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习数学的兴趣

李迎杏

<p>低年级小学数学教学是小学生对数学认知的启蒙阶段,所以在教授小学生数学时,一定要依小学生的特点进行,不能生拉硬套、牵强附会。前几天,我的一位朋友抱怨,说他之前总觉得有了钱,孩子就能接受好的教育,成绩自然不用操心,所以两口子拼命工作,却忽视了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儿子上三年级时,简直变成了问题孩,上数学课时不好好听讲,左顾右盼,搞小动作,跟同学闹矛盾,学习成绩差。为这,两口子经常被数学老师在家长群里点名“教育”,也成为老师办公室的“常客”,问我该怎么办。</p><p> 其实,提高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难。作为小学数学教师,我想,只要教师充分根据小学生好动、好奇心强的特点,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活动化、兴趣化教学,是可以有效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成绩的。</p><p> 由此可见,兴趣历来被认为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在学习中发挥主动性,把学习之苦转化为追求成功之乐,就会在充满情趣的课堂中,轻松愉快的获取新知,使“要我学”转化为“我要学”。小学数学活动一定要把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才能真正实现小学数学教学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效实现小学数学,特别是低年级数学教学质量的提升。那么,如何提高小学生低年级学习数学的兴趣呢?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认为,将课堂教学方式游戏化,能有效的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下面,我们一起进行探讨。</p><p> </p><p> 第一步,设置游戏。游戏的设置一定要根据课堂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设置,同时要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喜好,贴近生活、贴近他们的生活习惯。同时,游戏的创设,还有生动、有趣,富于哲理性,使低年级小学生能够积极融入,有效参与,让他们寓教于乐,在乐中学,在学中乐。下面,列举例子,给大家做以说明:</p><p> 示例一:以低年级“数的认识”为例。由于低年级学生初涉数字的学习,对数字还不是太敏感,理解起来也比较抽象,如果生硬的讲解,学生不仅会不理解,而且会产生厌烦的感觉,更可能会从小给学生造成不爱学习数学的影响。在教授这一节时,我依据学生都喜欢听故事,特别是有趣的童话故事的特点,巧妙把数学知识与童话故事有效融合,开启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具体我是这么设计的,我创编了《动物聚会》的故事,选择10个小朋友,分别带上10只小动物的面具,并将这十个数字贴在小动物的头上,让他们参加动物聚会,但必须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队入会。学生看黑板上粘贴的俏皮可爱的小动物,自然兴趣来了,他们迫不及待的为小动物们调整好队伍。</p><p> 示例二:以小学二年级“一根绳子对折之后再对折,对折三次后,绳子的长度为1分米,这根绳子原有多长?”为例。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讲,这看似是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其实,只要教师通过有效的游戏设置,通过演示,直观的给学生表演出来,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体我是这样做的,课前,我就准备了一个绳子,同时让学生们每人也准备一个绳子,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演示,直观的操作过程使学生很快明白:对折第一次是把绳子平均分成两份,对折第二次是把平均分成的两份又平分成两份,也就是平均分成了四份,最后一次对折就是把绳子平均分成了八份,学生很快就知道了,绳子原来的长度是8分米。同时,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进行对折,很快的,学生明白了对折的道理,有效的解决了学生难题。</p><p> 示例三:以三年级数学“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为例。作为低年级的学生来说,理解分数是比较困难的,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讲授知识点、课后习题练习,难免会影响教学效果。而我在教授这节时,采用了调足学生胃口的猜谜语形式,大家都知道,猜谜语是引发学生好奇心的有效有段。首先,我设置谜语,“远看是绿的,切开是红的,吃的是甜的,吐出是黑的,打一水果,大家猜猜是什么东西?”,结果很多学生学生踊跃回答出了正确答案,“是西瓜”。接下来,我贴近学生生活、结合夏季热的特点,设置问题,“那么,天热了,大家想不想吃西瓜?爱不爱吃西瓜?”,这次,学生们异口同声说,“爱吃”。但是,这时有部分学生提出,“数学课和吃西瓜有什么关系?”。这一问,达到了我设置游戏的初衷,回到了课堂正题,我回答说,“这里就有大熊和小熊兄弟俩在吃西瓜时吃出数学问题来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吃西瓜”。这样,有力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顺利地开展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的学习。</p><p> </p><p> 其次,开展游戏。成功的游戏设置和进行课堂教学成功的一半,当学生在游戏设置过程中,积极、主动的参与的游戏当中,这时,我们跟随学生的进入状态,适时让学生自己开展游戏,在游戏中获得知识。下面的这几个例子正好说明了这一点。</p><p> 示例一:以三年级“笔算除法:商多位数”的练习教学为例。我在开始这节课前,就开始考虑怎样结合课堂教学目标进行有效教学,于是,根据教学内容,我设置了“传红花比赛”小游戏。比赛的内容是:八道除法笔算题,把全班分为男女两个小组进行笔算接力比赛,男同学计算四题,女同学计算四题,前一个同学做好把粉笔传给下一位同学继续做,一直传下去,完成最快的小组奖励10朵小红花,第二名奖励8朵小红花。比赛的胜出标准是:每一位全对的同学能为小组获得5朵小红花,最后评出得分最高的小组为优胜,这样比赛不仅要比合作能力,而且要比正确率。最后,由我主持评奖和颁奖,这样,极大的调动了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根据这种竞赛式教学,同学们能认真细致地计算,提高了他们的计算速度和准确率,使他们在竞赛中获得了新知,增强团队合作的能力。</p><p> 示例二:以二年级数学“100以内的加法”为例。我把练习题融入了一个游戏模式。练习题为:小明上完体育课时,发现收集的足球的数量不是上体育课前领取的数量,小明说他从体育老师那领了12个,小华说领了18个,现在小明收集到了14个,小华收集到了16个,可是两个人加起来的数字不一样,小明加起来是30个,而小华说一共是28个,两人争论不休,下面请小朋友给小明和小华算算,看到底谁错了?游戏模式为:两人一组,分别从装有30个乒乓球的盒子拿出练习题中的数字,让学生通过直观的活动,给小明和小华“一分胜负”,然后由教师引导,重温100以内加法算法的规律,给练习题给出准确的答案,这样,不仅让学生当了裁判的感觉,而且让学生对知识点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p><p> </p><p> 最后,拓展游戏。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着数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尽可能的联系生活实际,寻找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将学生熟悉的蕴含着数学知识的生活实例引进课堂,就能使学生亲身体验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到处存在着数学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游戏完成后,一定要注重教学游戏的拓展。为了说明这个内容,我设置了两个游戏。</p><p> 示例:以教学《厘米的认识》为例。在备课时,我就考虑如何进行这节课的开展,结果灵机一动,何不让学生自己给自己上这节课?课程开始前,我让学生准备了:铅笔盒、水彩笔、绘画纸、橡皮檫等。在课程一开始,我就问学生,“咋们班谁的个子最高?”大家相互打量,说,“刘××”,我接着问学生,“你们知道刘××到底有多高,你们是怎么衡量刘××的个子的”,大家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最后,我引导学生进入正题,“每个东西是有长度的,就比如咋们的刘××”,就这样,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学生量出1根水彩笔的长,有的量出的是橡皮檫的长,甚至于还有调皮的学生自己创造,寻找到度量工具—手指,等等。这时,我适时提问,“为什么同样的数学书,量得的结果所表示的数却不同呢,”学生根据刚刚测量的过程,可以发现这些用来测量的材料长短是不一样的,看来得有一个统一的测量工具,学生马上想到了尺子。尺子在学生的生活中天天看到,但对学生来说,还并不了解它,一下子便激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有效的拓展了课堂内容。</p><p> 总之,师生联动,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努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求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尽可能地创设一些生动、有趣、贴近生活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生活中的数学原形生动地展现在课堂中,使学生对数学学习变得通俗、有趣、生动,使学生真正喜欢数学、学好数学、用好数学。</p>

学生

数学

游戏

学习

低年级

对折

兴趣

教学

示例

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