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研—培—教”有机融合的几点思考

大安市第四中学校

<p>关于“研--培--教”有机融合的几点思考</p><p>大安市第四中学校 &nbsp;&nbsp;刘丽凤</p> <p>  2020年9月,我有幸通过遴选成为“国培计划(2020)——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县级培训团队指导力提升培训项目”的学员,培训中又荣幸能代表大安市培训团队进行研修计划修改的汇报。</p><p> 说实话,开始时心里有些打怵,但转念一想,既然是新一轮培训,我早晚躲不过,硬着头皮上吧。我属于行动派,我把所有文件都打印下来装订成册,白天听课,晚上研读文件,深入学习《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的意见》《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的实施意见》以及考核方案、标准等,遇到新术语就百度,当我对“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有了一些理解时,恰逢我们学校主题研修第一次探索“一研”结束,在反思总结中,发现有些教师“研-教”脱节,致使“一研”实践课出现了一些问题。成喜波校长和我进行了认真的分析,觉得教师的认知上还有问题,必须让教师明确“研修即教学”“教学即研修”。我想起李元昌老师主题研修系统的“研-培-教”一体化思想,灵感突发,心里有了一些小想法,我要利用这次提升工程2.0培训来实践“研-培-教”的有机融合,实现“研-培-教”一体化。</p> <p>  两年多的研修让我习惯了“通过学习寻找有效策略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思路。我拿起笔,将研读文件时勾画的重点用思维导图按照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的思路进行整理,然后结合学校研修工作尝试融合。</p><p> 做什么?——做信息技术应用的专题研修</p><p> 我们学校原来的主题是《教师专业成长下的课堂教学策略研究》,两年来学校提炼出的“一书两展”策略、“三点”策略、小组合作策略已经在全校常态化运用,各研修组的一些策略也在推广使用。所以我计划进行一学期或一学年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专题研修。主题拟定为《用信息技术创新课堂教学策略的研究》,将“研修、培训、教学”充分融合,让“培训”真正落地,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真正融合,只有真正融合才能谈创新。</p><p> 为什么做?——优势大于劣势</p><p> 我对学校现状进行了分析。</p><p> 一、劣势</p><p> 1.&nbsp;&nbsp;教师年龄老年化严重,全校95名教师,55-59岁教课的老师16个,50-55岁的18人。这些教师大多在信息技术1.0培训时只是完成培训任务,实践应用能力差。</p><p> 2.&nbsp;&nbsp;学生生源差,基础弱、学习习惯不好、家庭条件也不好。增大了信息技术应用的困难和风险。</p><p> 二、优势</p><p> 1.&nbsp;这两年我们一直在按照进行校本主题研修,教师的学习意识、问题意识、研究意识有所提高。</p><p> 2.&nbsp;教师人手一台电脑,有计算机教室、录播教室、电子书法教室、班级都有班班通,实现了网络全覆盖。今年计划更新电脑、新建一个录播教室、多媒体会议室改建。</p><p> 3.&nbsp;在研修中我们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也有一些要求,特别是疫情期间,我做了线上、线下教学有效衔接的主题研究。当时利用钉钉、云视讯教学时,学校、年段都进行了培训,还不会的老师来到学校,我们年段主任手把手教会了;我们进行了线上教学示范课活动、线上教学经验汇报活动,进行了课程整合。</p><p> 4.&nbsp;疫情期间把小组合作学习由线下转战到线上,小组长不仅组织学习,还参与管理,保质保量完成了上学期的教学任务。复课后,保留线上小组功能,线上、线下配合使用,促进了有效教学的实施。</p><p> 5.&nbsp;提升工程2.0培训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培训契合我校主题研修的路径“问题-学习-实践-问题”。</p><p> 怎么做?</p><p> 一、组建领导管理团队和指导团队</p><p> 责任要明确。特别是指导团队,必须遴选有责任心、懂技术的骨干教师,最好是本次专题研修的“中心教师”,他们的培训成绩要达到优秀。领导管理团队负责规划、方案、制度的制定、解读和宣传动员。</p><p> 二、确立目标</p><p> 1.&nbsp;&nbsp;基本目标。按照文件里的要求结合学校实际确立,依照“整校推进”原则,全员参与,合格以上。</p><p> 2.&nbsp;&nbsp;具体目标。按照教师年龄、层次、岗位进行划分,提出具体的目标任务。学生按照个性能力划分,需要达到什么标准。(进行问卷调查、教师、学生信息能力自测后确立)学校在一学期或一学年取得哪些成绩?(管理团队负责确立)</p><p> 三、明确研修内容</p><p>&nbsp;&nbsp;&nbsp;&nbsp;完成25学时的线上学习,进行25学时的实践应用。学会3个微能力点(研修组和个人主题确立的依据),能运用能力点技术进行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学业评价。</p><p> 四、具体措施</p><p> 1. 选择研修平台,用于线上培训、学习和交流。</p><p>中小学教师研修网会提供课程资源(25学时的学习);钉钉、小鱼易连平台可以进行专题培训、团队合作学习与交流。</p><p> 2.&nbsp;进行问卷调查、师生信息技术能力自测。主要是师情学情的摸底,进行调查分析,分层选择微能力点、确立主题。</p><p> 3.&nbsp;学校选择微能力点——教师选择微能力点——确立各级主题。</p><p> 4.&nbsp;“研、培、教”融合的活动开展。</p><p> (1)教师的三次探索。</p><p> 我们还是以研修组为单位开展活动,年段主任负责组织和管理。研修组在学校的能力点中结合自己组员的实际情况选择能力点,有几名组员选几个能力点,依据能力点确立研修组和教师个人的研修主题,进行三次探索。</p><p> 每次探索后进行合作研修,交流学习分享各自的研修成果,将1个能力点变成3个能力点,在各自第二次探索时实践应用。这样到第三次探索时每位组员都能掌握3个以上的能力点。</p><p> (2)学校的教学活动。</p><p> 第一次探索中开展研修引领者示范课活动;第二次探索中开展中心教师的听评课活动;第三次探索中开展其他教师的常规评估验收活动。在这些活动课中都要体现研修主题、应用自己选择的微能力点。</p><p> 每周例会的业务学习时间还是进行研修汇报,要求用PPT演示,让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及时整理收集材料,书写研修手册,这样教师就把研修活动、培训学习与实践在平时的教学中完成了,真正实现“研、培、教”一体化。</p><p> (3)非一线教师的培训。</p><p> 非一线教师的培训也要有专人负责,他们的学习实践要立足岗位选择能力点,达到合格以上即可。</p><p> 做到什么程度?——达到考核标准</p><p> 学校会结合市里的考核标准设计学校考核评价表,按照评价表学期末开展研修评优工作,促进培训顺利完成。</p><p> 五、措施保障</p><p> 1.制度保障(修改、完善原有的研修制度)。</p><p> 2.经费保障(待定)。</p><p> 做完这些后,我顺利完成了汇报,同时我的思路也更加清晰了。我把这些想法和成喜波校长汇报后,他也非常认可,表面上看是提高老师的能力,如果做实了,受益的是学生。 </p><p>&nbsp; 我知道,“研、培、教”一体化真正实施起来还会有很多问题,但正如成喜波校长常说的那样“只要思想不滑坡,方法总比困难多”,只有尝试去做,才能有机会获得成功。</p><p>&nbs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