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生之谊,刻骨铭心

笃定前行

<p>劲草试写2019年全国语文高考作文题(3)一一《师生之谊,刻骨铭心》</p><p> 师生之谊,刻骨铭心</p><p> 文/劲草</p><p> 天下无不散之筵席,在以班级学习制为主流的中国,每一位学生都无法避免老师们的“最后一节课”。他们有的幽默风趣,加油打气;有的羞于表达,只有深情目送。但无论形式如何,都是独特的“师生之谊”的深沉感念。</p><p> 教师具有独特的身份,刘慈欣在《乡村教师》中把他们形容为文明传递的代际载体;韩愈称之为“传道受业”的“道”的存续人。教师的任务是高尚的,他们是灵魂的工程师,三尺讲台铸国魂。在历史与时代赋予的责任之下,大多数时候教师需要板起面孔,“行为世范”,与学生构成“授道”与“受道”,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这也是老师可亲可敬的同时,可畏可怖的原因。</p><p> 但是,在教育任务之外,师生之谊却有更深更广的内涵。教师们在社会赋予的光环之下亦是有着血肉之躯、有着喜怒哀乐的个体。同学生一样,他们也会有失误,他们有时也会冲动,甚至犯错误,这是人之常情,可以理解。正因为如此,使得现实生活中的师生情谊,平添了几分纯粹和真实。这份纯粹与真实,虽然不同于亲情,但有时胜似亲情。“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真诚的景仰和纯真的情感依恋的生动写照。它不同于友情,却有“良师、益友”的亲切。也正是这份纯粹的、由长期共处产生的理解、由人格熏陶生发出的情感交融搭建起来的那份“你们再看看书”的恳切,那份“我再看看你们”的自然流露出的精神依恋。</p><p> 时代在变化,时代在更替,相聚离散、思想碰撞,师生情谊随风而来,相聚的时光亦会随风而逝。但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师生之谊的独特地位让它以一种“润物无声”的方式潜藏于心,永不消逝。我想信,即使最后一节课铃声响起,再无更多的试卷需要评讲,再无更多的知识需要强调,师生之谊也不会休止。它会沉淀为一种更为纯粹的认同与信念,无关社会认知的刻板,无关具体知识的细碎,而是一朵云被另一朵云摇动后,承载着他的情感与寄托,带着他飘向更为广阔的天空。</p><p> 守望过一届又一届的孩子,老师的目光在每一次毕业时却不改深沉。让我们的心守卫着这份独一无二的情感。它无关功利,无关成败,其独特的深沉与感念,将被每一个习道、悟道的学生铭记。</p><p> 师恩浩荡,我们不胜感激;师生之谊,刻骨铭心。</p>

之谊

师生

刻骨铭心

教师

情感

纯粹

无关

学生

独特

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