数有子女在国外的老人一样,他现在生活半年在国内,半年在美国。高中阶段他是后来调入我们班级的。</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周澄明:一位研究学者,一生一直在上海生活、一生一直在一个单位、一生只从事一种性质工作,这在同学中是不是唯一的?</font></h3> <h1><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罗树娟</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我们班级的淳朴的“三姐”,长期在江苏南京从事教育管理工作。当年曾经一起在南京学习和工作的同学还有谈福麟、沈克强、刘新民、丁康源,现在只剩下她一个还生活在南京。</span></h1><p>最近(2020.11)才知道她于2020.6月己病逝。</p> <h1><font color="#ed2308">邬显荣</font><font color="#010101">:结束多年海外生活,在同学中现成为第一个“吃螃蟹”人,在上海青浦购置澳资养老公寓,准备养老了!</font></h1> <h3><font color="#ed2308">郁鸿达</font><font color="#010101">:在转展深圳,无锡,四川成都几十年的土建设计师也叶落归根上海了</font></h3> <h1><font color="#ed2308">卢菊良</font>:我的39年工龄很巧合,基本上 各三分之一,分别在京、苏、沪工作。</h1><h3><br></h3> <h1><font color="#ed2308">史国炜</font><font color="#010101">:长期的高血压终酿成后果,目前居住在无锡,不定期的去康复院举行康复治疗,中风后的恢复漫长已经二年多了,前几年只要同学聚会经常来上海与大家相聚。他的前半生也 不顺利。我们衷心希望他早日恢复健康。</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王祖春</font><font color="#010101">在学生时代应该属于颇有颜值娇小姑娘,不知道什么原因她后期身体发胖简直不能认出她(是病理因素还是遗传)左下、右上照片中可略知一二,这里没有取用有损我们记忆的照片。年纪轻轻又早早离开我们,很令人惋惜!</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罗尧祖:</font>大家是否还记得学生时代是一位舞蹈表演爱好者,不幸也早早离开我们。很巧他女儿还曾经与我同事过,这还是以后知道的。这次相关照片也是他女儿提供的!</h1> <h1><font color="#ed2308">钱珊珍</font><font color="#010101">同学是我们班级的大姐大,中学时还是学校团委委员,他还是我的入团介绍人呢!身体一直是不错的,照片中坐游轮去韩国时还很精神,每次聚会他都能积极参加,去年突然的脑卒中离开了我们,十分想念他!他弟弟钱景舫是我们同届三班的,旅游照是他提供的。</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沈克强 </font><font color="#010101">尽管徐汇曾给他留有个阴影的记忆,但他仍以优秀的学业、对师长的尊敬、对同学的友好回报母校。受长期的病痛的折磨于2017年10月24日与世长辞。</font></h1> <h1><font color="#ed2308">来永德</font><font color="#010101">我的好友,他的一生很不顺!医学院毕业却被分配在麻风病医院工作(是不是当时的家庭因素?),最后在落脚在宝山罗店医院放射科工作,婚姻和家庭生活也不美满,二次脑卒中最后还是夺取了他的生命。</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已故同学我仅制作了五位相片按理我们十分怀念的还有如周致中、毛关根、王传智、林 彬、yu丁等,可惜缺乏合适的相片因而没有专题制作,大家在其他的集体照中寻找他们吧!这里仅提供几张小照片。</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周致中、丁康源、丁於俭 、陈承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林 彬、王传智、毛关根 ,</font></h3> <h1><font color="#ed2308">第三篇同学们相聚合影</font></h1><h1><font color="#ed2308">3.1青年时代</font></h1> <h3><font color="#010101">1958年的金东源、郁鸿达、江迺涛、乔正心、华兆麟几个当年“小兄弟”</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内分别是金东源、郁鸿达、江迺涛、乔正心、华兆麟的组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三位大姐钱珊珍、林礼、罗树娟,以及邬显荣、马博英</font></h3> <h3>男女同学组合照:史国炜、郭蔚航、王宗兴、谈福麟、丁鸿昇</h3><h3> 王祖春、马博英、林 彬 、钱乃姮</h3> <h3><font color="#010101">这是1958年暑假部分同学在人民广场的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这也是1958年暑假部分同学在人民广场的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姚信甫、严世良、章宗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三位曾担任低年级学生的少先队辅导员:谈福麟、张逸昌、陈承浩</font></h3> <h3>上:丁康源、来永德、卢菊良</h3><h3>下:郭蔚航、史国炜 、王宗兴、谈福麟</h3> <h3>左:丁鸿昇、谈福麟、张逸昌、王宗兴</h3><h3>右:毛关根、谈福麟、胡瑞林</h3> <h1><font color="#ed2308"><br></font></h1><h1><font color="#ed2308"> 3.2老同学相聚</font></h1><h3><font color="#010101">中学毕业以后大家因求学、工作繁忙除了了个别同学之间有少量的相聚,这几十年是一个同学之间相聚的真空期,直到大家退休,老同学的相聚才多起来。大家以不同的形式欢聚一堂,敞谈生活:如一年一次的校友会、拜访老师、游公园、同学家聚会以及共同为外地来沪同学接风等等。以下照片记录了我们相聚的场景:</font></h3> <h3>1985年金东源由日本回沪与丁老师及几个同学合影内有王祖春,林彬二人</h3> <h3><font color="#010101">1985年金东源在国际饭店与江迺涛、华兆麟、乔正兴、陆增康、王祖春、丁老师等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1997年11月毕业四十周年,我们同届六个班级一起组织,是一次办得比较隆重的纪念活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2年8月在学校与丁老师和回国的金东源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4年1月春节聚会</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6年中秋节聚会于《红子鸡》餐厅</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7年4月在邬显荣的新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7年5月在华兆麟同学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7年毕业50 周年,我们同届六个班级一起组织的一次办得比较隆重的纪念活动</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班级三位大姐:钱珊珍、林礼、罗树娟一起探望丁老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好朋友:郁鸿达、江迺涛、华兆麟、乔正兴2007年几次合影</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8年3月在上海辛庄公园,丁老师也兴致勃勃与我们同游。</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09年4月在丁老师家</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0年2月春节向丁老师拜年</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1年春节前探望老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1年1月探望丁老师</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1年11月 学校的返校日(校庆日)</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1年11月20日在上海古镇邵家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2016年11月5日的返校日,合影中有我们第三学年的班主任潘佩华老师,我们已白发苍苍,她却还不显老!,</font></h3> <h3>2017年国庆节(10月7日)正好在北京的郭蔚航同学来沪,也是我们中学毕业60周年,大家相聚在“虹桥人家”共话人生和友谊。</h3> <h3>2018年11月校庆日部分同学相聚</h3> <h3>2019年11月10日返校日在徐家汇顺风酒楼</h3> <h3>2019年11月10日在学校教室相聚時与曾宪一校长合影</h3> <p>2020年11月17日上海的七位同学赴潘老师家拜访,结朿后在其家傍万达广场一聚</p> <p>万达广场新发现歺厅聚歺后留影</p> <h3><font color="#010101">欢迎外地同学的返沪也是我们相聚的一种形式,这六张照片分别是章宗溥、郭蔚航、丁鸿昇、方金娣、陆增康、金东源来沪</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