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军史沿革

军营子弟

<p>资料来源/网络</p> <p><br></p><p><b>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军史沿革</b></p><p><br></p><p>八路军总部特务团的前身是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委特务团, 1927年9月29日,在江西永新县三湾村,秋收起义前委会决定对起义残留部队进行整编,把剩下的700多人缩编成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一团,下辖第一、第三营、特务连和卫生队。罗荣桓任特务连党代表,连长曾士峨、副连长张宗逊。10月23日,在江西遂川县大汾镇,特务连举行第一次入党宣誓仪式,毛泽东带领6名新党员宣誓并讲话,从此“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开始落实。</p><p><br></p><p>1928年3月下旬,特务连奉命去湘南郴州接应南昌起义下来的朱德部队,随后在宁冈实现朱毛会师,编成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1928年9月13日 毛泽东,朱德指挥红四军四个营与遂川赤卫队,在遂川县城至城东于田一线打垮赣南敌军独立第7师刘士毅部五个营,俘虏敌营长以下二百余人,缴枪二百五十枝,击毙杀害王尔琢的袁崇全,红军乘胜占领遂川城。,湘敌驻桂东的阎仲儒部毕占云率全连126人起义投诚,毕占云于1903年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早年投身绿林,打着“劫富济贫”的旗帜。由于他略通军事,所带领的这支绿林队伍颇有些战斗力。大革命时期,川军对毕占云实行招抚,将毕部收编为阎仲儒师王湘鲁团的一个营,毕占云任营长。1926年以后,毕占云目睹了北伐战争和大革命运动的风云变幻,他的心情非常沉重。</p><p><br></p> <p><br></p><p>1928年5月,毕占云所部在血雨腥风中开进了湖南的平江城。因他不满蒋介石的统治,便以推牌九、摸麻将来消遣时光。毕部一营人马分三个连建制,其中有两个连长是中共党员。毕占云为稳住部队,加上他一直对共产党也怀着好感,便将国共两党人员均纳为部下,一视同仁,不分彼此,尽管上司再三催他要在部属中实行“清党”,可他依然我行我素,对上司的命令不予理睬。可是,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毕部藏有共产党员的事,在1928年6月的一天,终于被上司发现了,团部命令毕占云立即处决这两个连长。这位心地善良的营长,受命之后,思绪万千,一时间,心中泛起一种不可名状的苦恼。经过反复思考之后,他选择了既不冒犯上司,又不滥杀无辜的办法,他亲自暗中给两个连长通了信息,要他们火速逃去。就这样,毕占云顺利地放走了两个共产党员。</p><p><br></p><p>毕占云放走了共产党员,上司自然不会轻易放过他。不久,毕部受命调防,他随向成杰部从平江开赴礼陵、安仁一带来阻击朱毛红军。正值此时,蒋介石为了排斥异己,集中财力,扩充自己的实力,下达了缩编部队的命令,向成杰部也不例外,毕占云本来就有“放虎归山”的嫌疑,自然就在缩编之中,他的一个营被缩编为一个连,毕占云也就由营长降为连长了。阎仲儒部刚刚缩编完毕,又受命开赴湘南的桂东,以加快“会剿”朱毛红军步伐的名义,要他们充当“剿共”的马前卒。</p><p><br></p> <p><br></p><p>1928年9月初,毛泽东、朱德、陈毅正率红军主力从湘南回师井冈山的途中,红军二十八团行至遂川左安一带,将在那里胡作非为、抢劫民财的敌军一个班全部俘获。经过审讯了解,这小股敌军原来就是毕占云的部下,他们驻扎在桂东的沙田一带待命进攻红军,因给养不足,便四处抢财夺物以维持生计。这时,二十八团的党代表何长工出面,亲自向这些俘虏兵了解毕占云的布防情况,还从敌班长口中知道,毕占云这时已由营长降为连长,连以下的官长也同样均降一级,毕占云已有投诚之意等等。</p><p><br></p><p>为了抓住有利时机,尽早争取毕占云部起义,何长工立即将这些情况向军部领导作了汇报,毛泽东、朱德、陈毅一致认为,为争取毕占云,应当将这个班连枪带人全部放回。释放这批人的时候,朱德、陈毅两人还联名,以四川同乡的身份给毕占云写了一封信,叫那班长带去。朱、陈二位在信中说:在湖南,你们是客军,湘军容不得你们;在国民党军,你们又是杂牌军,不是蒋介石的嫡系,一向受蒋介石的歧视。蒋介石历来的手段就是排斥异己,培植亲信,结党营私,他把你们送到前线来,本意就是要通过红军之手来削弱你们,最后把你们消灭,而他则可以从中得利。红军和共产党与你们无冤无仇,你何必如此与之为敌,更何必刀戈相见呢?红军是为劳苦大众、为民族解放的新型军队,得到所有人民的支持和拥护。我们主张革命不分先后,希望你尽快弃暗投明,早定大计,上井冈山来和我们一起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尽一份匹夫之责!……毕占云得信后,心情格外激动,他内心非常感激他在井冈山的老乡。</p><p><br></p> <p><br></p><p>他知道,老乡给他毕占云指出了两条出路:一条是继续为蒋介石卖命,与红军为敌,与人民为敌,他已开始认识到,这条路已经越来越行不通了;一条是尽快弃暗投明,改旗易帜,投奔共产党,上井冈山参加红军。毕占云这一夜,成了不眠之夜。他反复揣度,再三思考,他知道这是他人生中的重大选择。他通过比较、选择之后,认定只有投奔红军,才是唯一的出路。毕占云最后下了决心:上井冈山!第二天,毕占云派他的四川籍贴身副官蔡大金专程到江西省的遂川县,与驻扎在那里的红军联络。恰巧,接待这位毕占云特使的就是陈毅。两人长谈一个多小时,详细商定了毕占云部起义的各项事宜。</p><p><br></p><p>随后,蔡大金立即返回桂东,将确定的起义计划向毕占云如实作了汇报。毕占云与井冈山红军秘密往来的事,不慎被阎仲儒发现了,阎立即派出小股部队对他们进行监视。为了保证起义成功,毕占云果断决定:立即起义!1928年10月初的一天晚上9点多钟,毕占云突然集合队伍,每人发三块大洋后,命令出发。毕占云亲自宣布:“行军时不要说话,不要抽烟,不要打手电,发现情况不要乱打枪……”这支渴望新生的队伍,在毕占云的带领下,从桂东出发,趁着淡淡的月色,攀沿着崎岖艰难的山路,急行军一昼夜,终于脱离了国民党反动军队的控制区,从湖南奔向井冈山,从黑暗投向了光明。</p><p><br></p> <p><br></p><p>当他们来到江西遂川县汤湖镇时,很快就见到了专程前来迎接他们的中共红四军军委书记兼政治部主任陈毅以及黄洋界保卫战的前线指挥陈毅安营长。第二天,毕占云、陈毅带着队伍登上了井冈山上的茨坪,在红四军军官教导队的大门前召开欢迎毕占云起义的红四军将士大会,欢迎会由陈毅主持,在大会上,朱德代表中国红军第四军正式宣布:即以特务连为基础,将这批起义人员编进去,毕占云部改编为中国红军第四军特务营,为红四军的直属营,毕占云为营长,陈毅安为党代表,陶云清为副营长。</p><p><br></p><p>1929年春,为改变该营成分,除保留部分营连干部和骨干外,其余人员全部调出,另从红四军中抽调一批老红军战士充实连队,组建中国工农红军总前敌委员会特务队,担负总前委毛泽东总书记兼总政治委员、朱德总司令等首长和领导机关的警卫任务, 何金云任队长、冯文彬任政委,1930年12月,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工作的需要,特务队在小布改称为特务大队,共300多人,大队长是何金云,政委是冯文彬,吴烈任分队长。特务大队下辖三个队,受总前委秘书长古柏同志直接领导,任务仍然是保卫毛总书记、朱总司令等首长和总前委领导机关。时间不长,何金云同志调赣东独立团任团长,由吴烈接任大队长。后来,何金云同志在肃反中被害了。</p><p><br></p> <p><br></p><p>1930年8月,红一军团与红三军团在浏阳县永和镇会师,成立了红一方面军。1931年6月,特务大队在兴国连塘附近进行了整顿。在这里,苏区中央局召开了一次扩大会议,进行了改组。同时,成立了苏区中央局政治保卫处。特务大队改称政治保卫大队,吴烈仍任大队长,海景洲任政委。政治保卫大队直接接受政治保卫处处长王稼祥领导。11月7日,在瑞金的叶坪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在这次代表大会之后,政治保卫处改名为国家政治保卫局,邓发任局长,政治保卫大队改称国家政治保卫大队,直接受邓发局长领导。吴烈任大队长,马竹林任政委。国家政治保卫大队下辖三个队:一队队长杨敬光、指导员李亚古;二队队长吕玉山、指导员刘得明;三队队长石承仁、指导员孙守廷。每个队有120多人,全大队共400多人。多数是老战士、战斗骨干,党团员较多,政治素质很好,有战斗经验。</p><p><br></p><p>由于革命斗争形势的需要,1933年冬,国家政治保卫局决定成立政治保卫队第二大队。于是,保卫局就有了两个大队,吴烈仍任第一大队大队长、马竹林仍任政委;第二大队大队长由卓雄担任,李焕章任政委。第二大队是从江西省保卫局调来的一个队和江西独立团抽调两个连合并组成的。全大队共有370多人。1934年春,中革军委决定派国家政治保卫局领导的保卫一大队到闽西清剿团匪。保卫一大队吴烈任大队长,欧阳毅任政治委员。为了集中兵力,统一指挥,决定临时组成闽西独立团,由国家政治保卫大队、福建省保卫局领导的保卫大队、明光独立营三个部队组成,吴烈兼任团长、欧阳毅同志兼政委。不久,国家政治保卫大队进行了整编:国家政治保卫局成立了一个政治保卫团,第一大队改为第一营,第二大队改为第二营,从江西省的几个独立团挑选了一批战斗骨干组成第三营。姚喆任团长,张南生任政委,孙毅任参谋长,保卫二大队3个连队缩编为警卫、防空2个连队。</p><p><br></p><p>遵义会议后不久,根据毛泽东加强部队战斗力、充实连队的指示,部队进行了整编,取消了国家政治保卫团,成立了国家政治保卫局领导下的保卫大队,全团除留下一营与保卫局的特务队合编为保卫大队由吴烈继任大队长外,其余的都遵照中央军委的命令分别编入红一、三军团。</p><p><br></p> <p><br></p><p>1935年初,政治保卫大队从遵义出发,保卫前敌总指挥部、军委总政治部等领导机关及毛泽东、朱德等首长继续长征北上.1935年11月,以警卫营1连为基础,扩编为辖4个连的“中国工农红军中央军委特务团”,红1连与军委直属教导连、红15军团青年连依次改为1、2、3连,红1、3军团炮兵营缩编为该团炮兵连,原警卫营工兵排归炮兵连建制。首任团长兼政委邱创成。</p><p><br></p><p>1935年12月中旬,政治保卫大队到达陕北张村驿,并在那里改为前总特务营,下辖三个连,后从徐海东部抽调一个连编为第四连。 1936年4月东征途中在山西与1军团独立团3个连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前敌总指挥部警卫团”,辖5个步兵连,两个直属连。团长曾保堂,政委邱创成。特务营编为独立特务团第一营。1937年2月,为加强对党中央和军委总部机关的保卫工作,警卫团于陕西三原县云阳镇扩编为大团,组建了3个营部,共辖9个步兵连,3个直属连。团长朱水秋,政委邱创成,参谋长刘兴隆,政治处主任肖文玖,担负总部的内卫任务。 </p><p><br></p> <p><br></p><p>1937年8月,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警卫团改称“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部特务团”,九月又称“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总司令部特务团”,团长韦杰(当月未到职,根据北教兄云;1937年冬到职),政治委员李志民,政训处主任肖文玖。9月15日,八路军出动抗日,为充实120师实力,总部特务团3营两个调属120师第718团。主力渡过黄河于20日到达山西五台。平型关战斗胜利后,朱总司令根据毛泽东关于创建以太行山为依托的根据地的指示,第685团随343旅出五台山南下,驰援娘子关,寻机歼敌。八路军总部从特务团调1个连,由连长刘志国率领,补充685团1营。另决定把特务团的机关和4、5、7、9连调属聂荣臻指挥,协同115师骑兵营等部,在晋东北开展游击战争,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p><p><br></p><p>由邱创成率领团属炮兵连到临汾组建炮兵团。总部率特务团留下的6、8连(由2营长欧致富带领)南下晋东南,于12月30日进驻洪洞县马牧镇,即以余下的连队为基础重建特务团,将从山西孝义过来的抗日自卫队、晋太铁路游击队和从四方面军西路军归队的850人作为建团的基本骨干。加上在当地扩充的部分新兵,扩编为“三三制”的大团,辖3个营,9个步兵连,3个直属连,3个营属机枪排,共2300余人。代理团长黄鹄显,政委谢振华,参谋长尹先炳,政治处主任李治明。不久尹先炳、李治明接任团长、政委,欧致富接任参谋长。</p><p><br></p> <p><br></p><p>1938年8月-12月,团随总部进驻襄垣县进行整训。其间,为加强部队军政数字,由欧致富带两个新兵连从115师换回两个红军连(师警卫营2连和686团警卫连)。1939年5月,副团长欧致富率第3营到太岳区开展游击战争,重新组建第3营。9月调回原建制,改为4营,后被派出保卫良沟兵工厂,改称良沟守备大队。期间曹光琳任团政委、李东湘代理团长。12月,欧致富任团长。</p><p><br></p><p>1940年10月,特务团4、7连合并为4连,组建营属机枪连,全团14个连队。团长欧致富,政委郭林祥。42年11月初,进行黄崖洞保卫战,与敌人浴血奋战8昼夜,毙伤敌1700余人,取得了敌我伤亡八比一的辉煌战果,成为八路军太行区自1940年反扫荡以来的模范战例,八路军总政治部授予“黄烟洞保卫战英雄团”称号。战斗结束后,全团进行整编,改为小团,团之下5个步兵连,2个直属连及1个卫生队,共900余人。团长欧致富,政委邹开盛,副政委陈志彬(后接任政委)。1944年12月,特务团扩编,恢复3个营的建制,共11个连。 </p><p><br></p><p>1945年5月,欧致富接受新的任务,带领2、3、4、5、6连、警卫通信排和机关带往游击第3支队,总部即将总部司令部警卫营、野战警卫连、总后勤部警卫大队归属特务团编制,扩编为大团,团长钟明锋,政委陈志彬。不久,陈志彬调往游击3支队,唐兴盛接任政委,钟明锋也随即调走,唐兴盛改任团长,邓家辉接任政委。</p><p><br></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日本投降后,特务团编入太行军区。1945年10月9日编入晋翼鲁豫野战军3纵7旅,改番号为21团。1949年3月改番号为2野11军31师93团。1950年93团随师调归12军建制。1951年改番号为志愿军12军31师93团。1969年12月改番号为12军36师108团。1985年改番号为第12集团军摩步36师108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1945年7月该团机关大部及5个老连队随欧致富南下,为南下3支队2团。1945年9月,该团随警卫一旅在河南绳池出发,渡过黄河,经马兰峪过长城于1945年11月抵达锦州。1945年10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成立,原冀热辽军区进军东北后,扩大武装力量,第22旅成立,下辖3个团,即64团65团66团,其中第65团是有原冀热辽军区第16军分区侦察连部分人员扩编而成。1945年9月,第16军分区侦察连长董占林,政治指导员吴国栋率一排和30余名干部,在兴城成立兴城县公安大队,董占林任大队长,吴国栋任政治教导员,后该部收编伪警察科长潘玉刚以下400余人,授番号补充第一团1945年10月中旬,编为第22旅第65团。辖下3个营13个连队,共约2500余人。</p> <p><br></p><p>1945年11月20日,第22旅旅长欧致富,陈志斌宣布第65团与朱德警卫团合编,使用65团番号,团长周昌茂,政治委员谢家祥,副团长董占林,副政委吴国栋,参谋长王向春,政治部主任赖关海,1946年6月改称16旅48团,47年8月1日为东北8纵队23师69团。该团团长周昌茂,政治委员兰文兆,副团长董占林,参谋长戴平,政治部主任兰亦农。1948年9月,第69团团团长董占林,政治委员兰亦农,参谋长戴平,副参谋长康风林,政治部主任何镇浪,1948年11月,第69团改为第45军第134师第402团。1949年4月该部随师南下,402团由江里鸿任团长、兰亦农任政治委员,团参谋长康风林,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何镇浪,1952年10月,改为第54军第134师第402团,军委特务营1连,1935年被红军总政治部授予“巩固部队模范红星警一连”称号,现为12集团军36师108团4连。 </p><p><br></p><p>朱德警卫团1945年4月,由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和警卫营合编而成。团长钟明锋,政治委员陈志彬 由此八路军总部特务团 主要衍生以下两部:军委警卫团 → 八路军总部特务团 → 朱德警卫团(总部特务团与警卫营合编)→ 晋冀鲁豫野战军叁纵七旅21团 → 11军31师93团 → 12军31师93团 → 12军36师108团(朱德警卫团)警一旅二团(45年,由八路军总部特务团即朱德警卫团的5个连编成) → 冀热辽 16分区22旅65团 → 热辽军区独16旅48团 → 东北民主联军八纵23师69团 → 45军134师402团 → 52年8月,54军134师402团 → 69年12月,54军161师483团。</p><p><br></p> <p><br></p><p><b>毕占云</b></p><p><br></p><p>毕占云(1903-1977),原名毕瑞祥。四川省广安县人(今华蓥市永兴镇乐山寨)。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优秀的军事指挥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p><p><br></p><p><b>生平概况</b></p><p><br></p><p>一九二七年在湘军任营长。一九二八年率部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军特务营营长,第四支队支队长,二纵队司令员,红十二军第一○二团团长、军参谋长、代军长,红七军第九师参谋长,红二十二军第六十六师师长、军参谋长,红一军团第一师参谋长,补充第一师师长,红八军参谋长,红九军参谋长。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军委一局副局长兼参谋主任,八路军后方留守处参谋处处长,绥德警备司令部参谋长,军委总部二科科长,太岳军区参谋长,太岳纵队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东军区副司令员,豫皖苏军区副司令员,河南军区副司令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河南省军区司令员,武汉军区副司令员。一九五五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是第三、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