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孩子的争执行为

三七撞上二十一

<p><b style="font-size: 20px;">观察时间</b>:2020年9月25日</p><p><b style="font-size: 20px;">观察地点</b>:各项活动</p><p><b style="font-size: 20px;">观察对象:</b>班里所有幼儿</p><p><b style="font-size: 20px;">观察教师</b>:高姗姗</p><p><b style="font-size: 20px;">幼儿行为记录:</b></p><p> 在一日活动中,班级有少部分小朋友之间,总会因为一些小事儿发生小“冲突”,于是就有孩子来告状:“老师,他打我了;老师,他抢了我的东西;老师,他说话不算话……”。</p><p>在班级里,我观察到了这些“争执”现象。</p><p>片段一:争第一</p><p> 小朋友们要到操场上去户外活动了,代一一说:“张梦瑶,你插队,本来我站第一的,你来挤什么啊?”张梦瑶像没听见似的,站在一动也不动。代一一用手推了张梦瑶一下,张梦瑶就还手了,他用力打了代一一一下,就这样,两个小朋友为了争第一的位置开始你推我挤。</p><p>片段二:争东西&nbsp;</p><p> 点心时间,张伸和陈佑杰两个人都坐在了同一张椅子上互不相让,张伸说:“椅子是我搬的,我是去上厕所了,你不要坐我的椅子。”陈佑杰说:“椅子写你的名字了吗?谁叫你要走了,我先坐到就是我的。”</p><p>片段三:争朋友&nbsp;</p><p> 经常有小朋友说,我再也不是你的好朋友了!我的好朋友只有一个人……</p><p><b style="font-size: 20px;">观察分析:</b></p><p>(1)、现在的孩子在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的过度保护和溺爱下,渐渐养成了“小皇帝”、“小公主”脾气,久而久之导致孩子产生“自我为中心”的心理。当他们走出家庭、在幼儿园与同伴游戏时,不懂得宽容和谦让,经常会和同伴发生冲突。</p><p>(2)、孩子的年龄较小,缺少交往的技巧,情绪控制的能力不足,导致在发生冲突时,会发生一些争吵和动手打人的现象。</p><p>(3)、孩子在冲突中动手打人与成人的教育方式有一定关系,孩子们在一些动画片《熊出没》《奥特曼》中模仿,喜欢动手解决问题。</p><p>(4)、家长解决问题的方式不太恰当,当看到孩子发生冲突时,会引导孩子别人打你,你就打回来;也有家长在看到孩子发生冲突时,直接不管,或让孩子自己解决,由于孩子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争吵甚至动手。</p><p>&nbsp;</p> <p><b style="font-size: 20px;">采取措施:</b></p><p><b style="font-size: 20px;"><span class="ql-cursor"></span></b> 1.家园共育</p><p> 家庭不恰当的教育方式,会降低幼儿园教育的功效。&nbsp;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并非短期内形成的,需要发挥家庭教育持久渗透的特点,给予幼儿积极的影响,并与幼儿园教育保持协调一致。家庭就像一面镜子,什么样的家庭,培养什么样的孩子。因此,对于调皮儿童的教育,我们更应注重家园联系这一重要的环节。从家庭入手,了解幼儿的家庭环境,家长的素质,以及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多种渠道,与家长共同探讨教育调皮儿童的办法。在此基础上做到有的放矢,优势互补,形成最佳合力。另外,在园发生争执行为,可以避免因幼儿回家乱告状而引起家长之间的矛盾。幼儿园要不定期地组织一些互动式、开放式的家长交流会,促进了教师与家长间、家长与家长间的直接交流与沟通。家园密切配合,以极大的爱心、耐心和恒心对待幼儿,才能帮助幼儿更快地适应群体生活,较好地习得与人交往的准则。</p><p>2、如何处理孩子的争执现象</p><p> 第一,我觉得首先要关注孩子的情绪——不同意、先同理,认可孩子们的感受。</p><p> 第二,我觉得老师在处理冲突的时候不能包办太多。</p><p> 第三,孩子的社会性发展存在个体差异性,老师需要耐心等待他们的成长变化。</p> <p>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明确指出:5-6岁的孩子与同伴发生争执和冲突时能自己协商解决。通过我们的努力,班级孩子发生争执的情况越来越少,发生争执后也能以商量和讲道理等方法解决问题。</p>

孩子

幼儿

家长

发生争执

教育

小朋友

观察

张梦瑶

发生冲突

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