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大环线游记——下篇·青海篇

小鸳鸯马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2020年8月10日~15日</font></h3> 旅游目的地简介 <p>【青海省】简称“青”,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因境内有国内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名,省会西宁。</p><p>青海位于中国西北内陆,北部和东部同甘肃相接,西北部与新疆相邻,南部和西南部与西藏毗连,东南部与四川接壤,属于四大地理区划的西北地区。 </p><p>青海地势总体呈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态势,地貌复杂多样;西部海拔高峻,向东倾斜,为高原和盆地,呈梯型下降,东部地区多山,为青藏高原向黄土高原过渡地带,兼具青藏高原、内陆干旱盆地和黄土高原三种地形地貌。</p><p>青海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地跨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大通河五大水系。 </p><p>青海省总面积72万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07.82万人。 </p> 第六天 <p class="ql-block">第六天中午团队告别敦煌,前往青海省,继续完成预定行程。</p><p class="ql-block">从甘肃敦煌到青海大柴旦,距离370公里,其中一段盘山公路等级较低,车速缓慢,行车七小时,晚上八点到达大柴旦。</p><p class="ql-block">大柴旦行政区,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设置的县级行政管理区,管理自治州直辖的柴旦镇、锡铁山镇,其管理机构为大柴旦行政委员会,是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p><p class="ql-block">进入青海,即将到达大柴旦时,我们接受了防疫检查。</p><p class="ql-block">停在检查站路旁超长货运大卡车上,装载着长度超过50米的巨型风力发电机的叶片,长度让人惊叹。</p> <p>大柴旦,蒙古语称伊克柴达木——意为大盐湖,位于青海省西北部,柴达木盆地北缘,是柴达木盆地的“北大门”。</p><p>柴达木盆地为高原型盆地,是中国三大内陆盆地之一,属封闭性的巨大山间断陷盆地,是中国四大盆地之一,位于青海省西北部,青藏高原东北部,主要在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p><p>西北抵阿尔金山脉;西南至昆仑山脉;东北有祁连山脉,面积约24万平方公里 。</p><p>盆地内盛产铁矿、铜矿、锡矿、盐矿等多种矿物,故被称作“聚宝盆”;腹地的柴达木沙漠面积在中国八大沙漠中位居第五。</p><p>青新公路(315国道)、柳格公路(215国道)和青藏铁路贯穿全境,其中315国道和215国道交汇在柴旦镇。</p> 第七天 早餐后我们前往“翡翠湖”游览。<div>大柴旦翡翠湖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境内,原是大柴旦化工厂盐湖采矿队采矿区,经多年开采形成采坑,废弃的若干个形态迥异、深浅不一,面积不等的盐池积水后,由于水中富含各种矿物质,导致池水变幻出碧绿、湛蓝色等奇妙的色彩,形成了美丽的“翡翠湖”。<br></div><div>荀崇英女士在镌刻着“翡翠湖”三个大字的巨石旁留影。</div> “翡翠湖”湖区面积约6平方公里,又名大柴旦湖。<br>受到降雨量和蒸发的影响,每段时间前往翡翠湖看到的风景都可能不一样。<br>天晴时站在湖边,平若镜面的湖上倒影着蓝天白云和远处的柴达木山,皑皑雪峰,宛如仙境。<div>非常遗憾,今天气候突变。乌云笼罩在翡翠湖上空,没有阳光照射,翡翠湖面泛着淡淡的绿色。</div> 徐滔先生是第二次来到翡翠湖了,他2018年秋天曾自驾游览过这里,虽然当时天空也有云彩,但翡翠湖的色彩却非常绚丽。<div>下面这张照片是徐滔先生拍摄于2018年10月20日上午9点10分,拍摄位置大致相近,照片中的翡翠湖给人的感觉完全不同。</div> 这些盐湖由矿区资源开发后的卤化物和矿物结晶物组成,因含钾镁锂等金属元素和卤化物,盐床或淡青、翠绿或深蓝交替、与湖里盐花辉印,变幻为碧绿的翡翠田园,故得名翡翠湖。<div>刘卫女士在翡翠湖畔留影。</div> 大柴旦翡翠湖属硫酸镁亚型盐湖,是海西州第三大人工湖,面积达26多平方公里,出产品质很好的钾、镁、锂等多种元素,盐床由淡青、翠绿以及深蓝的湖水辉映交替、晶莹剔透,在阳光照耀下尤其美丽。<div>郭光华女士在翡翠湖畔留影。</div> 不同的矿物质成分赋予了盐湖或翠绿或蔚蓝的颜色,犹如一颗颗晶莹的翡翠,镶嵌在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原上,宁静,深邃;诗和远方的模样就是如此吧。<div>王育文、张永虹两位美女在翡翠湖合影。</div> 游览翡翠湖后旅游车载着我们前往下一个景区“水上雅丹”路途中看到了一段非同一般的公路。<div>315国道穿过柴达木盆地荒漠中途径一条很宽的深沟,公路横跨深沟,先下一个大坡,紧接着要上一个大坡,形成了非常壮观的“U型公路”。<br>汽车行驶到“U”字最低处,我们看到前方的公路好像不是伸向远方,而是高高扬起,似乎是一条连接云端的“天路”。<br>这段被网民称为青海最具观赏性的公路,近年已成青海自驾游的网红打卡点,自驾到这里的驴友来到这来不停车拍照,感觉就是枉此一行。<br>这段路路面并不宽,两侧也没有临时停车区,车子只能停在路边,拍照时人站在公路中间。由于U字两边坡度很大,来往的重型货车刹车距离很长,经常发生交通事故。<br>自2018年至今,315国道上因拍照就发生了8起交通事故;当地交警加大管控力度,在这里设置警示牌禁止停车拍照,并采取加强巡逻,随时驱离违法停车拍照的游客。</div><div>不过劝导和管控,仍然挡不住游客搏命拍照,网红舍命搏流量的决心。<br></div><div>(照片来源于网络)</div> 下午,我们抵达“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景区。<br>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又名“水上雅丹”,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大柴旦行委西台地区,东距海西州州府德令哈340公里、大柴旦行委240公里,南距格尔木市350公里,西距茫崖镇350公里,北距敦煌500公里,紧靠315国道线,处于西宁-青海湖-茶卡盐湖-水上雅丹-敦煌-嘉玉关-张掖的环线旅游的重要节点位置。<div>(照片由徐滔先生拍摄)</div> 大西北地区,雅丹风貌比比皆是,无论在青海、新疆还是宁夏,都会随处看到雅丹风貌。柴达木盆地拥有国内规模最大的雅丹地貌群,它们分布在极端干旱区,雅丹景致在这里并不稀罕。<br>杨军女士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 然而,在青海海西州却有一片在湖面上形成的雅丹风貌,水上雅丹风貌相对其他常见的雅丹地貌而言,显得更加稀有,这样的景致自然更具有欣赏的意义了。<div>陈卫华等九位美女在水上雅丹景区合影。</div> 与陆上雅丹同样的原理,水上雅丹也是沙漠、戈壁在长期风化条件下形成的壮丽景观。<div>张永虹女士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div> <p>此处的雅丹风貌形成以后,由于柴达木盆地的地壳运动而让青海湖湖水等水源通过地下渠道流入了这片雅丹区域内,形成了我们眼前见到的壮丽的水上雅丹景观了。</p><p>古德娅女士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p> <p>由于青海地区地表水含盐成分较高,加上盐矿物质分布较广泛,因此,在这里可以清楚的看见退潮后地上有着白色的颗粒结晶。</p><p>徐滔先生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p> <p>站在景区高处,眼前水面上随处可见形状各异、大小不等的雅丹体,妙不可言!</p><p>袁琼芬女士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p> <p>今天下午天气转晴,蔚蓝的湖面映衬着蓝天白云,风光无限。</p><p>冯怀英女士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p> <p>奇形怪状的雅丹遍布于湖中,区域内的土丘高10~25米,最高可达50米。</p><p>这是目前世界上发现最早的一处水上雅丹景观。</p><p>笔者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p> 如同海水一样深蓝的水上雅丹,给人一种假象,好像是来到另外一个国度。 <p>这个国度不是希腊文明古国、也不是悠远的楼兰古国,更不是现代的文明之都,而像一个很难使用语言描绘的异邦。</p><p>何云女士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p> <p>水上雅丹如同静谧的海市蜃楼,整个雅丹林就像外来星球,奇异的沙丘造型,独特的地理地貌,让它成为了今年的网红景点。</p><p>两位美女身穿非常抬色的黄色长裙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p> <p>过去,人们说起雅丹地貌,首先想到的就是敦煌和新疆的魔鬼城,并不知道在青海柴达木盆地还有这样一处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绝世美景。</p><p>徐泽忠先生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p> <p>天至蓝,水至碧,水上雅丹至美至奇,情趣至真。</p><p>一处荒漠中的汪洋,一片蔚蓝中的绝美,摇曳着神秘莫测的灵动。</p><p>李利群、徐滔伉俪在水上雅丹景区合影。</p> 水上雅丹按区域和景观划分为龟海湾、西海舰队、望海台等片区。<div>吴建明先生在“西海舰队”景区留影。<br></div> 在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映入你眼帘的是苍凉、浑厚、深邃;是博大、空灵、超凡脱俗。<div>刘卫女士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div> 身着一袭红色长裙,挥舞红色纱巾,身后是一泓碧绿的湖水,古德娅女士这张照片非常吸睛。 乌素特雅丹地质公园开发时间不长,即便是当地人,也是这两年才知道在自己身边竟然有着这样一片惊艳无比的景致。<div>俆建蓉等九位美女在水上雅丹景区合影。</div> <p>“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宋代诗人苏轼赞美庐山的名句,借来描写乌素特地质公园也景观似乎也并无不妥。</p><p>王育文女士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p> 水上雅丹镶嵌在湖水与陆地之间,浑然就是一件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br>她究竟是半山还是半海?只有智者才能领悟。<div>沈冬秀女士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div> <p>有人说水上雅丹是戈壁滩上的碧玉;也有人说她也是一处遗失的世界;还有人说它是旅游探险者的乐园。</p><p>水上雅丹究竟是什么?观者心中自有答案。</p><p>马淑芬女士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p> 为满足部分游客的猎奇需求,景区备有沙漠越野四轮车,驾驶四轮车可以去更远的区域观赏常人不能看到的景观。<div>吴建明先生在四轮车上留影。</div> 由于地处远离城市的无人区,至今知道水上雅丹的人还不多,来到这里一睹奇景的人,更是少之又少。<div>徐建蓉女士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div> <p>2015年之前,水上雅丹还是一片未开发区域,只有少数骨灰级驴友乘坐越野车前来探秘。</p><p>近两年水上雅丹火爆全国,目前从315国道至景区内道路已修通,各种车型均可抵达,我们有幸在风和日丽的日子乘坐48座旅游大巴来到这里游览。</p><p>杨丽琼女士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p> <p>历经千万年的地质运动和时空变幻,乌素特孕育成一片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雅丹群落。</p><p>陈述信先生在水上雅丹景区留影。</p> 望海台景区湖畔停靠着一艘双桅木船,这艘小船不能乘坐,只是供游人摄影的一个道具罢了。<div>(照片由徐滔先生拍摄)</div> <p>望海台景区临湖有座高耸的土堆,这座高度约30米的雅丹就是望海台,几位游人爬上去登高望远。</p><p>李静女士在望海台前留影。</p> 望海台对面的戈壁滩上,从右到左按高度依秩排列着几座形状相近的雅丹体。<div>它们既像一群海龟,又像一群小狮子跟随母狮躺卧在隔壁上。</div><div>任时光悠悠,距离永不改变。</div> <p>游览水上雅丹后,我们乘车前往距离27公里的“西台吉乃尔湖”(以下简称“西台湖”)游览。</p><p>西台湖是微信、抖音、彩视等网络平台上热炒的网红打卡地,西台湖的看点是:她是一座“双色湖”,一条公路穿湖而过,将西台湖一分为二,由于湖水中所含矿物质不一样,公路两侧的湖水一边碧绿,一边橙黄。</p><p>陈兰女士在西台湖留影。</p> 这是一个让我们非常失望的景点!<div>现在是下午六点半,因为时差原因,太阳落山还早着呢。</div><div>虽然天气不错,我和旅友在蓝天白云下的湖面上没看到抖音视频中的奇观,眼前一条泥泞的公路伸向远方,公路两侧的湖水颜色有些区别,但并不引人入胜。</div><div>没有无人机航拍,我们凡夫俗子肉眼看不到只有上帝的视角才能看见的景观,恐怕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div><div>古德娅、张建东伉俪在西台湖留影。</div> 带着几分沮丧我们回到水上雅丹景区,今晚我们入住“乌素特雅丹大酒店”。<div>这是方圆几百公里唯一的一家能够满足我们住宿标准的酒店,否则我们将返回大柴旦或者前行到德令哈住宿,可两个城镇距离这里都超过200公里,何况我们明天还要游览附近的景点。</div> <p class="ql-block">酒店就在景区内,这意味着我们晚上可以拍摄水上雅丹夜景,可惜天公不作美,晚餐后天气突变,漫天乌云密布,寒风呼啸,气温骤降,我们躲在酒店中不能出门,没拍到水上雅丹夜景。</p><p class="ql-block">幸好我们有十多位旅友参加了8月8日启程的第二个旅游团,他们的行程安排和入住酒店与我们完全一样,二团入住乌素特雅丹大酒店时间延后三天,天气晴好。</p><p class="ql-block">皎洁的月亮撒下的光华照亮了盐湖,蓝绿融合的湖面上倒映着天上的云朵。</p><p class="ql-block">(照片由何兴华女士拍摄)</p> <p>湖面波平如镜,黑色的雅丹体犹如漂浮在湖面的小船,倒影非常清晰。</p><p>在渺无人烟的荒漠中,这个奇异的湖泊和湖中的雅丹组成一个神秘、静谧的空间,这画面让人产生灵魂出窍的感觉。</p><p>(照片由何兴华女士拍摄)</p> 第八天 【8月12日】早餐后我们驱车前往37公里外的一个景点——东台吉内尔湖。<div>(照片由徐滔先生拍摄)</div> 东台吉乃尔湖(以下简称“东台湖”)位于格尔木市,深居柴达木盆地腹地,水位2681.00m,长24.0km,最大宽8.7km,平均宽5.05km,面积121.3平方公里。<br> 东台湖是一个以卤水为主的特大型锂矿床,也是青海的一个绝美的盐湖。<div>李利群女士在东台湖畔留影。</div> <p>锂的用途在于提供一种新型能源,锂盐是锂电池中不可或缺的原料。</p><p>富含锂元素的东台湖湖水呈现出梦幻般的绿色,在不同时段因光照角度变换而幻现出不同的色彩。</p> 刘卫女士在东台湖畔浅水区留影。 2020年,东台湖一夜爆红,被誉为“中国的马尔代夫”,吸引着无数驴友的目光。 <p>东台湖至今还未受到任何污染,站在湖边,会发现湖水上方的天空格外的清透明亮,满眼的蓝色给人以极其强烈的视觉冲击。</p><p>冯怀英、郭光华两位姻亲姐妹在东台湖前盐滩上携手合影。</p> 我们来到东台湖畔,被一片湖水挡住了继续前行的念头。<div>(照片由徐滔先生拍摄)</div> 两个年轻人涉水走到对岸拍照,他们成为我们拍摄东台湖最好的模特。<div>(照片由徐滔先生拍摄)</div> <p>东台湖蔚蓝的湖面让人叹为观止,那绝对是在都市看不到的蓝色,只属于大自然中神秘的盐湖,带给观者美丽、文静、 理智、安祥与洁净的感觉。</p><p>(照片由徐滔先生拍摄)</p> 东台湖岸边覆盖着白色结晶,与碧绿的湖水形成强烈的色差对比。<div>赵国琼女士在东台湖畔留影。</div> 薄荷蓝的湖水确实就跟马尔代夫海水一样清澈碧蓝,游人在中国也能领略到堪比马尔代夫的景色。<div>郭光华女士在东台湖畔留影。</div> 东台湖的周围是大片的雅丹地貌,搭配上鲜绿色的湖水,犹如“海上舰队”。<div>陈卫华女士在东台湖畔留影,她蹲着拍照的位置画着个“❤”形图案。</div> 鲜艳碧绿的湖水搭配奇幻的雅丹地貌,美得别具一格,世间绝无仅有。<div>冯怀英女士在东台湖畔留影。</div> 杨军女士着一袭红裙在浅水区留影——浅水中的倒影分外清晰。 其实游人都知道东台湖能够与马尔代夫相提并论的只是水的颜色,其他无从谈起,自诩“中国的马尔代夫”其言过于夸张。<div>荀崇英女士在东台湖畔留影。</div> 虽然与印度洋浩瀚的大海没有可比性,宁静的东台湖这泓碧水同样让人赏心悦目。<div>马淑芬女士在东台湖畔留影。</div> 九位美女团友在碧玉般的东台湖畔合影留念。 东台湖区属柴达木荒漠极干旱气候,年均气温2.0℃,年降水量不足25mm,即使这样恶劣的环境,却没影响它的存在。<div>陈述信先生在湖畔盐滩留影。</div> 一位美女拉着纱巾在对岸缓步行走,红色裙子加上拖曳在身后的红色纱巾,倒映在碧绿的湖水中,美得让人难以置信! 李亚娣、徐泽忠伉俪在东台湖畔温馨留影。 有人在靠近岸边的浅水区放置了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刘卫女士坐在东台湖中享受美妙时光——这张照片值得你回忆一辈子。 何云女士坐在东台湖畔留影,天空那样悠远,背景绝美。 湖水如此湛蓝,李萍女士愉快的在东台湖畔留影。 徐滔先生在东台湖畔拍摄照片,他是团里的摄影大师,为我们拍摄了很多经典的照片。 陈述信先生与张建东先生是旧知,两位在东台湖畔合影留念。 <p>解玲女士在美丽的东台湖畔留影,一身绿色衣裙与湖水颜色相得益彰。</p> 东台吉内尔湖,青藏高原上一座奇特的湖泊。<div>这里的湖水本来一般,近年湖水中新出现的矿物质赋予新的生命,她的碧绿与湛蓝让观者赏心悦目,也让游人流连忘返。</div> 游览东台吉内尔湖后,团队前往茶卡盐湖。<br>两地相距将近五百公里的距离,需要拉车六小时,旅途可谓辛苦。<div>幸亏我们团队中有众多富有文艺细泡的团友——尤其王福忠、杨军两位大角,能歌善舞,表演节目诙谐活跃,经常让人捧腹大笑。在他们带领下,团友们接连闪亮登场,要么唱歌,要么讲笑话,旅游车内一片欢声笑语。</div> 沿路欢歌,缓解了长旅拉车的乏味,不知不觉中,我们来到了茶卡。 <div>茶卡盐湖在青海省乌兰县境内,介于东经99°02′~99°02′、北纬36°18′~36°45′之间,位于柴达木盆地的最东段、茶卡盆地西部、祁连山南缘新生代凹陷的山间自流小盆地内。</div><div>团队在茶卡盐湖景区入口合影。</div> 茶卡南面有鄂拉山,北面为青海南山与青海湖相隔;是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div>我们乘坐观光小火车驶向景区中心区域,荀崇英女士在小火车上留影。</div> 湖面海拔3100米,长15.8千米,宽9.2千米,呈椭圆形,总面积105平方千米。<div>茶卡是我国著名的“青盐”产地,储量达4.5亿吨,足够中国人食用七八十年,程其为盐山盐海一点都不为过。</div><div>进入景区可看见青盐雕塑“炎帝制盐”,传说炎帝首先将盐水制为晶体,从此,盐与土壤、空气、水和火构成了人类生活的五大要素。</div> 茶卡盐湖镶嵌在雪山草地间而非戈壁沙漠上,是固液并存的卤水湖。<div>团友们乘坐在小火车上留影。</div> 茶卡盐湖底部为石盐矿床,盐湖自形成以来化学沉积相对连续稳定,化学沉积层厚度较大,一般4~8米,最厚可达10米。<br>赵国琼、陈卫华两位发小在茶卡盐湖合影。 想了解青海的盐湖,首先要知道盐湖是如何形成的。<br>一座湖泊也有自己的生老病死。在湖泊的形成之初,活水能够进出,不断补充湖水,带走湖中的矿物质,维持湖水的水量和盐度。而湖水进出的河道因为地质变化或降水量减小而无法流通,湖水就会开始蒸发,走掉的全是水分,留下的是水中溶解的矿物质和盐分。<br>久而久之,一座淡水湖就会变成咸水湖,进而变成盐湖。<div>张永虹等五位美女在茶卡盐湖留影。</div> 早在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茶卡盐湖就已经开采,迄今有230多年的历史。<div>当时茶卡盐湖的生产方式十分落后,主要是人工挖盐、牦牛驮运,到1949年,年产量只有1300吨。<br></div><div>解放后,采盐实现了船采、船运、洗涤、加工机械化。采盐实现了机械化,建有茶卡盐厂,修建了窄轨铁路运送工人和运输成品盐。<br></div><div>2008年,铁轨上的小火车完成了它的工业使命,遗留下来的铁道依然存在,记载着历史的变迁。<br></div><div>(照片由徐滔先生拍摄)</div> 拉着游客穿梭往返的小火车已成为茶卡盐湖上一道移动的风景线。<div>(照片由徐滔先生拍摄)</div> 小火车抵达终点站,李静女士在车头旁留影。 茶卡盐湖被旅行者们称为中国“天空之镜”,被国家旅游地理杂志评为“人一生必去的55个地方”之一。<div>李利群女士在茶卡盐湖留影。</div> 茶卡盐湖最佳拍摄时段是早上或傍晚,天光将变得越来越美。<div>解玲女士在茶卡盐湖留影。</div> 据说雨过天晴的傍晚也是拍摄倒影的最佳时候,白色的湖倒影出湛蓝的天空,棉花糖似的白云,以及暖暖的夕阳。<div>(照片由徐滔先生拍摄)</div> 我们发现自己拍摄的照片效果远没有网上流传图片的靓丽,基本上可以断定,80%的人都拍不出漫步天空,漫步云端的效果!<div>袁琼芬女士在茶卡盐湖留影。</div> 拍摄天空之镜效果需要满足很多条件,首先是没有刮风,拍摄者面前必须波平如镜。<div>赵国琼女士在茶卡盐湖留影。</div> 然而,七八月份的青海,天气多变,时不时就来一场暴风雨,更别提无风蓝天白云的盐湖面了。<div>张永虹等六位美女身着红裙在茶卡盐湖畔合影。</div> 即使天晴了,风停了,还必须在早上或傍晚光线最佳的时候拍摄,那又有个前提条件——您需要住在景区附近。<div>何达翠女士在茶卡盐湖留影。</div> 但茶卡盐湖交通不是很方便,包车游、自驾游比较多,景区周边能提供的住宿也很少,大部分游客都不可能这个时间到达或还留在景区。<div>(照片由徐滔先生拍摄)</div> 以上多种原因导致了大多数人拍不出天空之镜奇妙景观。<div>一对年轻人在盐湖上合影(照片由徐滔先生拍摄)。</div> 一群身穿汉服的女孩在茶卡湖合影,她们服装统一,手里拿着长箫、宝剑,扇子和油纸伞等拍古装照片必备的道具,兴致勃勃地摆出各种pose拍摄。<div>各位美友是否注意到一个细节:右侧第二个女孩的脚高高扬起搭在站在中间女子的肩上,也不知搭了多久——我从看见她们就一直搭着,直到我们在这个位置拍照结束,应该不少于一刻钟。</div> 几位女孩的存在让我们的团友拍照时多了花样,画面不再单调。<div>我向女孩们借了一把油纸伞和一把扇子递给团友们拍照时用上。</div><div>杨丽琼女士打着纸伞拍的照片增加了些许情趣。</div> 男女比例严重失配是旅行团司空见惯的现象,陈述信先生和笔者与五位美女在茶卡盐湖合影。 沈冬秀女士在茶卡湖舞动红纱巾,放飞心情。<div>(照片由王福忠先生拍摄)</div> 李利群女士着一身红色服装在茶卡盐湖留影,色彩格外醒目,倒影也十分清晰。 张永虹女士漫步在堤岸上,浏览茶卡盐湖旖旎风光。 夕阳西下,茶卡湖面光波粼粼。<div>(照片由徐滔先生拍摄)</div> 这是茶卡湖景区的宣传画,最经典的“天空之境”。<div>从这张照片中我们领悟出一点心得,拍摄清晰的倒影,无须在深水区,只要在恰当时间段,天空晴朗,光线好,有一泓浅水足矣!</div> 第九天 【8月13日】早餐后乘车奔赴青海湖。<div>今天旅途不是很远,旅游车翻越橡皮山,途经德令哈、黑马河,近三小时到达青海湖畔,中餐后前往景区游览。</div><div>清朗的天空淡淡的白云下,青海湖畔悠闲散步的牛羊,仙境一样牧歌式的画面就呈现在我们眼前了。<br></div> <p>青海湖,藏语名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境内,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由祁连山脉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p><p>青海湖畔还生活着蒙古族兄弟,因此又名“库库淖尔”,其含义亦为“青色的海”,它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p><p>我们来到“二郎剑”景区,道路两侧格桑花盛开,五彩缤纷的花朵争奇斗艳。</p><p>(照片由李萍女士拍摄)</p> 二郎剑风景区,是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109国道旁的一个风景区。<br><div>景区以其蜿蜒深入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以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以民间文化活动为内容,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耀眼的明珠。</div><div>陈兰、沈冬秀两位美女在景区入口合影,她们身后远景雕塑是“风马四缘”(四缘即:佛光普照、富裕兴隆、人间和睦、众生安乐)。</div> 13万年前,由于地壳运动,青海湖周围山地强烈隆起,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被堵塞。境域变化,它渐渐成为一个面积不断变化的湖泊。<div>二郎剑景区耸立着一座母亲环抱婴儿的雕塑,这座雕塑也被命名为“大地之子”。</div> 青海湖湖面海拔3196米,长105公里,宽63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青海湖了无边际,与其说是湖,不如说是海。<div>俆建蓉女士扶着青海湖景区标示牌留影。</div> 专家研究表明,青海湖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原是一个面积很大淡水湖泊,曾与黄河水系相通,是一个外流湖。<div>团友们在青海湖畔合影。</div> 由于外泄通道堵塞,青海湖遂演变成了闭塞湖,加上气候变干燥,青海湖由淡水湖逐渐变成咸水湖。<div>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500公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div>杨丽琼女士在青海湖畔留影。</div></div> 为了进一步推进生态保护建设,维护青海湖周边生态系统,自2018年,青海湖景区开放二郎剑景区供游客游览。<div>二郎剑景区新推“飞越青海湖”热气球观光项目,湖畔高悬一排蓝白相间的热气球广告,非常醒目。</div><div>张永虹女士在青海湖畔留影。</div> 走近青海湖,一眼看见的是湖中有座仙女雕塑,这是青海湖的保护神“西王母”。<div>西王母俗称王母娘娘,为中国古代昆仑神话中的重要人物,传说青海湖是她的瑶池,每年农历六月六,西王母会在此设蟠桃盛会,宴请各路神仙。<br></div> 通往码头路旁有藏佛、白塔和经幡,这是藏区最常见、最神圣的标识。 有关部门统计,青海湖每年入湖河水13.35亿立方米,降水补给15.57亿立方米,地下水补给4.01亿立方米,总补给为34.93亿立方米。<div>余天德、陈卫华伉俪在巨石旁留影。</div> 湖区风大蒸发快,每年湖水蒸发量39.3亿立方米,年均损4.37亿立方米。<div>袁琼芬女士在“青海湖”巨石旁留影。</div> <p class="ql-block">湖中盛产全国五大名鱼之一——青海裸鲤(俗称湟鱼)和硬刺条鳅、隆头条鳅。</p><p class="ql-block">这些咸水鱼吸引着数以万计的海鸟在此繁衍生息。</p> 二郎剑景区位于青海湖南岸,之前又被称为151基地,曾是中国第一个鱼雷发射试验基地,是环青海湖的旅游接待基地、民族风情体验基地。<div>刘卫女士在青海湖畔留影。</div> 2004年11月,青海省青海湖景区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西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西部大开发活动委员会评为“西部最具魅力的旅游景区”。<div>2011年,青海省青海湖景区入围最聚人气旅游目的地榜单,排名第12位,是青海省唯一进入该榜单的景区。</div><div>何达翠女士在青海湖畔留影。</div> 2011年8月29日,青海省青海湖景区以总分971分通过国家5A级景区的评定,被原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div>荀崇英女士在镌刻着“青海湖——中国最美的湖”的巨石旁留影。</div> 二郎剑景区已经建成了以观鸟台、观海桥、观海亭为组合的观赏区,以大型民族歌舞、藏族风情园、圣湖祭祀等旅游项目的休闲区,以游轮、水上摩托、水上自行车、自驾游艇为活动内容的水上娱乐区。<div>沈冬秀女士乘坐摩托艇游览青海湖时留影。</div> 二郎剑景区又名为“海带”,藏族人称之为“海虎”。,位于青海湖东南岸,为一狭长的陆地提带,宽约百步,长约25公里,自南向北没入海中,开头酷似一把长剑。<br><div>冯怀英、马淑芬两位美女在二郎剑景区堤岸合影。</div> 古籍上曾有这样的记载:“南岸一堤,阔仅百步,北亘数十里,直奔海腹而没,名为海带”。<div>李静女士在二郎剑景区自拍。</div> 二郎剑景区以其在青海湖中的特殊地理位置,仰仗草原、沙滩、动物为主的生态自然资源,成为青海湖旅游区一颗明珠。<div>李亚娣女士在青海湖畔留影。</div> 现在的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div>马淑芬女士坐在青海湖畔经幡前留影。</div> 走到湖边,青海湖用它那独特的蓝色迎接我们。<div>它蓝似海洋,可比海洋要蓝得纯正;它蓝似天空,可比天空要蓝得深沉。</div><div>王福忠先生在青海湖畔留影。</div> 碧波荡漾的青海湖,一望无垠。<div>笔者在镌刻着“青海湖深度基准点”的标识巨石旁留影。</div> 景区有各种娱乐设施,陈卫华女士在一辆四轮箱式马车前留影。 荀崇英女士坐在湖畔巨石上留影,她身后空中飘浮着两个彩色热气球。 时值下午,湖面波浪不惊,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闪。<div>蓝天白云,水天一色。<div>杨军女士在青海湖畔留影。</div></div> 风平浪静的青海湖犹如一块美丽的蓝宝石镶嵌在青藏高原,闪烁着迷人的光彩。<div>笔者与四位美女团友在青海湖畔合影。</div> 青海湖古称“西海”,又称“仙海”、“鲜水海”、“卑禾羌海”,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和最大的咸水湖。<div>陈卫华女士在二郎剑景区留影。</div> 二郎剑半岛景点是青海湖二郎剑景区的一部分,是二郎剑景区的核心游览点,人们都说不到二郎剑就等于没有到青海湖游玩过,在二郎剑半岛才能更好的感受到青海湖的广阔,壮丽。<div>李利群女士在二郎剑码头留影。</div> 青海湖高速游轮游览线路是从二郎剑东码头到二郎剑半岛,船舶航行约25分钟。<div>解玲女士在二郎剑码头留影。</div> 乘游轮游览青海湖,可以观赏碧波万顷,站在船头直观游船劈浪前行,伫立船尾聆听波涛翻滚,呼吸湖面湿润清新的空气,让人非常惬意。<div>谌维萍女士在青海湖游轮上留影。<div><div><br></div></div></div> 五星红旗迎风猎猎飘扬,螺旋桨卷起滔滔白狼长长地拖曳在船尾。<div>王福忠先生在游船上与国旗合影。</div> 坐上游船,您可以在航行过程中一边欣赏青海湖水天一色的壮观美景,一边聆听专业的讲解,亲身感受青海湖的博大,神秘的文化底蕴。<div>郭光华女士开心地在青海湖游船上留影。</div> 青海湖具有高原大陆性气候,光照充足,日照强烈;冬寒夏凉,暖季短暂,冷季漫长,春季多大风和沙暴;雨量偏少,雨热同季,干湿季分明。<div>赵国琼、吴建明伉俪在青海湖游船留影。</div> 乘坐热气球升腾在高空俯瞰青海湖,视野更加辽阔,不过大多数女性都会望而生畏。<div>陈卫华、赵国琼、郭光华三位美女在热气球下驻足观赏。</div> 彩色的经幡在青海湖畔随风而舞,它是藏民祈求福福运升腾的象征物。<div>精幡上印有佛经,信奉藏传佛教的人们看来认为,随风而舞的经幡每飘动一下,就是诵经一次,在不停地向神传达人的愿望,祈 求神的庇佑。<br></div> 信奉藏传佛教的信徒认为经幡是连接神与人的纽带,风幡所在即意味着神灵所在,也意味着人们对神灵的祈求所在。<div>一位红衣美女在经幡旁拍照,我抢在她双手放下裙裾时按动手机,刚好拍摄到裙裾落下的瞬间。</div> 随风飘舞的经幡寄托着藏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div>李禾青女士舞动长裙在经幡旁留影。</div> 经幡的各种颜色是固定的,不能随便创新。<div>王育文女士在经幡旁的戏水,这泓浅水居然可以拍摄清晰的倒影,遗憾的是水面漂浮着白色的泡沫,遮住了水中的倒影。</div> 经幡从上到下由蓝、白、红、绿、黄五种颜色不同的小幡条构成一组,不能更换颜色,也不能更换位置。<div>其原因是蓝色代表蓝天,白色代表白云,红色象征火焰,绿色代表绿水,黄色则代表大地。<br><div>何云女士在经幡旁留影。</div></div> 陈述信先生在青海湖畔留影,他身后的青海湖微波荡漾。 赵国琼女士坐在二郎剑防波堤上留影,蓝天与湖水浑然一色。 刘卫女士在青海湖畔留影,这张照片倒影非常清晰。 杨丽琼女士在青海湖畔留影,湛蓝的湖水衬托粉色长裙十分艳丽。 李萍女士在青海湖畔留影,她身后湖里的房子,是我国鱼雷试验发射基地。<br>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青海湖是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鱼雷发射试验基地”,后来随着青海湖水位下降,因为不能满足鱼雷潜水深度的要求,在出色完成了历史使命后基地光荣退役。<br> 冯怀英女士在青海湖畔留影,她身后湖里的房子,也是我国鱼雷试验发射基地。<div>这里已对外解密,往日神秘的军事禁区如今成为旅游景点。<br></div> 青海湖畔草木茂盛,繁花似锦。 笔者与王福忠先生相识四十年,多次结伴同游,老哥俩开心地在二郎剑景区合影留念。 游览二郎剑景区后我们在青海湖151景区附近风情小镇入住。<br>风情小镇距离青海湖直线距离约500米,中间相隔225国道。<br>跨过公路,湖畔是大片的油菜花,在西垂的阳光下换发着诱人的金黄色。 虽然云南人对油菜花并不稀罕,罗平的万亩油菜花作为应季旅游景点早就闻名全国,但网络上对青海湖油菜花的热捧依然让来到这里的每一位游人怦然心动。<br><div>晚餐后团友们邀约着兴致勃勃地走向油菜花的盛开田野。</div> 青海湖的油菜花长得比较矮小,当地人种植它的主要目的不是用来榨取菜油,是供游客欣赏的,每人收取10元钱就可以进入花田观赏拍照。 走进油菜花田,仿佛进入一幅巨大的画卷。<div>8月中旬,正是青海湖畔油菜花的盛花期,每一株油菜都顶着黄色的花朵,灿烂的一片金黄一直延伸到青海湖畔。</div><div>余天德、陈卫华伉俪在油菜花海中留影。</div> 碧蓝无垠的青海湖与金黄的油菜花海色调和谐,如此景致让人如痴如醉。<div>刘卫女士在油菜花海中留影。</div> 解玲女士骑着一匹白马漫游在油菜花海中。 青海湖油菜花花期有四个月从七月一直开到十月,不过,八月中旬是在青海湖畔观赏油菜花的最佳季节。<div>陈兰女士在油菜花田中留影。</div> 荀崇英、李利群两位美女携手在油菜花海合影。 在油菜花海里拍照有一个优势——无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能够与艳丽的油菜花搭配。<div>何云女士在油菜花中留影。</div> 徐滔先生手拉缰绳,为夫人李利群牵着白马合影——这张照片是对“恩爱夫妻”这个词组最美的诠释。 在碧波荡漾的青海湖畔,金黄的油菜花中摄影,留下自己的美照,是非常惬意的事。<div>沈冬秀女士在油菜花海中留影。</div> 油菜是一种喜凉耐寒作物。 在我国,油菜花最早绽放的就是北回归线以南地区,在云南罗平,三八妇女节是观赏油菜花的好时节。<div>在青藏高原,八月份油菜花绽放也是情有可原的,</div><div>杨军女士在油菜花中留影。</div> 张永虹女士在油菜花海中留影,天上的云彩如图油画一样美丽。 网传门源是甘青大环线观赏油菜花的最佳位置,不过我们在151景区附近观赏的这片油菜花海就在青海湖畔,面积也足够大了。<div>郭光华女士在油菜花海中留影。</div> 六月下旬,大半个中国的油菜早已扬花结籽,收获入仓,甚至变成清亮的油液。 然而,青海、新疆、甘肃、内蒙古的油菜花才相继开放。 <div>这几处的油菜花,都以大面积著称,境界空阔,大气磅礴,给人极美的感观。</div><div>李利群、解玲两位美女各骑一匹骏马在青海湖畔合影。<div><br></div></div> 不过,其他几处的油菜花都在八月初落幕了,只有青海湖畔依然一匹金黄。<div>王育文女在油菜花海留影,摄影师特意在镜头前点缀了一株鹤立鸡群的花朵。</div> 青海湖油菜花,应该是中国最晚可见的油菜花了。<div>荀崇英女士在油菜花中留影,神态悠然自得。</div> 青海湖畔不止有油菜花,俆建蓉女士在一个吊篮式座椅上悠闲的留影。 高原明珠青海湖畔生长着稀有的白牦牛,白牦牛是中国乃至世界上珍贵的地方类半野生特有种群,它生长在高寒缺氧气,枯草期和冰封期长达半年左右的严峻自然条件下。<div>雪白的牦牛和碧绿的草地袅袅的炊烟和悠悠的笛声绘成了一幅美丽和谐的自然图画</div> 陈兰女士在青海湖畔留影。<div>蓝莹莹的天、清粼粼的水,加上一头稀有的白牦牛,这张照片值得保存。</div> 牦牛一般是黑色和杂色,浑身洁白的牦牛,过去曾被誉为雪域高原的“山神”,确实罕见。<div>笔者骑上白牦牛,在主人的喝令声中,它载着我退入湖里,团友为我拍了多张照片留念。</div> 白牦牛实在罕见,一些藏民会在油菜花田边栓一些高头大马,让游客在青海湖边驰骋一番,拍照留念。<div>对第一次来到青海湖的人来说,确实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游客高兴了,当地的藏民也适当增加了些收入。</div><div>袁琼芬女士在几匹骏马前留影。</div> 下面这段视频记录了我们在青海湖游览的片段。 第十天 【8月14日】早晨,我们告别青海湖前往金银滩草原游览。<div>行车途中,一群骑行者骑着自行车与我们相向而行。<div>2002年,由青海省人民政府、国家体育总局、国家广电总局和青海省政府联合举办青海湖自行车环湖赛,此后每年7至8月都在青海省举行。</div><div>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青海湖环湖赛为2.HC级,是亚洲顶级赛事,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国际性公路自行车赛。</div><div>由于疫情原因,今年包括环湖赛的各类赛事都停办了,但运动员和骑行爱好者的训练并未因此暂停。</div></div> 金银滩草原,位于青海省海晏县境内,是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东距省会西宁100公里、南距青海湖28公里,占地570平方公里。<div>郭光华、解玲两位美女在金银滩草原入口处两块镌刻着“原子城”和“金银滩”的巨石中间合影。</div> 金银滩草原西部与青海湖相临,北部和东部是高山峻岭环绕,南部与海晏县三角城接壤(三角城是西海郡遗址,建于西汉王莽秉政时期)。<div>李静女士在金银滩草原留影。</div> 草原上有一座三层白塔,塔身洁白,顶部竖立着一根经幡。 麻皮河和哈利津河流淌在金银滩草原上, 这里是藏民兄弟世世代代生活的热土。 面积1100平方公里的草原上有30多万支牛羊在这里生息,是典型的高原牧区。<div>余天德、陈卫华伉俪步入金银滩草原。</div> 金银滩的黄金季节是7、8、9三个月,鲜花盛开,百鸟飞翔,尤其是百灵鸟儿的歌声,动听迷人。<div><br></div> 远处,山峦起伏,偶有雄鹰飞过的身影,穿着藏服的牧民,骑着骏马悠然地在草原上缓缓而行。<div>马淑芬女士在金银滩草原留影。</div> 这里是一片碧草如茵的大草原,浮云般的羊群,棕黑相间的牦牛,悠闲地徜徉在青草和野花丛中。 金银滩草原牧草肥美、牛羊肥壮,人们以金银遍地来形容这片美丽而富饶的土地,故得名“金银滩”。<div>沈冬秀、陈兰、荀崇英三位美女步入草原。</div> 张永虹等六位美女正在草原上跳舞自娱自乐。<br><div><br></div> 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在那遥远的地方》,是享有“西部歌王”美誉的王洛宾先生在金银滩草原创作的。<div>李亚娣女士在羊群前留影。</div> 1939年,王洛宾来到青海,在青海西宁昆仑中学任教。<br>无垠的戈壁,高耸的雪山,辽阔的草原,湛蓝的湖水,成群的牛羊,孤独的牧人,激发了王洛宾无限的情感与创作激情,写下了《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歌词朴实、直抒胸臆,旋律优美动听的歌曲。<div>古德娅、郭光华和冯怀英三位美女在金银滩草原合影。</div> 《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不朽之作让国人如痴如醉,也让中国西部民歌走向了世界。世界著名歌唱家罗伯逊,将这首歌曲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唱遍了世界各地。<div>面对美丽的大草原,置身自己最喜爱歌曲的诞生地,王福忠先生触景生情,放开歌喉纵情歌唱《在那遥远的地方》。</div> 听到王五哥有感而发的歌声,美女团友们都围聚在王五哥身边,情不自禁地为他伴舞。 这是团友们在金银滩互动的视频。 冯怀英、马淑芬两位美女在金银滩草原快乐地荡起秋千。 赵国琼、陈卫华两位美女也荡起秋千释放快乐。 王育文女士在金银滩草原跳起了骑马舞。 陈卫华女士第一次到西北旅游,碧绿的草原,草原上漫游的牛羊让她感到新奇和欢欣,她一直在聚精会神的拍照。 广阔无垠的大草原,青翠欲滴的草场,让人流连忘返。<div>张永虹女士在水草丰美的金银滩草原留影。</div> 金银滩拥有辽阔的金滩、银滩草原,也有起伏的山峦。<div>刘卫女士在金银滩草原留影。</div> 一座牧羊女雕塑竖立在金银滩草原入口处,雕塑后远处的建筑,是曾经为我国核武库做出卓越贡献的“原子城”。<div>金银滩原子城,是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br>五十年代中期,霸权主义的核讹诈日益加剧,核工业已成为国际政治斗争必备的重器,建立中国核工业迫在眉睫,高寒边远的金银滩建立了代号为“02工程”的基地,对外称青海矿区。<br>原子城研制出我国的第一颗原子弹(1964年10月16日在新疆罗布泊引爆),为打破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核讹诈立下不朽的功勋。<br>如今,原子城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不再是秘密基地,早已对外开放,游人可进入游览。<br></div><div>赵国琼女士在牧羊女雕塑旁留影。</div> 下午,我们参观“塔尔寺”。<div>塔尔寺又名塔儿寺,地处青海省省会西宁市湟中区城区,创建于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得名于大金瓦寺内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而建的大银塔,藏语称为“衮本贤巴林”,意思是“十万狮子吼佛像的弥勒寺”,国家5A级旅游景区。<br></div> 塔尔寺是先有塔,而后有寺,故名塔尔寺。塔尔寺是青海省和中国西北地区的佛教中心和黄教的圣地,主要建筑依山傍塬,分布于莲花山的一沟两面坡上,有大金瓦寺、大经堂、弥勒殿、九间殿、花寺、小金瓦寺、居巴扎仓、丁科扎仓、曼巴扎仓、大拉浪、大厨房、如意宝塔等9300余间(座),组成一庞大的藏汉结合的建筑群,占地面积45万平方米。<div>大殿前的八宝如意塔是塔尔寺最重要建筑,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景观。<br></div> 塔尔寺是中国西北地区藏传佛教的活动中心,在中国及东南亚享有盛名,历代中央政府都十分推崇塔尔寺的宗教地位。明朝对寺内上层宗教人物多次封授名号,清康熙帝赐有“净上津梁”匾额,乾隆帝赐“梵宗寺”称号,并为大金瓦寺赐有“梵教法幢”匾额。<br> 三世达赖、四世达赖、五世达赖、七世达赖、十三世达赖、十四世达赖及六世班禅、九世班禅和十世班禅,都曾在塔尔寺进行过宗教活动。<div>陈卫华女士在 塔尔寺留影。</div> 塔尔寺是宗喀巴大师(本名罗桑扎巴,1357-1419)的诞生地。<br>宗喀巴大师早年学经于夏琼寺,16岁去西藏深造,改革西藏佛教,创立格鲁派(黄教),成为一代宗师。<br>传说他诞生以后,从剪脐带滴血的地方长出一株白旃檀树,树上十万片叶子,每片上自燃显现出一尊狮子吼佛像(释迦牟尼身像的一种),“衮本”(十万身像)的名称即源于此。 <div>塔尔寺的建筑涵盖了汉宫殿与藏族平顶的风格,独具匠心地把汉式三檐歇山式与藏族檐下巧砌鞭麻墙、中镶时轮金刚梵文咒和铜镜、底层镶砖的形式融为一体,和谐完美地组成一座汉藏艺术风格相结合的建筑群。<br></div>1949年8月,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坐床典礼在塔尔寺隆重举行。<div>同年10月,十世班禅从塔尔寺向毛泽东主席发出贺电,祝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iv> 塔尔寺酥油花是青海省湟中县民间传统艺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br>酥油花是用酥油(黄油)塑形像物的特殊技艺,为“塔尔寺三绝”(酥油花、壁画、堆绣)之一。<br>酥油花最早产生于西藏苯教,是施食供品上的小小贴花。<div>一架酥油花上,有亭台楼阁数十座,人物、走兽数以百计,大至一两米的菩萨金刚、小至十数毫米的花鸟鱼虫无所不备。<br>浮雕与圆雕结合,人物与景物结合,佛界与凡间结合,动态与静态结合,时空分而不断,物象繁而不乱,色彩缤纷,浑然一体。<br>2006年5月20日,塔尔寺酥油花经国务院批准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div>照片中的菩萨和四周的装饰物,均由酥油花制成。</div></div> 寺前广场上的八宝如意塔,建于1776年。<div>据说,这八个塔是为纪念佛祖释迦牟尼一生之中的八大功德而建造的。<div>塔身高6.4米,塔底周长9.4米,底座面积5.7平方米,其造型大致相同。</div><div>塔身白灰抹面,底座青砖砌成,腰部装饰有经文,每个塔身南面还有一个佛龛,里面藏有梵文。<div>俆建蓉女士在八宝如意塔前留影。</div></div></div> <div>作为西部最著名的藏传佛教寺院,塔尔寺寺内和寺外随处可见磕长头的信徒。</div> 塔尔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六大寺院之一,也是青海省首屈一指的名胜古迹和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div>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 </div> 参观塔尔寺后团队来到附近的香巴林卡酒店乘车,酒店入口处有个“藏文化馆”,馆前有多座彰显藏族风情文化雕塑,徐滔先生在一座名为“雪域精灵”的红色雕像前留影,雕像蕴含人与藏羚羊和谐共生的寓意。 王育文女士在一座抽象艺术雕塑前留影。 下午,我们来到了西宁。<div>西宁,古称青唐城、西平郡、鄯州,是青海省省会,国务院批复确定的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截至2019年,建成区面积129平方千米,常住人口238.71万人,城镇人口173.90万人,城镇化率72.85%。<br></div><div>西宁街景</div> 西宁是一座多民族聚居的城市,今天我们在一家名为“马佳肴”的穆斯林酒店餐厅就餐。<div>酒店外景。</div> “马佳肴”是西宁高档穆斯林餐厅,用豪华气派来形容它一点也不过分。<div>张永虹女士在餐厅过廊留影。</div> 席间气氛热烈,各位团友频频举杯,祝大家身体健康,旅途愉快。 马佳肴餐厅装修风格别具一格,具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情。<div>解玲等四位美女在餐厅一道造型恰似清真寺穹顶的门前合影。</div> 在西宁团队入驻景翔假日酒店,俆建蓉等四位美女在酒店大厅休闲厅合影。 西宁海拔2261米,地处中国西北地区、青海省东部、湟水中游河谷盆地,是青藏高原的东方门户,古“丝绸之路”南路和“唐蕃古道”的必经之地,自古就是西北交通要道和军事重地,素有“西海锁钥、海藏咽喉”之称,是世界高海拔城市之一。<br>晚上团友们前往西宁市中心游览,刘卫女士在商业街留影。 西宁历史文化渊源流长,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是青藏高原一颗璀璨的明珠,取”西陲安宁“之意。<div>这条街正在举办“西宁河湟文化旅游艺术节”俆建蓉女士在街口留影。</div> 西宁是“天路”——青藏铁路起点,为此,西宁街头有个蒸汽机车造型的景观,车头前面有个小牌子,上面有“天路一号”四个字。<div>何达翠女士在火车头前留影。</div> 第十一天 【8月15日】早餐后团队前往兰州,今天我们将结束甘青之旅返回昆明。<div>距离兰州不到一小时车程时,团友们在公路左侧看到了下面照片中的奇景。<br>一堵山崖前高高的耸立着一接近圆柱形的独立山体,形状就像尚未绽放的蘑菇——直白的说,更像一具男性生殖器。<br>在团友称奇的惊呼声和哄笑声中,我们还未反应过来,旅游车已驶过此处,唯有团友李萍正好拿着手机朝车窗外浏览风景,眼疾手快,拍下了这张清晰的照片,让我们能细观这天造奇观,未留下遗憾。<br>后来请教导游任菲菲,她告诉我这也是丹霞地貌中的一种,名为“冰沟丹霞”。<br>冰沟丹霞是以砂岩地貌遗迹景观为主体的地质地貌遗迹,属“窗棂状宫殿式丹霞”地质地貌。<br>冰沟丹霞有崖壁、石墙、石柱、尖峰等尖峭挺拔的地貌形态,气势奇特,宏伟壮观。<br></div><div>(照片由李萍女士拍摄)</div> 据说在张掖七彩丹霞景区就有一片冰沟丹霞地貌,类似李萍团友拍摄的天造奇观不止一根——我没有看到,不知其他团友看到没有。<div>(照片来源于网络)</div> 中午,团队抵达兰州,中餐后按计划前往黄河风情线景区游览。 黄河风情线,兰州市的核心景区,沿东起城关区雁滩,西至西固区西段,全长百余里的南北滨河路,是目前全国最长的市内滨河路。<div>这是以中山桥为中轴,以黄河两岸风光为依托,依山就势,巧夺天工的滨河风景区,被南来北往的客人称为"兰州外滩"。</div><div>张永虹女士在黄河岸边留影。</div> 天下黄河第一桥——中山桥。<br>兰州中山桥俗称“中山铁桥”、“黄河铁桥”,位于滨河路中段北侧,白塔山下、金城关前,建于公元一九○七年(清光绪三十三年),是兰州历史最悠久的古桥,也是5,464公里黄河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桥梁,因而有“天下黄河第一桥”之称。<div>陈兰女士在黄河第一桥标志碑前留影。</div> 中山桥的前身是黄河浮桥。当时有这样一首民谣:黄河害,黄河险;<br>凌洪不能渡,大水难行船:<br>隔河如隔天,渡河如渡鬼门关!<br><div>余天德先生在一块镌刻着“中山铁桥,百年纪念碑”的巨石前留影。</div> 读了上面的民谣,可想象当时要渡过黄河是多么的艰难。<div>南北两岸的人要过黄河,夏秋凭小船和羊皮筏子横渡,冬天河面结冰,只能在冰上行走。</div><div>马淑芬女士在纪念碑前留影。</div>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农历五月初,甘肃洋务总局彭英甲等与德国泰来洋行喀佑斯就包修兰州黄河铁桥一事拟定了初步的合作合同,喀佑斯请工程师进行实际勘测,勘测结果出来后,德方认为“黄河水性,虽云湍急,若如所议章程架修铁桥,甘愿保固八十年”。<div>李利群、徐滔伉俪在中山桥头留影。</div>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10月28日,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国泰来洋行正式签订兰州黄河铁桥包修合同,兰州黄河铁桥的各项建设筹备工作全面展开。<br>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3月23日,清朝朝廷的朱批传达到甘肃:“该部知道。钦此。”。<div>至此,兰州黄河铁桥的建设工程正式得到了国家的认可。</div><div>团友们在中山桥头拍摄集体照。</div> 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4月2日,庄浪县举人牛献珠致禀彭英甲,请求停修兰州黄河铁桥。<div>他列举了修建兰州黄河铁桥在发生战争时的六大弊端。</div><div>彭英甲对牛献珠的观点予以回击,认为建桥正当时宜,刻不容缓。<br>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5月9日,兰州黄河铁桥工程正式开工。</div><div>十位美女团友在中山桥上合影。</div> 清宣统元年(1909年)8月19日,兰州黄河铁桥竣工通行。在铁桥南北两端各添建一座中华传统式古建筑——牌厦。<div>在黄河铁桥西桥头南大概10米,矗立着一根高达三米,重约数吨的锈迹斑斑的大铁柱——镇远桥铁柱。</div><div>铁桥建成之前,这里设有浮桥横渡黄河。</div><div>浮桥始建于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至1398年),镇远浮桥建造时,宋国公冯胜和卫国公邓愈先后共铸造了四根粗长的铁柱竖立在黄河两岸,用以系栓一百二十丈的铁缆,以固定浮桥。<br></div><div>柱呈圆柱形,高5.8米,重数吨,顶部为出檐式圆椎体,底座为长方体,座长1.2米,宽0.81米,厚0.3米。</div><div>柱上铸有年号和铸造人姓名。现存的一根为邓愈监制,立于黄河中山桥南岸东侧,即所谓的“将军柱”。<br></div><div>陈兰、沈冬秀两位美女在将军柱前合影。</div> <div>民国后期,兰州黄河铁桥南北两座牌厦被拆除、毁坏,四张牌匾也不知所踪。<br>民国1949年8月26日,在解放兰州战役中,兰州黄河铁桥桥面木板被焚,杆件及纵梁被枪弹打得通红,但桥身安稳如常。<br>随后,兰州军管会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工兵进行抢修,于同年9月6日修竣通车。</div><div>古德娅女士在中山桥上留影。</div> 民国十七年(1928年),为纪念孙中山先生,由当时的甘肃省主席刘郁芬手书的“中山桥”匾额,被悬挂于铁桥南面的牌厦上,“第一桥”从此改名中山桥。<br>团友们在中山桥头留影,照片中间位置有块标识牌,标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兰州黄河铁桥”。 <div>1954年,兰州市对兰州黄河铁桥进行整修,将原有的梯形拱架换成五座弧形<br>钢架拱梁及铁板桥面。<br>1989年,兰州黄河铁桥保固合同期满,部分构件老化。</div><div>兰州市政工程管理处正拟对铁桥进行全面大修时,8月9日,一艘自重260吨供水船失控撞到了桥墩上,铁桥遭受重创,兰州市当即组织技术力量进行抢修,使铁桥转危为安。</div><div>同时,加宽人行道,装饰桥身。<br>1992年,在首届丝绸之路艺术节期间,兰州市在桥头竖碑,第一次将兰州黄河铁桥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象征”。</div><div>张建东先生在黄河畔留影。</div> 黄河发源于青海,流经兰州城内水域并不像其下游那样开阔,但兰州人近年投入巨资打造的四十公里黄河风情线却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首选之地,就连一些南方的游客也盛赞其美丽。<div>冯怀英女士在黄河畔留影。</div> 兰州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坐落于一条东西向延伸的狭长型谷地,夹于南北两山之间,黄河在市北的九州山脚下穿城而过。<div>徐泽忠先生在黄河风情线留影。</div> 为把兰州建成山川秀美、经济繁荣、社会文明的现代化城市,兰州市政府规划了百里黄河风情线,范围西起西固工业区的西柳沟,东至城关区桑园峡,东西长40公里,流域面积27.44平方公里,于2000年开始动工建设。<div>张永虹、王育文、杨军三位美女在黄河畔合影。</div> 在不到8年时间里,黄河两岸相继建成观光长廊、“生命之源”水景雕塑、寓言城雕、黄河母亲雕塑、绿色希望雕塑、西游记雕塑、平沙落雁雕塑、近水广场、亲水平台、东湖音乐喷泉、黄河音乐喷泉、人与自然广场,以及龙源园、体育公园、春园、秋园、夏园、冬园、绿色公园和其他沿河景观。<div>沈冬秀女士在黄河风情线留影。</div> 兰州沿河而建的黄河风情线,像一串璀璨夺目的珍珠,吸引着来自四面八方的中外游客。<div>徐滔先生与十位美女团友在黄河风情线摆pose合影。</div> <p>团友们在黄河风情线游览的视频</p> 李亚娣、徐泽忠伉俪在滨河路留影,他们身后的仿古建筑是兰州白塔山公园。 “黄河母亲”雕塑,位于兰州市黄河南岸的滨河路中段、小西湖公园北侧,是目前全国诸多表现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的雕塑艺术品中最漂亮的一尊。<div>六位美女在黄河母亲雕塑前合影。</div> <div>这座雕塑由甘肃著名的雕塑家何鄂女士创作,长6米,宽2.2米,高2.6米,总重40余吨,由"母亲"和"男婴"组成构图,分别象征了哺育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的黄河母亲,和快乐幸福、茁壮成长的华夏子孙。<div>王福忠先生在黄河母亲雕塑前留影。</div></div> 该雕塑构图简洁,寓意深刻,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黄河母亲秀发飘拂,神态慈祥,身躯颀长匀称,曲线优美,微微含笑,抬头微曲右臂,仰卧于波涛之上,右侧依偎着一裸身男婴,头微左顾,举首憨笑,显得顽皮可爱。<div>雕塑下基座上刻有水波纹和鱼纹图案,源自甘肃古老彩陶的原始图案,反映了甘肃悠远的历史文化。<div>王育文女士在黄河母亲雕塑前留影。</div></div> 雕塑背后的黄河河面游艇翻波,河岸上垂柳依依,游人漫步;水色波光,相映成趣。<div>黄河母亲雕塑前面是标识碑,李亚娣等四位团友在标识牌旁合影。</div> 黄河母亲雕塑左侧有块镌刻着“情系母亲河”的巨石,笔者与陈述信、王福忠先生在石碑前合影。 黄河母亲雕塑前是个小广场,游人如云。<div>李利群、徐滔伉俪与解玲、何达翠两位美女坐在广场上小憩。</div> 黄河母亲雕塑后面是黄河母亲码头,是兰州水上巴士公司为完善水上公共交通服务,拓展水上文化旅游服务,开发黄河旅游资源,投资建设的独具古典韵味的画舫船项目。<div>郭光华女士在黄河母亲码头留影。</div> 在黄河母亲码头,游人根据自己的身体条件,购票选择乘坐皮划艇或羊皮筏子在黄河上泛舟或漂流,体验建桥前横渡黄河的惊险。<div>李静女士坐在黄河母亲码头留影。</div> 在黄河风情线游览了近三小时,我们来到晴望川民俗村参观。<div>睛望川民俗村位于甘肃兰州新区。</div><div>据有关史料记载,隋朝以前,因秦王川这一块地势平坦,平川绵延数十里望不到边际。</div><div>晴天远望之时,又常常可看到海市蜃楼的幻境,所以多才诗意的古人便给这片大地取了一个极为妥帖的名字:晴望川,意思是天晴方可见川之雄阔。<br></div><div>地接社委派负责全程为团队服务的导游任菲菲在镶嵌着“晴望川”三字匾额的白色牌坊前留影。</div> 顾名思义,民俗村中少不了记载民风民俗的各种生活、劳动用具。<div>王育文女士在一架农耕时代清理谷物的风车前留影。</div> 这里居然还有文化馆,不知与民俗有何干系,不过门是紧闭着的。<div>李利群团友在晴望川民俗村“文化馆”前留影。</div> 民俗村里有铺面现做现卖甘肃各地特色小吃,陈兰、沈冬秀两位美女在一家酱汁豆腐店前尝鲜。 古德娅、杨丽琼两位美女在一家乐器店前快乐地敲鼓。<div>当地将晴望川定位为一个文化村,就是希望把即将流失的传统非物质文化具象产品,以民俗事象,民间的日常生活方式,地方特色小吃,以及充满民俗风的建筑风格科学规划,合理布局,点面结合,商旅结合一一展现在游人视野中。</div> 无论什么格调的民俗村,都不能忘立国之本。<div>王福忠先在晴望川民俗村留影。</div> 杨军女士拉开栅栏从一户人家走出来,这是你的新家吧?也不邀请我们进去坐坐。 这里是“陇风巷”——一条散发着纯净甘肃民风的小巷子。<div>袁琼芬、杨丽琼和俆建蓉三位美女坐在巷口留影。</div> 李亚娣女士在晴望川民俗村留影——她拍照的气势与身后的标语完全吻合。 古德娅女士在整理自家院子的常春藤,民俗村里的家庭妇女哪有这么漂亮呀。 晚餐后我们来到中川机场,九点二十登机,结束辛苦而快乐的甘青大环线之旅,飞回昆明。 编后语 <p>中国西部,多种地貌共生共存,山川奇美,被誉为旅者天堂。</p><p>“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的陇西关隘,是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交汇区域,丝绸之路咽喉,地势险要,史志中有海量文献记载着历朝历代在烽火边陲发生过的历史事件,无数文人墨客曾为边关岁月或昂首高歌,或浅吟低唱。</p><p>美丽的青海湖,纯净的高原蓝让人魂牵梦萦,还有久负盛名的茶卡盐湖,神奇的东台吉内尔湖,色彩艳丽的翡翠湖……</p><p>甘青两省相依相连,自然风光和人文地理各有千秋。</p><p>甘青大环线将两个千差万别的区域连系在一起,沿途拥有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让每一位旅者不虚此行。</p><p>回到昆明一个多月了,《甘青大环线游记》编辑完毕。</p><p>衷心感谢参加甘青之旅的每一位团友,有您们的加入,让我们的团队一直保持欢乐、包容的氛围,让团友们享受了更多的快乐。</p><p>甘青之旅遇发生了一些意料之外的事,有的将让我终身铭记!</p><p>感谢关注甘青之旅的朋友们,恭请阅后指正错误。</p><p>再次感谢徐滔先生和慷慨提供美照的各位团友,您们拍摄的照片为这集美篇添色不少。</p><p><br></p><p>小鸳鸯马</p><p>2020年9月25日</p><p><br></p><p>特别说明:美篇配文中史志资料源于网络,如涉侵权,请原作者告知,将及时删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