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长沙市明德中学 廖晓云 尤彦平</p> <p> 雨后风凉暑气收,桂花飘香报中秋。为进一步推进长沙市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2.0项目的实施,打造一支适应时代要求的信息技术骨干教师队伍,助力信息技术2.0项目的整校推进。长沙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化学)学科教育教学融合研究团队,长沙市中学化学谢应龙名师工作室,周南中学高节良化学名师工作室,明德中学化学组,于2020年9月24日下午齐聚在长沙市明德中学乐诚堂520阶梯教室,迎来了2020学年度化学团队第一次线下融合研修活动。本次活动主要分五个环节展开。</p> 课例展示 <p> 长沙市中学化学谢应龙名师工作室成员、明德中学尤彦平老师结合真实情境,聚焦化学核心素养,给大家展示了一堂精彩的高三一轮复习教学示范课《一路有氯 护卫健康——揭秘含氯消毒剂的前世今生》。本堂课的设计主线明晰,教学过程流畅。通过在家自制84消毒液,工业制备次氯酸钠原理,再到84消毒液的性质及应用,从84消毒液诞生历史的介绍再到含氯消毒剂的发展。通过创设真实情境、任务驱动式教学,将化学与生活、生产相联系,体现化学服务于生活的理念,用所学化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联系时事“卡脖子”清单,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同时也让学生感受科学技术才是第一生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社会责任。回归课本,回望含氯消毒剂的发展历程,总结出消毒剂的发展史也是人类公共卫生水平的进步使和卫生健康意识的进步史。最后研读高考真题,储备必备知识,提高关键能力。教学中将化学与信息技术相融合,将学生的做题情况进行及时反馈和点评,加入有趣的游戏环节将化学教学趣味化,在课堂教学方面做出了很好的示范。</p> 领导致辞 <p> 明德中学校长、正高级教师刘林祥校长对来校指导的三个工作室的专家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对尤彦平老师的研讨课给出了高度评价,科技与信息技术含量高,干货满满。下午的活动丰富,对明德中学的化学老师来说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预祝研修活动取得圆满成功。</p> 课堂观察及小组分享 <p> 在主持人信息技术融合团队成员伍芳丽老师的组织下,参加研修的各团队老师对课例进行10分钟左右的讨论。</p> <p> 罗鹏程老师代表第一、二组发言,尤彦平老师研讨课主题确定的好,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结合真实情境中的应用实例或通过实验探究,了解氯、氮、硫及其重要化合物的主要性质,认识这些物质在生产中的应用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切合时事热点,确定主题为“一路有氯,护卫健康”,选题好!基于一个主线“含氯消毒剂(次氯酸钠)的前世今生”驱动整个项目教学推进。1.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无论是探究能力,表达能力,合作意识,在整堂课中表现的淋漓尽致。2.整合教学资源,突出学以致用。3.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整节课,从引入“如何自制含氯消毒剂?”出发,有自己组装的,有淘宝装置,再到工业生产装置。从知识层面到生活,再到工业生产,体现了化学学科价值,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主题部分以两个问题驱动“一是关于含氯消毒剂是否能与酸性物质等混合?”“二是游泳池为何变绿”通过两个问题,看似生活线,其实把知识线灌输其中,里面融合了平衡移动原理,氧化还原,方程式书写,计算(有效氯含量)等重要教学内容。</p> <p> 周狄仪老师代表第三组、第四组发言,认为本课在以下几个方面很好地展示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融合。第一,使用了手机控屏,包括对课件的翻页、控制视频播放等,手机控屏增加了教师在教室空间里的行动流畅性,不必拘泥于讲台上对课件进行控制,便于教师走进学生中去,及时观察学生停课情况。第二,使用了视频播放,可以对情境创设提供层次更丰富的视听感受,让学生体验到更真实的情境,更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第三,使用了遮罩、蒙层技术,把较关键的地方进行遮挡,再通过讲解抽丝剥茧一层层揭开正确答案的面纱,给学生提供了更多思考和发挥的空间,并从直观感受上增加了课堂讲解的趣味性,给学生带来一种神秘感,增加了学科魅力。第四,使用了放大镜技术,不单单可以让坐得比较远的同学清晰地看到课件某些细节,也可使用在较为重点和关键的地方,起到强调作用。</p><p>第五,使用了希沃白板的“课堂活动”技术,增加了学生活动的趣味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通过有趣而紧张的竞赛答题,增加了学生的专注力,有效地巩固了课堂知识。第六,使用了手机传图技术,把学生的课堂练习或学习成果通过手机拍照上传展示,不必让学生到黑板上进行书写,提高了课堂反馈的效率,同时,让学生以自然的状态在各自位置上书写答题,避免学生在黑板上书写时的紧张情绪,也保证了课堂反馈的真实性。尤老师在本课教学中,很好地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进行了融合,提升了课堂效率,增强了化学课堂的魅力。</p> 专家讲座 项目式教学 <p>长沙市谢应龙名师工作室名师晏曦老师基于尤彦平老师的课例展示发问:这是一堂好课吗?是。这是一堂项目式教学课吗?不是,但是是非常好的主题式教学示范课。究竟什么是项目式教学?晏曦老师以实例进行了生动地讲解: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相对自主进行项目方案设计及其实施,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为此而开展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以项目驱动问题为出发点,学生为项目的执行主体,在教师整体把握和指导下,将学生的学习置于有意义的“问题”情境里,使学生通过解决真实问题、完成项目任务来建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并以文献中阐述的观点将项目式教学与主题式复习进行对比区分。那么如何设计项目学习呢?项目学习的设计环节从确定项目明确目标,项目拆解设计驱动问题、活动设计、评价设计。通过化学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评价引导学生走向科学尖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缜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并对生涯规划进行引导。</p> 课例研修报告的撰写 <p>融合团队核心专家、周南中学陈湘川老师。从一段微视频导入,有趣的总结出由蚊子引发的文人启示,我们撰写论文要有蚊子的情怀:热情执着、责任担当。从喻建军、谢应龙老师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一些高水平的论文,让大家仰望的同时总结出国家级和省级化学类和综合类的期刊。举例说明从教材的“质疑”、课例的研究、高考真题和模拟题中的疑惑等几个方面进行论文撰写,并以自己的实例沉淀溶解平衡、有机实验的思维流程详细讲解论文撰写、修改过程。讲座生动有趣,干货满满,实用性很强。</p> 利用白板课堂活动 进行知识 <p>长沙市融合研究团队核心专家喻建军老师强调了总结提升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课堂讲授中的内容提升、课堂结尾的内容小结以及单元或学期末的总结梳重在通过知识和技能的联系、总结、归纳与拓展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内容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当前的总结提升,大多数是教师在做,而且忽视了学生的体验。基于信息技术可以帮助学生整体理解知识并建立起知识的联系,他结合实例展示了白板互动课堂活动:趣味分类、知识配对、分组竞争、超级分类、选词填空、判断对错,实实在在的化学互动游戏案例,让老师们脑洞大开,同时也感受到这些互动活动确实可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热情,并增加多重评价维度,更有利于助力学生的成长。</p> 专家总结 <p>长沙市信息技术融合团队首席专家、长沙市教育学院朱涌教授,高度肯定了本次研讨活动。他指出长沙市将在2-3年时间在学校全面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同时也提出了几个目标,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提升信息技术水平,应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能力。全面推进学校硬件措施,积极组织实施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的活动,提高硬件和软件设施。应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设计,实施评价,精准分析学生数据并调整教学策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融合,团队研修促提升。首席专家朱涌全程参与活动,融合团队第一次线下融合课例展示活动实现了四精:精心策划、精细准备、精致管理、精彩呈现。</p> <p>长沙市谢应龙名师工作室首席名师谢特对今天的活动进行了总结。名师工作室室学习委员尤老师今天的课是一堂精彩的主题式教学课,干货满满。各位专家有关项目式教学、论文撰写、信息技术与化学融合的讲座精彩纷呈,这么优秀的教学成果,得益于他们对化学教育的热爱和研究,他们是有情怀、敢于付出的教师。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为教师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把化学本身的学科价值、育人价值与信息技术融合,改变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适应新时代教育教学的变革。我们名师工作室的老师需要加强学习,潜心研究,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大家一直在努力,研究一直在路上。最后谢特对这一年来工作室扎实工作所取得的成果进行总结汇报,对大家的付出和努力做出肯定,对获得优秀课例的老师、优秀宣传员、优秀学员进行表彰。</p> <p>“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经过一下午的扎实的学习研修,各团队成员都收获颇丰,大家在长沙市教育学院话题平台纷纷留言,表示这次课例展示和专家讲座给今后的教学工作点亮了一盏明灯。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各团队成员会努力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成为各个学校落实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2.0工程项目的主力军,将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升我们的课堂效率的同时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让信息技术2.0工程为教育质量大发展做出更大提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