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1.实验目的:研究蜡烛在点燃前、燃烧时、熄灭后三个阶段中所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体验化学学习的特点。</p> <p>2.实验用品:蜡烛、玻璃杯(或透明的一次性杯子)、打火机、小木条(或牙签)、水、小刀。</p> <p>3.实验与记录现象,并得出结论:</p><p>(1)点燃前:</p><p>①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形状,闻一闻气味,记录实验现象</p><p>②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放入水中。</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观察容易不容易切下、能否溶于水、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如何?记录实验现象并说明石蜡有哪些性质?</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结论:①观察可得蜡烛成白色固体状,有一些少许的气味。②由实验可得蜡烛是不溶于水,容易切下。石蜡是浮在水的表面,则石蜡的密度比水的密度要小。</span></p> <p>(2)点燃蜡烛:</p><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①用打火机点燃蜡烛,观察火焰,记录实验现象,并说明石蜡有</span><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什么性质</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p> <p>实验现象:火焰是用肉眼可以看见的,分别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颜色是逐渐变亮。</p><p><b><i>性质:从这个实验看出,蜡烛是具有可燃性的。</i></b></p> <p>(2)点燃蜡烛:</p><p>②取一根火柴梗(可用牙签替代)迅速平放在火焰中,约1s后取出,观察火柴梗的灼烧情况,并记录实验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p> <p>实验现象:②牙签被燃烧的部分两侧分别变得有些焦黑,中间没有明显的变化。</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现象说明外焰温度是最高,内焰是温度最低。</span></p> <p>(2)点燃蜡烛</p><p>③取一干燥的玻璃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这一现象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什么物质?</p> <p>实验现象:从照片可以看出在干燥的玻璃杯上出现了水雾。</p><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这一现象说明蜡烛燃烧时会产生了小水珠。</span></p> <p>(3)熄灭后:</p><p>①熄灭蜡烛,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实验现象:把蜡烛熄灭后,会从棉芯里冒出了白色的烟雾,白色烟雾旁还有两条黑烟笼罩着。</span></p> <p>(3)熄灭后:</p><p>②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观察蜡烛是否重新被点燃?</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结论:点燃蜡烛后,在将它熄灭时会产生的白色的烟,再次拿打火机点白色的烟,蜡烛还会重新被点燃。</span></p> <p>4.反思与体会</p><p>反思:在研究蜡烛的燃烧时需要注意安全,避免被火烧到,进行火烧牙签的时候注意牙签应该放在外焰,内焰,焰心的三层火焰的中心。在蜡烛熄灭时,会产生白色的烟,再点燃白烟时要注意它的方向,要注意火机的使用,再点燃白烟。用完火机后,不要轻易去碰燃烧的那个头,因为它刚刚打火时还是有很高的温度,会容易受到烫伤。</p><p>体会:做化学实验是一件很有趣事情,体现了我们自己的想法与理解,只有亲手去做了这个实验,才能使我们身有体会,更加清楚的知道它的过程与需要,更加牢记于心。</p><p><br></p><p>榆林八一中学2020届初三(3)班林树琼</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