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老上海:余庆路

金红卫

余庆路,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长768米,北起淮海中路,南至衡山路。原名爱棠路,1920年代初由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以法国驻沪领事爱棠(Route Edan)命名。1943年改名为余庆路。 余庆路3号5号正在修缮 余庆路13号 余庆路17号 余庆路41弄,建于1937年的别墅住宅,共6栋。 余庆路41弄3号 余庆路41弄4号 余庆路41弄5号 余庆路41弄5号 余庆路101、103、105号,西式住宅楼。 余庆路109号 余庆路181号 余庆路189号(华侨公寓),建于1959年,中国第一所外汇公寓,被称为“爱国大楼”。当时,国家外汇紧缺,为引进外汇帮助祖国建设,必须使用外汇购买的华侨公寓应运而生。华侨公寓的建造标准是高规格的,地板从国外进口,虽然仅7层高,也安装了两部电梯,家家还都装有暖气片。 余庆路2—12号(安邨),建于1938年的新式里弄,有6幢房屋。其中4号为汪伪第一方面军总司令任援道寓址。抗战后的1945年逃至香港,1949年再逃至加拿大。 余庆路2号 余庆路4号6号 余庆路16号 余庆路80号,原为邵式军住宅,建于1940年左右,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的时尚住宅。1945年抗战胜利后,被国民党没收。1949年上海解放后,被解放军接收,曾为部队招待所。邵式军,曾任日伪苏、浙,皖税统局局长,后来“接受党的教育、弃暗投明、资助抗日,走上了革命道路”,解放后任山东省政府顾问、秘书等职。 余庆路132号 余庆路134弄、146弄、156弄(余庆新邨,原爱棠新村),建于1937年的新式里弄,共24幢。外墙面米色水泥砂浆粉刷拉毛,窗间墙、门框、顶层部分墙面有红色砖装饰,典型的现代派风格。 余庆路134弄(爱棠新村) 余庆路146弄(爱棠新村)弄口 余庆路146弄(爱棠新村)13号,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故居。 余庆路156弄(爱棠新村) 余庆路156弄(爱棠新村)2号 余庆路154号 余庆路160号 余庆路170号 余庆路180弄,建于1989年的公寓住宅。 余庆路182号,第三战区长官司令部参谋长王良仲寓址。 余庆路184号 余庆路190号,建于1936年的现代建筑风格花园住宅。原上海市市长陈毅曾在此居住过,现为上海市机关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