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天爷老祖宗留给溆浦老百姓的稀世珍宝,——溆浦白丝糯申报中国地理标志农产品汇报材料

平安喜乐

<p><b>  《来自溆浦龙潭文联的报告》总第116期(2020年)第93期</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屈原涉江吟橘颂,</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美丽溆浦如画卷。</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英雄屯田仙鹤来,</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朝廷封地三千担。</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古时皇帝金口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今日百姓盘中餐。</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白丝糯种祖宗留,</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龙潭糍粑美名传。</b></p><p><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b> 一一作者题记</b></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中国是水稻的故乡,中华遍地种糯稻。神州处处稻花香,糯谷品种好多样。祖国处处打糍粑,白丝糯糍粑美名扬。为何溆浦白丝糯别样好,格外好,不一样,可称天下第一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这是由溆浦白丝糯种植产地独特的地理生态环境与气候条件决定的,是由溆浦白丝糯特有的品质与本色决定的,是由溆浦白丝糯特有的传统生产加工技艺决定的,是由溆浦白丝糯产地特有的历史传承与人文精神决定的,是这四大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是“天”、“地”、“人”的完美组合与结合。</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溆浦(龙潭三镇)有种植白丝糯得天独厚的地理生态环境与气候条件</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古有谚语:“两湖熟,天下足”。湖南省溆浦县是千年古县、人口大县、粮食大县、革命老区县。溆浦龙潭是红军长征地,抗战决胜地,白丝糯原产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溆浦龙潭(黄茅园镇、龙潭镇、葛竹坪镇),地处雪峰山下,溆浦南陲。是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自古就有“担不尽的龙潭”之美誉。以龙潭白丝糯糍粑和龙潭土猪腊肉最为出名。黄茅园镇是白丝糯种植的核心产地,适宜种植白丝糯的稻田可达一万亩,龙潭镇和葛竹坪镇是种植白丝糯的重要产地,适宜种植面积可达一万亩。龙庄湾乡因海拔太高不适宜种植白丝糯。</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出一方特产。溆浦白丝糯,是天工开物赐给龙潭三镇的好山水,好生态,好环境,是上天留给龙潭三镇的稀世珍宝。</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种植白丝糯最为理想的地理生态环境是:</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山青水秀,方圆十里甚至百里无污染,空气清新,如诗如画;海拔高度在400米至800米之间。《龙潭之歌》这样唱道:“谁都说龙潭是个好地方,好山好水好风光。……龙潭糍粑好营养,养得小伙俊棒棒,养得姑娘真漂亮。”</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种植白丝糯最为理想的气候条件是:</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春夏秋冬,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冬天不是太冷,夏天不是太热。春天百花盛开,秋天秋高气爽。</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种植白丝糯最为理想的稻田是:</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土壤不肥不瘦,且酸碱度呈中性,PH值约为7;常年有水灌溉,冷浸田,山泉水,水质好,可供人畜直接饮用;避风当阳,梯田连片。</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溆浦县的黄茅园镇、龙潭镇、葛竹坪镇同时满足上述三大条件,适宜种植白丝糯的良田在两万亩左右。三大条件,不可或缺。黄茅镇合田村之所以是白丝糯糍粑贡品村,前提条件是合田村为“中国最美山村”、“中国森林(乡)村”、“怀化市文明村”、“怀化市环保先进村”,溆浦美丽乡村评选为第一名。《大美合田》这样唱道:“这个地方,宛如画廊,龙脉林带绕山梁,碧潭映月,碧波荡漾。这个地方,鸟语花香,广公糍粑美名扬,桃红梨黄,瓜果飘香”……。</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二、溆浦白丝糯特有的品质与优秀的表现赢得在糯稻中的优势地位</b></p><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一,内在质量好。</b><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白丝糯对稻田的选择比较严格,不仅要周围环境好,更要气候适宜,土壤结构好,特别要水质好,一般是山泉水的冷浸田。所以白丝糯生长成熟期比一般糯稻要长半个月左右,谷粒更饱满,杂质更少,营养更丰富。溆浦县黄茅园玉合冲生态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将白丝糯米送国家权威机构(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检测,检测报告的结果与结论是:所检指标全部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糯米标准,而且含硒适当。(见检测报告)。</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二,外在形象好。</b><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白丝糯谷颗粒饱满,金黄色,成熟了的稻穗十分惹人喜欢,人见人爱。丰收的田野令人陶醉。白丝糯米打成糍粑后,白如雪,拉如丝,软如棉,落口融,口感好,味道佳。白丝糯糍粑有韧性与弹性,能拉成两米长的糍粑条(丝),令人叹为观止。</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三,抗病虫害能力好。</b><span style="font-size: 20px;">白丝糯的选种育种采用传统方法,简单易行。不需要制种。只要先年把优良糯种留下便可作为种子。种子本身的抗病虫害能力强。白丝糯在龙潭三镇种植千百年,没有发生大面积病虫害致无收成现象。因主要施用农家肥(猪牛粪、人粪尿、山青草灰),每亩稻田只需几斤化肥催苗,农药用量极少。白丝糯根系发达,生命力超强,每蔸只需插一两根秧苗,且株距行距比一般稻种要宽要长,一般六至七寸,稻田透气性能强。</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四,比较效益好。</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当地农民算过一笔细账:种植一亩白丝糯,比种植一亩其他品种稻谷(比如杂交水稻),要节省约两百元化肥农药钱,节省两个劳动工日。虽然每亩产量只有600至800斤,但每斤目前销售超过3元,是一般稻谷的一倍价。种一亩白丝糯,比种一亩其它稻谷要多收入600至1000元。</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第五,市场前景好。</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溆浦龙潭白丝糯糍粑已经被全国各地消费者所接受,销往全国20多个省市区,已经形成自己的品牌效益。以已经注册的“广公糍粑”、“姜氏糍粑”、“树凉白丝糯糍粑”、“合田贡品糍粑”、“兵亮糍粑”、“松哥糍粑”、“千年枫白丝糯糍粑”、“佳农糍粑”等为例,都以白丝糯为原料,都是抢手货,都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每斤售价都在十元人民币左右,卖得最好的,一个半斤重的糍粑卖到二十元人民币。国内消费市场供不应求。“广公糍粑“被许多外国人品尝,赞不绝口。以白丝糯为原料的糯米甜酒、糯米老酒、糯米粉、糯米糖果也已入市,反响良好,有广阔的市场开发潜力与前景。</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三、溆浦白丝糯特有的传统生产加工技艺决定了它的品质出类拔萃</b></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原料好,还得技艺好,做得好,才是真的好。中国很多地方过年都打糍粑,溆浦龙潭打白丝糯糍粑就是与众不同。虽然也有相同的地方,但几个关键要素与关键环节的不同,保证了白丝糯糍粑的品质优异。举例如下:</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如一:打糍粑的工具与设备。</b><span style="font-size: 20px;">重约两百斤甚至三百斤的粑坎,由当地能工巧匠用坚硬无比的花岗石打造;打粑的粑锤用坚硬的杂木棒制作,又分两种,重约七、八斤;淘米用的是木桶、木架、竹制米箩等;蒸糯米用的是木制大蒸(桶);灶台是石头砖头砌成的大灶台,烧水用的是大铁锅;烧的是柴火是无异味的有益人体健康的老化了的油茶树或杂木柴;断粑用的板子是有益健康的木板,用的绳子是白丝糯稻草绳或棕叶绳。这些设备与工具是保证打好白丝糯糍粑的先决条件。全部具备这些条件的,溆浦龙潭独有。</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如二:淘好糯米是重要因素。</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淘米用的水是清亮的可饮用的取之不尽的山泉水。用山泉水把杂质除干净,淘好之后是浸米,浸米时间为24小时左右,不宜过长,更不能过短。怎么淘怎么浸是细活技术活,绝不能马虎了事。</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如三:把糯米蒸熟蒸好是决定因素。</b><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一是要掌握控制灶台的火候恰到好处;二是把把握蒸米的水始终是开水,不能中途加冷水,而且水量适度;三是要特别注意将糯米在蒸桶里播洒均匀,免得灶王老爷作怪;四是要控制蒸糯米饭的熟度,绝不能有夹生饭,又不能熟过度。所以150斤~180斤一蒸糯米蒸好之后,务必在一个小时之内打完。</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如四:打糍粑是决定糍粑好与不好的关键环节。</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打糍粑,既是技术活,更是力气活。要在很快的时间里把糯米打成糍粑,打烂打绵打好,能拉成糍条(丝),必须乘热,必须两三个人通力协作,相互配合。手工打出的糍粑比机器加工的糍粑不一样,韧性好,弹性好,口感好。至今还没有机器做出的糍粑能如手工打出的糍粑好吃。</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如五:断粑翻粑是少不了的环节。</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断粑的一般是女性,要心灵手巧,眼明手快。断得大小一致。溆浦龙潭断粑,一般要用蒸熟了的山茶油或菜籽油,把板子与绳子用熟油抹一遍两遍,既好断,又使糍粑更香。山茶油断出的糍粑更耐储藏,保鲜时间更长。翻粑要快要均匀,圆圆的,一样的。要等糍粑完全冷却之后(大致两天以后)方可包装或者浸泡。</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溆浦龙潭打的糍粑不添加任何添加剂与防腐剂,是纯天然纯手工食品。打糍粑也具有很强的季节性。一般是农历十一月底至第二年正月初八以前,一共就40来天。至于糍粑浸泡保质,只有在龙潭三镇海拔400米到800米之间的青山秀水。山间小盆地的农户家里,在当地的气候条件下,用当地的山泉水浸泡,方可保质三个月以上。建冷冻库除外,冷冻库里的糍粑味道也次一些。至于传统手工打糍粑的一些祖传秘方,有的公开,有的不公开。打糍粑的所有环节所有环境所有人都要注意卫生,符合卫生条件。</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四、溆浦白丝糯的前世今生与历史人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弘扬</b></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溆浦白丝糯在龙潭三镇的种植与加工的发现权发明权至今无法定论。</b><span style="font-size: 20px;">究竟是上千年还是几百年也无法定论。反正都知道有很久很久了。有记载的三处:一处是中华民国时期的《溆浦县志》简要的记载了溆浦白丝糯;另一处是1978年版《溆浦县志》介绍黄茅园镇时,记载了合田糍粑较为出名,记载了1983年冬胡耀邦同志考察溆浦,虽然没有明写耀邦同志品赞白丝糯糍粑,但当时几乎多数溆浦人都知晓。采购糍粑的姜庆华写了回忆文章《胡耀邦品尝龙潭糍粑》,刊怀化市委主办的《新怀化》与《文化龙潭》(该书国家图书馆收藏),记载了龙潭白丝糯糍粑,并有图片说明。</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二)溆浦白丝糯的历史传说。</b><span style="font-size: 20px;">《龙潭》与《文化龙潭》两书记载: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贵州“十八军夫”屯田溆浦合田垅。屯田首领之一姜广发现并培育白丝糯。新版合田《姜氏族谱》正式写有白丝糯糍粑在合田专文。传说清朝乾隆帝巡游雪峰山,在黄茅园镇金中村唐家留下乾隆井与乾隆亭。金中村是国家文物局批复的中国传统古村落。传说乾隆吃了唐家、姜家的白丝糯糍粑,始为“朝廷贡品”。合田姜家院子村口有碑记《乾隆私访姜家》、《广公糍粑碑记》。龙潭民间,口口相传。</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三)白丝糯糍粑加工场地与工具实物凭证。</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合田村王家山“定邦草堂”(民宅)已有500余年,存放加工糍粑的老式粑坎,至今超过两百年,遗存加工糍粑的木制粑棒,至今超过一百年。</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四)白丝糯加工技艺的传承与创新</b></p><p><b style="font-size: 20px;"> 1、以“广公糍粑”加工技艺为例。</b><span style="font-size: 20px;">溆浦县黄茅园镇合田村退休教授姜庆华,是合田姜氏始祖姜广(据传发现白丝糯)第19代传人,注册“广公糍粑”与“广公”系列国家商标,建设传统加工作坊,完善改进传统加工技艺,主办“广公糍粑接龙文化艺术节”和“广公糍粑乡村振兴文化艺术节”,扩大白丝糯种植面积,选种提纯,并在央视财经频道《消费主张》栏目接受专访。在溆浦县文旅局的指导下,广公糍粑制作技艺成为溆浦县政府与怀化市政府公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姜庆华成为广公糍粑制作技艺代表性市级传承人。袁隆平院士盛赞“广公糍粑”好呷。</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2、以“姜氏糍粑”加工技艺为例。</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溆浦县农业农村局和县市场监督局、县商务局的支持下,选育良种,扩大白丝糯种植面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完善改进传统手工加工技艺,扩大加工车间,改进包装设计,注册产品商标,加大产品宣传。户外广告、湖南经视、湖南都视、央视农业农村频道、“学习强国”等进行报道。“姜氏糍粑”开始成为一个知名品牌。</span></p><p><b style="font-size: 20px;"> 3、以“树凉白丝糯糍粑”为例。</b><span style="font-size: 20px;">在湖南省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在县农业农村局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主攻白丝糯种植与传统加工技艺,并参加各种农博会、展销会、培训会,注册商标,改进包装设计,使“树凉白丝糯糍粑”开始成为知名品牌。</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4、在溆浦县农业农村局、溆浦县民政局、黄茅园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指导下,由白丝糯七家加工企业(合作社)发起,成立了以唐启来任法定代表人的“溆浦县白丝糯产业振兴协会”。溆浦县民政局已下达同意设立该协会的批复,已召开成立大会。行业自律,行业管理正在进行之中。已注册“溆浦县白丝糯”网络公众号。</span></p><p>&nbsp;</p> <p><b style="font-size: 20px;">  编后语:前些天,正在溆浦白丝糯收割之时,湖南省农业农村厅领导与水稻研究首席专家,来到溆浦县黄茅园镇,对溆浦白丝糯申报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进行现场考察与指导。副县长张伟、县农业局党组书记张斌陪同。黄茅园镇镇长李小华与分管农业副镇长贺显荣陪同考察并汇报。省农业农村局领导与专家对申报工作作了专题要求。县镇领导作了表态发言。领导与专家实地考察了合田村王家山玉合冲泥鳅田白丝糯,在金灿灿的白丝糯稻田中,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姜庆华代表溆浦县白丝糯产业振兴协会作了主题汇报。协会法定代表人唐启来、副会长姜中华与常务理事粟兵亮、王富刚参加陪同与汇报。申报成功怎样?且听下回报道。在于县镇与主管部门及协会工作力度如何。希望很大!任务很大!</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姜庆华撰文)</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