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满洲里是故乡行的第一站,我们于8月17日下午六点多飞到满洲里,原满洲里日报社记者、知青文化的热心人张贵山老朋友到机场接站,18日上午又陪同我们游览了扎赉诺尔新区。使我们了解了猛犸象故乡的由来、扎责诺尔人的历史变迁与扎赉诺尔文化的历史作用,并对扎赉诺尔百年煤矿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p> <h1> <b>猛犸公园</b></h1><div> 猛犸象是一种早已灭绝了的古象,在象类王国中,它曾显赫一时,它是西伯利亚鞑靼语的音译,即巨大的意思。由于猛犸象浑身长有长毛,在香港等地,许多人叫它长毛象。</div><div> 1980年,在呼伦贝尔的扎赉诺尔露天煤矿场,工人们在达兰鄂罗木古河道进行作业时,在距离地表23米的地方发现了一具猛犸象古生物化石。一个月后,再次发现了一具猛犸象化石,这具猛犸象化石完整程度高达70%,它身高4.75米,长9米,门齿长度3.1米,门齿根部直径1.1米,是我国发现古象化石标本中最大的一具。1984年,扎赉诺尔露天煤矿又发现了第三具猛犸象化石。扎赉诺尔因此获得了“猛犸故乡“之称。 为了纪念猛犸象化石的出土,扎赉诺尔建立了猛犸象公园。公园占地100万平方米,园内除了建有具有俄罗斯风格的建筑物外,还建立了创基尼斯记录的"规模最大的猛犸雕塑群”。共有古生物雕塑93座,猛犸象群雕塑87只、3座犀牛、1座大角鹿、2座剑齿虎。其中最大的猛犸象王高度15.77米,长15.9米,宽4.4米,在公园的雕塑群的一个广场上。雕塑逼真,犹如穿越时光行走在万象奔腾的岁月。</div><div> 猛犸公园是国家4A级景区。距满洲里大约8公里。</div><div> </div><div><br></div><br> <h1> <b> 扎赉诺尔博物馆</b></h1> <h3> 扎赉诺尔博物馆内分为历史文化厅、呼伦湖生态湿地厅、煤炭厅三个展厅。我们参观了两个展厅。</h3> • 馆藏精品:仿古猛犸象的化石<br> • 占地面积:24804平方米<br> • 总建筑面积:8320.5平方米<br> 扎赉诺尔博物馆整体造型优美,线条流畅,其设计灵感来源于新石器时代石核。该博物馆分为地上建筑两层,地下一层(部分为两层),高17.8米。<br> <b>扎赉诺尔历史文化厅</b>以呼伦湖流域自然环境的演变、人类的发展史与自然的关系为背景,以远古文明的曙光、拓跋鲜卑的历史足迹、北方羌族的历史后院为主题。以点带面全面展示了扎赉诺尔辉煌灿烂的古代文化。展厅内部主要展品有猛犸象装架骨骼标本、东北野牛头骨化石、鲜卑墓群出土马形金饰、双禽交颈纹铜饰牌等。展厅面积为1017平方米。 <h1> <b> 北方草原文明之源</b></h1><h3> </h3> <b> 草原文明的曙光 </b><h5> 蘑菇山的古人类打制石器,采集渔猎。距今约一万年前,“扎赉诺尔人”在此繁衍生息。</h5> 古生物生态环境 扎赉诺尔哺乳动物群 蘑菇山遗址发掘现场 扎赉诺尔人 扎赉诺尔人遗骨发现遗址 鲜卑人头骨 扎赉诺尔人头骨 扎赉诺尔人复原头像 扎赉诺尔人头骨年代测定:分别为+-10113年、+-7400年、+-1600年和+-1000年。表明近万年以来,扎赉诺尔地区不断有人类居住。 <b> 拓跋鲜卑的历史足迹 </b><div> 起源于今大兴安岭北段,公元前一世纪南迁于呼伦湖,经历代征伐拓疆,于公元386年建立了北魏王朝,为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融合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div> <b> 北方草原民族的历史后院</b> 契丹入主 女贞瞎统 巨姆古城 <h3> 明清风云 </h3><h3> 清末,随着东清铁路的铺设,煤矿的开采,扎赉诺尔开启了近代化历程。</h3> <b> 扎兰诺尔是一片古老神奇的土地,她不仅是扎赉诺尔文化的发祥地,更是北方草原民族的摇篮。</b> <h1> <b> 扎赉诺尔煤炭厅</b></h1> 扎赉诺尔煤炭厅分三层全面展现扎赉诺尔煤炭事业近百年的兴盛沧桑和艰苦历程。地上两层展现了煤炭科普、扎赉诺尔煤田地质变迁、煤炭开采历史、开采工艺等;地下一层是全国最大的模拟矿井。展厅内部主要展品包括各个时期的采煤工具及采煤机械,矿工生活用品等。展厅总面积为 1549平方米。煤炭展厅填补了呼伦贝尔地区主题博物馆的空白,同时也成为了呼伦贝尔地区煤炭行业历史文物、标本、文献资料的收藏中心。 扎赉诺尔煤田介绍 地质巷(hang)道 煤矿运输大巷 向斜轴 褶皱 <h1> <b> 扎赉诺尔国家矿山公园</b></h1> 现代化的煤矿传送带 灵泉露天煤矿简介 露天矿地质环境治理说明 发现猛犸象化石处 <h1><b> 湿地 </b></h1> <b> 中俄边境</b> 远处是俄罗斯的白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