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p><p> 9月16日 星期三 阵雨</p><p> 有人说“人生至少要有两次冲动,一场奋不顾身的爱情和一段说走就走的旅行”。对于爱情,我没法做到奋不顾身,但说走就走的旅行却常有尝试。</p><p> 我们一行8人3台车,前天从湘潭、湘乡两地出发,经过两天的行程,于昨天下午到达昆明,全程1200多公里。并非车速慢,而是不想把自己弄得太过疲惫,于是,中途在贵州凯里住了一晚。</p><p>今天上午打车去了滇池一游。滇池的水质比起去年来时似乎差了一些,呈现出一种浑浊的绿色。去年来时看到的则是一片深蓝,也许是与天空的颜色有关吧,去年看到的是一片蓝天,而今天的天空则是灰蒙蒙的。尽管如此,在湖边徜徉,放眼辽阔的湖面,看水鸟飞翔、游艇飞梭的美景和水浪拍打湖岸的壮观,一任阵阵凉风吹拂着脸颊,感受浓浓秋意将自己包裹,也是一种绝美的享受。</p><p><br></p><p><br></p> <p>去年的滇池</p> <p><br></p><p> 随后我们参观了世博园。现在的世博园已没了当年的辉煌,原来这里设有世界各地78家场馆,现在只有两3家没撤完,其他的都撤走了,差不多只剩下一个躯壳,有些空寂。据说这里不久将建成酒店和游乐场。文化的彰显终敌不过商业的威力,我不禁有些惋惜。不过这里的环境清静而优美,漫步在林荫道上,舒适而凉爽,不失为散步的好去处。</p><p><br></p> <p> 9月17日 星期四 阵雨</p><p> 今天早餐后,从昆明出发,往东南驱车约78公里,便到了被誉为“天下第一奇观”和“阿诗玛故乡”的国家重点名胜风景区——石林。石林风景区地处石林彝族自治县境内,是世界上唯一处于亚热带高原地区的喀斯特地质地貌奇观。</p><p> 走进景区,一片明净的湖面映入眼帘。湖面周围矗立着参差错落、姿态万千的石林,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树木张开绿色的伞盖点缀其间,连同石林将秀美的身姿投入湖面,形成清晰的倒影。地上绿草茵茵,像一块块绿毯将景区的地面全部铺满,构成了一幅色调柔和、秀美的画面。</p><p> 沿着曲折的通道往里徜徉,千峰壁立,千姿百态:如人形、如动物、如蘑菇、如城堡、如竹笋、如宝塔……栩栩如生,或矗立于山坡,奇悬幽险,或漫布于盆地,亭亭玉立,不由人不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漫步于蜿蜒曲折的小径,如同在画中穿行,让人流连忘返。</p> <p> 9月18日 星期五 阴</p><p> 昨天从石林出发,驱车300多公里,来到了去往西双版纳的途经地——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一进城,一场瓢泼大雨以它不同寻常的方式向我们致了欢迎词,顿时,马路如河流般水流滚滚。没想到时令已近中秋,滇南的秋雨却如此威猛,让我大开眼界。</p><p> 今天早饭后,我们慕名前往墨江著名的景点——双胞井。</p><p> 关于双胞井,有一个凄婉动人的传说:从前有一位美丽善良的哈尼少女,与水神相爱怀上了他们爱的结晶。邪恶的巫师抢夺少女不成,便趁水神外出之时,散布谣言说少女肚里的孩子是魔鬼。少女只好无奈逃亡。她来到河西这个地方,产下一对双胞胎后悲愤而死,双胞胎为证明母亲的清白,化作了两汪清泉。据景点介绍里说,此地的双胞胎诞生率达千分之六,因而很多人慕名前来取水以期实现产下双胞胎的愿望。</p><p> 我们走进双胞公园,看到了两口水井,一口是生活用水,一口是饮用水,井水充盈清澈,尝一尝甘洌可口,但这水真有这么神奇吗?我表示怀疑。后据了解,可能与此地特定的地理条件有关。在这里,有一条虚拟的天文、地理标志线——北回归线穿越城中,北回归线以北属于温带气候,北回归线以南属于热带气候。每当夏至这天,当你踩在这条线上能看到立杆不见影的奇观。这种奇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可能对周围的水质和人体内的元素产生一些微妙的变化,导致这条线的周围附近出现了600多对双胞胎。不过这只是一种猜测,目前尚无权威的科学定论。不管是什么原因,聪明的墨江人以此作为一条生财之道,设立了一个“双胞胎节”,每年的5月1日这天,世界各地的双胞胎云集于此,生生把一种生命繁殖现象演绎成一种双胞文化传奇,极大地推动了墨江旅游业的发展。</p> <p class="ql-block"> 9月19日 星期六 晴</p><p class="ql-block"> 从墨江驱车200多公里,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西双版纳。西双版纳是 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之一,总面积2420.2平方公里,这里的热带雨林和珍稀动植物种群,都是世界绝无仅有的,深受国内外瞩目。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独特的南亚季风气候,成就了3500多种高等植物和99种国家级保护动物的生存环境。</p><p class="ql-block"> 下午,我们游览了市内的花卉园。虽然已近中秋,很多花卉已过了开花的季节,但仍有一簇簇、一丛丛叫不出名字的花儿绽开美丽的笑脸在秋风中摇曳,给清幽的园区增添了不少色彩和生机。这里植物种类繁多,诸如:会跳舞的舞草、大毒的黄花夹竹桃、形象如珊瑚的光棍树、树干奇崛的百年鸡蛋花树等等,应有尽有。</p><p class="ql-block"> 在园内,我们还观看了橡胶的采集劳动,直观地认识那高大的橡胶树如何将那乳白色的液体贡献给人类,也感受了采胶人的辛劳。</p> <p>大毒的黄花夹竹桃</p> <p>枝条如珊瑚的光棍树</p> <p>修长挺拔的橡胶树</p> <p>会跳舞的舞草</p> <p>树干奇崛的百年鸡蛋花树</p> <p>采胶女在割胶</p> <p>叶如煎锅的睡莲</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晚饭后,我们去告庄西双景闲逛。告庄西双景是傣语,意思是“九塔十二寨”,是西双版纳的城市名片,集休闲度假、旅游商贸、文化体验、国际商务于一体,在这里你可以感受浓郁的傣泰文化和时尚繁华。</p><p class="ql-block"> 坐落在湄公河岸边的星光夜市是这商业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夜幕降临,夜市的灯光次第亮起,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和激光灯装饰着周围尖顶的塔式建筑,显得金碧辉煌。站在高处放眼望去,无数的摊位和店铺汇成了一片灯光的海洋。我生平没见过规模这么宏大的夜市!各种服装、饰品、小吃、水果及零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极具东南亚风情,尤以傣泰为最;熙熙攘攘的人流及此起彼伏的歌声、吆喝声、人们的交谈声彰显出夜市的繁华。湄公河在中国境内的河段叫澜沧江。我们乘着形如香蕉的小舟体验了一次澜沧江的夜游。小船在河面上缓缓前行,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划出一道波痕,两岸的五彩灯光将高大尖顶的塔式建筑的影子投向水面,水光、灯光相互辉映,曳光流彩。船儿在小桥和水榭间蜿蜒穿行,如置身梦里水乡,而两岸的异域风情美得让人惊叹,让人如痴如醉,如梦如幻。</p> <p> 9月20日 星期天 阵雨</p><p> 今天上午,我们游览了位于西双版纳橄榄坝的傣族园。园内有5个保存完好的傣族自然村寨。傣族全民信佛,因而基本上每个村子里都有一个古佛寺。这些寺院的屋脊都呈三角形的造型,而舍利塔则是锥状和半球状组合的塔型建筑,或白色,或金色,典雅富丽。但我没见一个僧人的影子,也不见一丝香火,只觉得整个寺院里都是空荡荡的,不知何故,也忘了问导游。傣族人的住房是干栏式的吊脚楼,高大、宽敞,分上下两层。过去的傣楼下面一层是用来饲养牲畜的,人住楼上,现在富裕了,也可能是发展旅游业的需要,楼下不再养牲畜,而是作为停放汽车、喝茶、聊天之用。只因一直跟着导游走,没能深入傣族人家里去感受他们的生活习俗,实属遗憾。 </p><p> 可能三角形最符合傣族人的审美习惯,每座房子的屋顶都由若干个三角锥状形组成,造型灵巧美观,通风、采光性能良好。房前屋后的凤尾竹、芭蕉和芒果树等植物,婀娜的身姿、阔大的叶片和巨大的伞盖相得益彰地掩映着傣楼,让傣族人的居住环境充满了诗情画意。</p> <p> 9月21日 星期一 晴转阵雨</p><p> 从西双版纳驱车450公里来到了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所辖的建水县。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建水古城的朱家花园。朱家花园是清末乡绅朱渭卿兄弟所建的家宅和宗祠,有“西南边陲大观园”之称。花园占地面积30余亩,有大小天井42个,房屋214间。外观黑瓦、青砖、翘檐,室内画梁雕窗,古风古韵;前有假山、碧池、亭阁、回廊,后有花园。院落层出叠进,空间层次丰富,变化无穷,有如迷宫。我走在里面,有如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既感叹当年这座建筑的奢华,又有点晕头转向,找不着北。看到眼前的景物,我不禁想起杜甫《蜀相》里的诗句: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这里的朱家花园也如丞相祠堂一样,景物依旧,虽然只隔百年,却是人去楼空,只留下这座寂静的建筑供后人去怀想。</p><p> 云南之旅至此基本结束了,从明天起开始返航,酝酿下一次奔赴新的远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