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实践能力——海南省卓越教师马艳龙工作室三亚实验小学研训活动

张静晓

<p>  椰风海韵,秋高气爽,在9月24日,我们相聚在美丽的三亚,相聚在三亚实验小学。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丰富教师的专业知识。海南省卓越教师马艳龙工作室在三亚实验小学开展“聚焦核心素养,提升课堂实践”研训活动。</p><p> 本次活动在三亚实验小学黄小龙校长的致辞中拉开帷幕,参训教师满怀期待,认真听课,积极反思。</p> <p> 海南省学科带头人孟秀华执教,&nbsp;孟老师紧扣概念教学的本质,从给一个百分数编故事开始,激趣引入,到创设“如何比较三场比赛的投篮情况”之情景,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景中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把学生对百分数的“日常概念”成功迁移为“科学概念”。并利用一分钟倒计时“读写小游戏”熟练百分数读写,让学生用百分数表示完成读写的情况,深化百分数的意义。抢答“哪种食物中的蛋白质含量最高”环节,使得学生明白百分数方便比较的作用。恰当的提问、追问及富感染力的语言,使学习真正发生。</p> <p> 海南省省级骨干教师陈玉珍执教《认识周长》,依据学生的童趣,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课始让学生指出小猪佩奇跑操场一圈的长度,初建周长表象,在交流中认知并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以此说明周长的概念。通过动手操作用线条围一围、圈一圈、量一量树叶、三角形、数学课本、钟面的一周,合作探究用小木棒摆出三角形、长方形,用绳子围再用直尺量已知圆片的长度等学习活动,建立周长模型,加深认知周长的概念。</p> <p>  海南省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张静晓做讲座《数学核心素养之模型思想的培养》,讲座内容围绕一线教师需要了解小学数学核心的含义,如何在教学中有效渗透数学模型思想而讲。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描述世界。这“三会”是超越具体数学内容的数学教学课程目标。数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数学抽象、逻辑推理、数学建模、直观想象、数学运算和数据分析。这些数学学科核心素养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交融,是一个有机的整体。</p><p> 数学模型:在实际情境中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模型,计算求解,验证结果、改进模型,最终解决实际问题。从狭义角度看,数学模型是用数学语言描述现实世界数量关系的结构,这种结构往往表达了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如方程、函数、不等式、公式、其他数量关系式等。</p><p> 数学模型在小学的价值主要在于:(1)认识到数学的价值,尤其是应用价值,可以探索、发现、表达规律,并解决实际问题。(2)对传统应用题及现行问题解决的教材编排及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一是对情境的改进,强调联系真生活、用开放的真情境;二是对教学理念和方法的改进(传统应用题教学被人们所反对的是:情境脱离实际死记硬背关键词和公式);三是培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四是能够分析与解决不按传统套路呈现的实际问题。</p><p> 数学建模是一个比较复杂和富有挑战性的探究过程,这个过程大致有以下几个步骤:</p><p> (1)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要解决什么问题,属于什么模型系统;</p><p> (2)把复杂的情境经过分析和简化,确定必要的数据;</p><p> (3)建立模型,可以是数量关系式,也可以是图形;</p><p> (4)解答问题;</p><p> (5)检验模型。</p> <p> 三亚市教育研究培训院陈求丽老师对本次学习做讲话,希望三亚基地校的老师与工作室的成员在马艳龙卓越教师工作室团队的专业引领,同伴互助,交流研讨,共同发展下,能积极参加工作室的学习活动,通过活动学习切实促进教师们的专业发展。一起守望教育情,共筑教育梦,共同发展、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p> <p>  马艳龙工作室在基地校三亚实验小学开展的研训活动中,以教师课堂教学研讨学习数学核心素养。让参加培训的教师对创设情境,设计问题,引发数学思考,建立数学概念模型的教学有所认知,对数学核心素养的六核含义有所认知。加深理解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知识,领悟联系教学实践,探究在教学中落实数学核心素养,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性。为更好地发挥名师、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让我们带着爱、带着责任、带着期许,一起出发!</p>

数学

素养

教师

百分数

三亚

小学

教学

情境

核心

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