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溶血、脂血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漫步云海涧

<p>在临床检验工作中,常常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不合格标本,最常见的就是标本溶血和标本脂血的情况。通常在标本采集、处理过程中,红细胞被破坏就会造成溶血。溶血常可分为体内溶血和体外溶血。</p> <p>体内溶血可由物理因素(如人工心脏瓣膜或大血管手术后)、生物因素(恶性疟疾)、药物因素等引起;体外溶血多由物理因素(机械性破坏、冻疮)引起。</p><p>常见体外溶血的原因有:</p><p>1)扎压脉带时间过长、过紧; </p><p>2)静脉穿刺处的消毒酒精液未干即开始采血; </p><p>3)针头在皮下反复穿刺3次以上,过度损伤组织; </p><p>4)针头过细或抽血速度太快,负压太大,红细胞通过针尖时破坏而溶血; </p><p>5)抽出的血液注入试管时用力过猛、速度过快,或带针头将血液注入试管,红细胞受挤压破裂;</p><p> 6)抗凝时用力摇晃试管或剥离血凝块;</p><p> 7)标本置于过冷或过热的水箱或在运输过程中动作幅度过大;</p><p> 8)采血量不足,相对低渗抗凝。</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那么溶血标本会对检验结果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呢?</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对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比容的影响</span></p><p>对红细胞计数和红细胞比容的影响溶血标本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释放到血清中,红细胞计数随着溶血的程度而减少,红细胞比容(Hct)下降,其减少程度与溶血程度成正比。</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对其他项目影响见下表</span></p> <p>另外,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血标本日益增多。脂血标本的血浆中往往存在多种过量的脂蛋白,造成检测标本的透明度下降,对临床检验结果产生严重干扰。</p><p>在临床检验工作中脂血标本的主要来源通常有:</p><p>1. 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及高脂血症患者。</p><p>2. 长期高脂及高热量饮食者,患者食入高脂食物后,大量的乳糜微粒进入血液,可使血浆产生混浊,称乳糜血。</p><p>3. 临床因治疗营养不良或消耗性疾病输入脂肪乳的患者。</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脂血对检测结果的影响 </span></p><p>脂血可导致血清或血浆呈乳白色浑浊,这可给比色、比浊或滴定带来一定的干扰,然而目前许多生化检验项目都是用比色等分析方法进行的,这就干扰了检验的准确性。</p><p>血清中水分被不溶性的脂浊微粒所取代,因此脂浊可以使TG以外的项目测定产生负误差。 </p><p>脂浊使血清分布呈非均一性,因此测定过程中的随机误差加大。</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血常规</span></p><p>影响:脂血对血常规也有影响,主要是干扰血Hb的测定,可以导致Hb,MCH,MCHC等检测结果偏高,对白细胞检测也有一定影响。所以采集血常规标本后,不宜立即检测,放置10分钟左右,析出部分血浆后,观察血浆的颜色可以帮助判断是否标本脂血。</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凝血项目</span></p><p>影响:脂血对比浊法的的影响较大,对磁珠法的影响较小。</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生化项目</span></p><p>影响:对单试剂,一点终点法试剂试剂形成偏高影响,如葡萄糖氧化酶法试剂,总胆固醇试剂,主波长在500-600尤为严重。对TBIL、DBIL形成负干扰,极容易出负值。对ALT、AST、GGT、ALP等项目形成干扰,主要在于反应曲线的上浮,仪器报吸光度错误,无法出值。对ASO、CRP等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试剂形成负干扰。</p><p>在临床检测中,脂血标本很常见,了解脂血干扰检测的机理,降低甚至消除脂血带来的干扰对避免发出与临床不符的检测报告给临床医师造成误诊有重要意义。</p> <p>为减少误差,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要规范采血程序,选择合适静脉,要求扎压脉带后1min内采血,避免用力拍打或反复握拳等不良动作,见血即松压脉带,并一针见血,抽血速度要慢。妥善处理和保存标本,严把注射器和试管质量关。检验人员一旦发现标本溶血、脂血,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主动与临床联系,溶血标本应该结合临床首先排除体内溶血的可能。若不是体内溶血,建议重新采集标本。脂血可以通过目测血清发现,如果血清呈明显乳浊状,即可以在报告单上注明"标本轻/中/重度乳糜",来提醒临床大夫鉴别性读取化验单结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