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今天是2020年9月24日,天气小雨。科考队在蒙蒙细雨中离开了雅龙藏布酒店,开始了今天的行程。今天的计划是从萨嘎去往日喀则,全程约450 km。</p> <p>早晨一出发,领队杨维康研究员就转发了一条“中印边界气温骤降,20万印军被困,出现大批冻伤,已有士兵被冻死”的新闻。看着这条新闻,想着昨天酒店房间里的暖气,让我们不由得感恩伟大祖国,感谢边防战士的奉献,并对这场影响我们考察的秋雨少了些怨气……</p><p>从萨嘎县城出发沿雅鲁藏布江东行不久,科考队又双叒叕翻越了一座海拔超过5000m的达坂-愧拉山达坂(5089 m)。翻越达坂后,我们在新藏公路继续高位(4800m)行进约100km,沿途一片典型的藏北高原景观,乌云笼罩在冈底斯山的群峰上。虽然一路上仍有牧民和畜群活动,科考队仍记录到数群的藏原羚和藏野驴。</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雅鲁藏布江</span></p> <p>在翻越切拉山口(4926 m)后,虽然海拔仍在4600 m以上,但由于光热条件和降水量的增加,沿途的植被开始有了一些的变化,阴坡虽然仍然是高寒草原,但在山的阳坡开始出现了方枝柏(<i>Sabina sp</i>)灌丛。</p> <p>经过昂仁县,翻越几个才4700 m左右的山口之后,科考队来到了海拔4300 m的浪措,一个想让我们浪起来的湖,并在湖边开始了今天的午餐。这里的光热条件已经可以满足青稞的生长,湖边藏族村落旁的农田里堆满了一垛垛脱粒之后的青稞秸秆。</p> <p>匆匆吃完午饭后,科考队进入了拉孜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河谷,河谷内地势平坦,河水易于被引用、灌溉,存在大量的农田。9月下旬的拉孜已是深秋,道路两侧的青稞地已完成收获,堆满垛垛秸秆,让人在阴雨中倍感温暖。经过拉孜,科考队继续前行,在下午6:30分抵达了今天的终点-日喀则。</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已收割的青稞田</span></p> <p>拉孜是新藏线的终点。今天科考队抵达日喀则市意味着我们也暂时结束了新藏线叶城至拉孜全长2140 km的考察。一路上,我们跨过了拉斯塘河、叶尔羌河、喀拉喀什河、狮泉河、雅鲁藏布江等河流;翻越了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十余座达坂;领略了雄浑壮阔的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和苍凉单调的高原景观;欣赏了闻名遐迩的神山圣湖;感受了最可爱的人守卫这大好河山的艰辛;充分体验了这条铺在天上的国道、名副其实的“天路”。我们的考察日志将暂停更新,过几天我们再重温中小学时代学过的地理名称,从拉萨经那曲、安多、格尔木、敦煌返回新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15px;">日喀则</span></p><p style="text-align: right;"><b>作者:徐文轩;陈晨</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