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西施故里】

Keyang

<p>【西施故里】</p> <p>西施故里旅游区是绍兴地区首个国家风景名胜区——是浣江•五泄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p> <p>  整个旅游区以浣纱江逶迤排开,绵延数里,蔚蔚壮观。</p> <p>风景区主要有西施殿、中国历代名媛馆、范蠡祠、郑氏宗祠、民俗馆等主要景点,景点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是一处自然风光优美,文化内涵丰富,具有时代活力的风景游览胜地。</p> <p>“古越街”是江南水乡的典型布局。街面沿河而建,各类商店、民居建筑风格迥异,沿袭复古之风。</p> <p>“西施传说”的照壁上的砖雕及碑文。记载着历史上沉鱼落雁,东施效颦等典故。</p> <p>古越街上整洁无暇,休闲雅致,古色古香。</p> <p>漫步在古越街上,心情无比惬意。</p> <p>民族谚语,民族习俗,民族活动在粉墙上描绘的栩栩如生,易记易懂。</p> <p>飞檐翘角的凉亭建筑,隐藏着古越街的悠久历史。</p> <p>“浣纱女群雕”——在浣江边矗立,叙说着历史上的故事及古越文化的底蕴。</p> <p>古越时代女性的劳作场景。</p> <p>婷婷玉立的美女,手挽竹篮等,表现出古越时代女性唯妙唯俏的生活情景。</p> <p>“鸬鹚湾村”——村民以捕捉鸬鹚为生而民居于此,故名。</p> <p>“鸬鹚湾”景区。</p> <p>“四眼井”是一口清泉不竭的古井,上置相对井栏4眼,故名 “四眼井”。郑旦与西施比美的故事让这口井熠熠生辉。西施如花似玉之貌,常引起人们的议论:“西施之美,堪称绝世,只有溪东郑旦稍可相比。”一天,两人同路去陶朱山下,路过井旁,郑旦邀西施在井旁坐息。当西施探井相望,郑旦即挨近西施,肩并肩,头碰头,顿时井中出现了一对美人情影。只见水中两双明目,四只凤眼,如同明珠人并,把黑洞洞的井底都照亮了。从此,郑旦与西施比美的佳话代代相传,其清泉至今仍为人们享用。</p> <p>景区风景秀丽,妩媚,动人心弦。</p> <p>粉墙黛瓦古越风貌的建筑,比比皆是。</p> <p>景区的“游船码头”。</p> <p>“郑旦亭”与“西施殿”相对而望,为八角重檐,上层为三叠园顶,内置巨钟,撞之洪亮,整座亭角精巧别致,凝聚着历史文化的烙印。</p> <p>“长廊”——体现了古越建筑文化底蕴。</p> <p>“大戏台”——保留着古越文化历史的足迹。</p> <p>【中国历代名媛馆】是一处具有江南特色的庭院式仿古建筑,位于西施故里旅游区的入口区域,占地面积6520平方米,是目前国内罕见的以中国历代著名女性为主题的展览馆。</p> <p>毛泽东的题词。</p> <p>【中国历代名媛馆】入口处。</p> <p>中国历代名媛馆属于非博物馆类展馆,雅俗共赏是它的基调,在设计过程中将始终兼顾艺术性和参与性。</p> <p>展馆以展示女性真、善、美为宗旨,共选择了100多个中国古代女性人物,按人物特征分为四大美女、传说中的神女、青史百家、才情淑女、巾帼英烈、四大民间故事,百美廊七个单元,其中“四大美女”是整个展馆的核心。</p> <p>“四大美女”之一西施。俗语“情人眼里出西施”。</p> <p>李白的诗篇。</p> <p>西施塑像。</p> <p>“民间女性,才情淑女”。</p> <p>鮑姑</p> <p>黄道婆</p> <p>长廊里名人的砖雕照壁。</p> <p>“秦淮八艳”。</p> <p>“十二花神”。</p> <p>杨贵妃</p> <p>王昭君</p> <p>“香闺余韵”——凸显古越年代女性的精致生活。</p> <p>【民媛馆】内景色优美,古朴雅致,香气扑鼻,令人陶醉。</p> <p>【郑氏宗祠】在浣江东岸金鸡山脚下兴建的祠堂,用以祭奠先祖,开会议事。正门匾额上书“郑氏宗祠”。</p> <p>宗祠前有二座拱桥,左首桥叫“学士桥”,右首桥叫“孝义桥”。诸暨民众重教学礼的思想在浣江两岸显露无遗。</p> <p>整个建筑占地三亩左右,有三进(即前后三排房)、两侧厢(即连接前后房的厢房)、带万年台(即戏台),是一座典型的“连井三透”结构的建筑。</p> <p>“郑氏宗祠”修建的富丽堂皇,极其讲究。</p> <p>大门东西两边问匾上书有“宗风永漾”和“德布春光”。</p> <p>“一代名姝”的匾书。</p> <p>古越时代的宗祠建筑群结构,大气、端庄、典雅、稳重。</p> <p>大戏台</p> <p>【余任天纪念馆】2006年11月18日在美丽的西施故里旅游区落成。余任天纪念馆匾额为先生生前好友、我国著名书法家沙孟海先生所题。</p> <p>余任天是新浙派绘画的重要奠基者和代表人物之一,浙江现代美术史上诗书画印兼擅的艺术大家。</p> <p>纪念馆分上下两层,一楼以图片、文字及先生生平所用遗物展示的形式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先生的生平。二楼,主要通过余任天作品展览来介绍其艺术成就。</p> <p>其山水笔墨酣畅、意态鸿蒙,花鸟人物生机盎然、格高意雅,书法四体咸备、气清神旺,篆刻气概纵横、雄健苍润,诗词通达晓畅、清新自然,被潘天寿和沙孟海等前辈誉之为“四绝压群伦”的“艺术全才”。</p> <p>【三贤馆】“三贤”是指元代以画梅著称的知名画家王冕、元末明初杰出文学家杨维桢和明末清初一代画坛宗师陈洪绶。均为诸暨枫桥人。</p> <p>【三贤馆】简介。</p> <p>“只留清气淌乾坤,不要人誇颜色好”,这是三贤的“座右铭”。</p> <p>【西施殿】入口处。</p> <p>【西施殿】是一处以西施文化为主题,充分展示古越文化和故里风情的人文风情旅游区。</p> <p>诸暨苎萝山上,早在唐代就有浣纱庙,是诸暨当地老百姓为纪念西施而建,其后多次遭遇战乱,但祠庙不废。抗战期间,西施殿,遭到最大的破坏,仅存后殿一角。文革时破坏更甚。</p> <p>现在的西施殿,重修于1986年,1990年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p> <p>重修西施殿时,征集到了木雕行梁、牛腿、雀替、门窗、石狮、石柱等一万余件,经过精心组合,巧妙的利用在修复西施殿的工程之中。如今的西施殿非但成了人们纪念西施的场所,而且还成了诸暨的民间艺术博物馆。</p> <p>西施殿显得古朴、庄重、典雅。</p> <p>“荷花神女”——西施塑像。</p> <p>“红粉池”又称“脂粉塘”。西施曾在此焚香沐浴。</p> <p>“古越台”。古越台依山而筑,正对门楼。</p> <p>小桥流水、荷花池景色优美。</p> <p>古越台内奉越王勾践,两侧立谋巨范蠡、文种,台中上悬“卧新尝胆”匾额,尽显励精图治,灭吴雪耻之志。造像高大魁梧,系樟木雕刻。</p> <p>【苎萝山】石碑。</p> <p>“苎罗亭”</p> <p>从高处眺望“红粉池”的秀丽景色。</p> <p>“天下第一吴人”(即为西施)展示区。</p> <p>“夷光阁”。以西施名命名。</p> <p>“苎萝塔”。高大雄伟壮观。</p> <p>【范蠡祠】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全部建筑有范蠡祠、财神庙、魁星阁等相关建筑组成。</p> <p>“范蠡祠”主要以范蠡军事政治才能和商业才能及生平业绩为主要展示内容,以其他相关人文故事为衬托。</p> <p>“财神庙”</p> <p>“魁星阁”</p> <p>正殿内范蠡塑像高3.5米,全身铜像一座,铜像背后墙面用木条纺竹简形式,再现《史记》中记载范蠡故事的精彩篇章,所有立柱均镶嵌楹联。</p> <p>殿外左右两侧建长廊两条,陈列与范蠡生平业绩相关诗、碑,并以彩绘壁画等形式,生动介绍范蠡卓越的军事、政治和经商才能。</p> <p>【裕昌号民间艺术馆】又称“民俗馆”。</p> <p>古越民间艺术历来文风蔚然,名人辈出,能工巧匠代有其人,驰誉天下。</p> <p>“裕昌号”的“金字招牌”。</p> <p>园内绿茵丛丛,传统仿古建筑风格的房屋,古朴雅致。</p> <p>在民族馆里,收集了竹艺、锡器、造像、越绣、椅子、床、扇等民间艺术品系列,供人鉴赏品味。</p> <p>“越绣”,精美绝伦,无与伦比。</p> <p>因历史的原因和保护意识的淡化,许多珍贵的艺术品已处于消失和毁灭之中。</p> <p>苎罗山下西施故里,</p><p>西施文化永久传承。</p> <p>西施故里只有诸暨,</p><p>西施文化可以共享。</p> <p>浣纱江——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