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明朝宣德四年(1429年),万全都指挥使张文奉旨建筑屯军的城堡,因地址在张家庄上,故名张家口堡,张家口名字由此始。</p><p> 张垣筑起城堡,一条清水河穿城而过, “清水穿城过,人家尽枕河。”“枕河”而居的人们,曾经最盼望的就是河上能建座桥。</p><p> 如今,张家口清水河上的桥越建越多,形态各异,车水马龙,霓虹闪烁,可张家口人心中最放不下的,却是曾经横跨清水河的一座“大铁桥”——通桥。</p><p> 张家口市通桥(又称普济桥、普渡桥)。据《万全县志》记载: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在张家口堡东南清水河上,由镇守望都督梁秀组织、募捐修建了张家口通桥。张家口刘宇、宇世钦、郝时瑁等义民积极捐资并出力参与建设。建成后定名为通桥,因有“普济成民”之意,又称普济桥(又称“普渡桥”,寓意普渡众生)。张家口市桥东、桥西称谓中的桥就是指这座通桥。 </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1903年的普济桥</p> <p class="ql-block"> 拍摄于1920年的普济桥</p> <p> 明朝建的通桥为长孔石拱桥。长二十五丈,宽2.2丈,高1.8丈。桥面及拱孔和桥墩均以青石条砌成。每个桥墩南北两端都筑有“分水尖”。桥上南北两面是方形石柱夹石板的护栏。桥两端与岸略平,中间隆起呈弧形,从外表看似一座拱形桥,实则桥而平坦。在桥两头各建有一石牌坊,坊上横书“普济桥”三字。</p><p> 明朝建的古通桥历经三百多年风雨,几经重修、翻修。民国十三年(1924年)山洪暴发,洪水将普渡桥冲垮成为断桥。这场洪水来势凶猛,使桥东成为一片泽国,淤泥几尺厚。毁塌房屋1万余间,失踪死伤两、三千人。时任察哈尔都统的张之江,报请西北五省边防督办冯玉祥批准,决定在原桥之南修建新桥。</p><p> 民国十四年(1925年)9月7日《民国日报》刊登了张家口市政七项工程。其中之二:“改建通桥,防桥东及全市之水患。” </p> <p> 新建的清河桥长五十五丈,分六孔,采用的是当时流行的下承式铁路钢架桥设计风格。从东侧起的前四孔为钢架桥,第五、六孔为石拱桥。桥两端接以石道。桥中间由双层钢铁桁架分离,每侧宽约5米为一车道,桥面上铺木块,分东西来往上下走向。不准走铁木轱辘的大车。两侧没有便道桥。桥身全部用钢铁大梁和钢铁桁架结构铆接连接,完整坚固。</p><p> 通桥所用钢材,是当年建黄河大桥时,拔给察哈尔都统部分钢材建成的。</p><p> 新桥由察哈尔市政厅工程师赵世忠负责设计,平绥铁路局负责施工,察哈尔政府拨款5万银圆,不足部分由施工单位补齐。</p><p> 新桥经过一年的建设,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元旦,举行了庆祝建成仪式并正式通行。桥的东西两头各挂有都统张之江以隶书题名“清河桥”三字铜牌(两块铜牌均于“文革”中遗失)。 </p> <p> 1941年,日伪统治张垣时期,重新用钢材接出两侧人行便道,以木板铺路面,方木做护栏,十分坚固。 </p><p> 1945年,八路军光复张家口,日本侵略者溃败时,企图炸毁清河桥,但因仓皇出逃,仅有几包炸药被引爆,桥面轻微受损,后修复如初。</p> <p>1946年,驻在张家口的晋察冀边区银行将张家口清河桥作为主图案印在1000元券纸币上。</p> <p> 1949年,新中国成立,张家口市人民政府对清河桥桥面重新进行了铺装。</p> <p> 1956年,清河桥桥面又做改造,将木桥板改成钢盘混凝土板,对桥梁钢架进行了重新油漆。 </p> <p class="ql-block"> 1992年,清河桥断行机动车辆。1997年,清河桥被拆除,改建新桥,仍沿用原名称。历经了71年的风风雨雨,饱经沧桑的通桥见证了张家口的发展历史,但也没有挽救被拆除的命运。</p> <p class="ql-block"> 1997年老通桥被拆除</p> <p class="ql-block"> 1999年在原桥的原址新建的钢筋水泥清河桥</p> <p class="ql-block"> 但只过了20多年,2020年6月新建的清河桥又禁止机动车通行,成了危桥,市政府拟拆除重建。</p><p class="ql-block"> 如何重建清河桥?张家口市各界人士及历史文化爱好者强烈建议重建历史上的通桥,再现当年雄姿。为此,张家口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专门向市委和市政府提出重建历史上张家口标志性建筑——通桥的建议案。</p> <p class="ql-block"> 2021年5月张家口市清河桥拆除</p> <p class="ql-block">看施工的样子是要恢复老通桥了。全市人民在期待中……</p> <p class="ql-block"> 经过二年的建设,2022年11月新修建的清水桥露出面容:全是水泥钢筋结构,桥面上用水泥仿制了过去通桥的形状。群众观后很不满意,纷纷说是这个桥和拆掉的钢铁通桥相比,就是个“四不像”,实足个“赝品”。</p> <p class="ql-block"> 时光飞逝,历史百年。</p><p class="ql-block"> 如今,清水河畔,</p><p class="ql-block"> 一渠水如旧,</p><p class="ql-block"> 桥已换新颜。</p><p class="ql-block"> 通桥虽已逝,</p><p class="ql-block"> 但仍在张垣人记忆中。</p><p class="ql-block"> 常思家乡水,</p><p class="ql-block"> 梦回通桥间。</p><p class="ql-block"> 通桥之名犹存,</p><p class="ql-block"> 心愿依然。</p> <p class="ql-block"> 张家口市大境门</p> 《张垣记忆》之三<div> 作者:燕山月</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