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p><p><br></p><p> 您好!</p><p> 金秋时节,金桂飘香,我们即将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71华诞。国庆恰逢中秋,圆月当空,红旗飘扬,我们共浴祖国华诞的荣光。在此星悦幼儿园全体教职工提前向您送上节日问候:愿您及家人平安相随,快乐相伴!</p><p><br></p><p><br></p><p> 2020年中秋、国庆放假时间:</p><p><br></p><p> 为方便家长,我园决定10月1日(星期四)——10月4日(星期日)放假,共4天,10月5日(星期一)返园上课。</p><p>(请家长朋友们提前做好安排)</p><p><br></p><p><br></p><p><br></p><p> 迁安市星悦幼儿园</p><p> 2020年9月26日</p> <p>假期温馨提示</p> <p> 中秋、国庆假期是家人团聚、放松身心的假日,也是培养其民族情怀和爱国情怀,增进亲子情感的好时机。</p><p><br></p><p> 由于今年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尚未结束,为了确保孩子度过一个“健康、安全、愉快、有意义、文明”的节日,我们特向您温馨提示:</p><p><br></p><p>一、疫情防控期间,国庆节期间建议幼儿及家庭成员非必要不出唐山市。</p><p><br></p><p>二、幼儿如需出市,须向班级教师告知幼儿的行程安排。</p><p><br></p><p>三、节日期间请加强幼儿安全教育,并按照市政府发布的相关指引继续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护。做到勤洗手、多通风、减少聚集、保持安全社交距离。</p><p><br></p><p>四、假期中,请家长合理安排幼儿一日作息时间,培养好幼儿的作息习惯和自理能力。</p><p><br></p><p>五、做到在家防火防电防坠落,在外防疫防拐防溺水!</p><p><br></p><p><u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疫情尚未结束,防控不可松懈!</u></p> <p>知识小贴士</p> <p> 传统佳节——中秋节</p> <p>中秋节小知识</p><p><br></p><p><br></p><p><br></p><p>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p><p><br></p><p><br></p><p><br></p><p><br></p><p>中秋节传说</p><p><br></p><p><br></p><p><br></p><p><br></p><p><br></p><p>传说之一:嫦娥奔月</p><p><br></p><p>传说嫦娥本是后羿之妻,后羿射下9个太阳后西王母赐其不老仙药,但后羿不舍得吃下,就交于嫦娥保管。后羿门徒蓬蒙觊觎仙药,逼迫嫦娥交出仙药,嫦娥无奈情急之下吞下仙药,便向天上飞去。当日正是八月十五,月亮又大又亮,因不舍后羿,嫦娥就停在了离地球最近的月亮,从此长居广寒宫。后羿回家后心痛不止,于是每年八月十五便摆下宴席对着月亮与嫦娥团聚。</p><p><br></p><p><br></p><p><br></p><p>传说之二:吴刚折桂</p><p><br></p><p>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p><p><br></p><p><br></p><p><br></p><p>传说之三:玄宗故事</p><p><br></p><p>相传唐玄宗与申天师及道士鸿都中秋望月,突然玄宗兴起游月宫之念,于是天师作法,三人一起步上青云,漫游月宫。但宫前有守卫森严,无法进入,只能在外俯瞰长安皇城。在此之际,忽闻仙声阵阵,唐玄宗素来熟通音律,于是默记心中。这正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日后玄宗回忆月宫仙娥的音乐歌声,自己谱曲编舞,创作了历史上有名的“霓裳羽衣曲”。</p><p><br></p><p><br></p><p><br></p> <p><br></p><p>习俗……赏月</p><p> 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宋人赏月更多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p> <p>习俗……吃月饼</p><p> 《洛中记闻》记载,唐僖宗在中秋节吃月饼,感觉味道极美,便命御膳房用红绫包裹月饼赏赐给新科进士们。这可能是我们能够看到的最早关于月饼的记载。到了宋代,月饼有“荷叶”、“金花”、“芙蓉”等等雅称,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诗人苏东坡有诗称赞说:“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酥是油酥,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p> <p>习俗……饮桂花酒</p><p> 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仰望著明月,闻着阵阵桂香,遥想吴刚砍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欢庆合家甜甜蜜蜜,欢聚一堂,已成为节日的享受。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桂花不仅可供观赏,而且还有食用价值。屈原的《九歌》中,便有“援骥斗兮酌桂浆”、“奠桂兮椒浆”的诗句。可见我国饮桂花酿酒的年代,已是相当久远了。但到了现在,人们多是拿红酒代替了。</p> <p>习俗……赏花灯</p><p> 早在北宋《武林旧事》中,记载中秋夜节俗,就有将“一点红”灯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动。中秋玩花灯,多集中在南方。如前述的佛山秋色会上,就有各种各式的彩灯:芝麻灯、蛋壳灯、刨花灯、稻草灯、鱼鳞灯、谷壳灯、瓜籽灯及鸟兽花树灯等,令人赞叹。</p> <p>习俗……燃灯</p><p>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镜,可谓良辰之美景,然而对此人们并未满足,于是便有燃灯以助月色的风俗。在近代中秋燃灯之俗更盛。广东张灯最盛,各家于中秋节前十几天,就用竹条扎灯笼。作果品、鸟兽、鱼虫形及‘庆贺中秋’等字样,上糊色纸绘各种颜色。中秋夜灯内燃烛用绳系于竹竿上,高树于瓦檐或露台上,或用小灯砌成字形或种种形状,挂于家屋高处。中秋燃灯的规模似乎仅次于元宵灯节。</p> <p>习俗……观潮</p><p> 中秋观潮的风俗由来已久,早在汉代枚乘的《七发》赋中就有了相当详尽的记述。汉以后,中秋观潮之风更盛。明朱廷焕《增补武林旧事》和宋吴自牧《梦粱录》也有观潮记载。这两书所记述的观潮盛况,说明在宋代中秋观潮之事达到了巅峰。</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