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终南山——秦岭深处寻太乙

川东人

<p>离开了洛阳,我在西安市休息了几天,参观了西安的大小寺庙和名胜古迹后,就想着去秦岭走走,这不,就来到了离西安市区不远的翠华山自然风景名胜区。</p> <p>翠华山海拔2132米,是终南山的支峰。因为翠华山是终南山的一部分,所以说把翠华山称为终南山也不为过,它们本身就是一脉相承。</p> <p>西安翠华山山崩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县,总面积32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山崩地质遗迹。</p> <p>翠华山原名太乙山,景区由碧山湖景区、天池景区和山崩石海景区3部分组成。传说有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过,由此得名。</p> <p>翠华山属秦岭山脉,由中元古界(距今10亿年前)变质杂岩组成,秦岭北麓大断层从山北侧通过。该断层目前仍在活动,其北侧相对下降形成吴中平原,南侧抬升形成高耸立的秦岭,一万年以来平均每年上升1.73-3.4毫米。</p> <p>强烈的断裂活动,加上构成翠华山山体的岩石质坚性脆,又地处地震带且多瀑雨,从而引起山体崩落。《国语》卷1《周语》篇就记述了周幽王二年(公元前780年)地震引起山崩的情况:“周幽王二年,西周三川皆震……三川竭、岐山崩”。</p> <p>这里的山崩地质作用形成了一系列山崩地质景观如:山崩悬崖景观、山崩石海景观、山崩地堆砌洞穴景观、山崩堰塞湖景观、山崩瀑流景观及山崩形成的各种造型奇石景观等。</p> <p>其山崩地貌类型之全、保存之完整典型,为国内罕见,堪称“山崩地质博物馆”。其不但在研究秦岭和关中平原形成历史、在研究山崩地质作用类型上有重大的科学价值,而且由于园区内环境幽、奇、险、奥,从而有重要的旅游价值、科普功能和地质遗迹保护价值。</p> <p>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为2001年3月国土资源部首批的11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而且是全国第一批建成揭碑的国家地质公园。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p> <p>公园位于陕西省长安县秦岭北麓,距西安市区20公里,主峰终南山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p> <p>山崩地貌类型之全,结构之典型,保存之完整,规模之巨大,旅游价值之高,经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所检索,国内外罕见,素有"中国山崩奇观""地质地貌博物馆"之美称。</p> <p>据推测,翠华山山崩地震诱发形成,最早有文字记载的为《国语》,其它关中地震对翠华山山崩形成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p> <p>翠华山山崩总面积5.2平方公里,倒石量达3亿立方米,目前初步开发1.5平方公里,分布在水湫池、甘湫池、大坪三处,主要由残峰断崖、崩塌石海、堰塞湖三大部分组成。</p> <p>残峰断崖主要指玉案峰、甘湫峰、翠华峰及形成的山崩临空面。三峰鼎立,负势竞上,突兀险俊,直冲云霄。"南望终南如翠屏环列,芙蓉万仞直插青冥。"(清·陕西巡抚给乾隆奏章)</p> <p>翠华山始自中国秦王朝,是历代王朝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秦始皇在此狩猎休闲,汉武帝设立祭天道场,祭拜太乙真人。秦圣宫是唐王李世民避暑消夏行宫。</p> <p>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历史,二千多年的传说渊源,被人们称为“三秦”旅游胜地。</p> <p>1992年为“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1997年推荐入“西安旅游十大景”之一,2002年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4A级旅游区。</p> <p>翠华山位于西安市以南的秦岭北脉(长安区太乙宫镇),秀美的湖光山色和其国内罕见的山崩地貌使翠华山以“终南独秀”和“中国地质地貌博物馆”著称。</p> <p>翠华山四季都可以旅游,春可踏青,秋可郊游。夏去避暑,冬来滑雪。翠华山住宿有翠华山招待所和天池渡假村,也有农家乐可供选择 。</p> <p>秦汉唐王朝起被辟为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秦王赢政曾经在此狩猎休闲;汉武帝曾在此设立祭天道场,拜谒太乙神;秦圣宫是唐王李世民避暑消夏行宫。</p> <p>被人们视为“三秦”旅游胜地,终南山游览胜地,还有汉唐两代曾建的太乙宫和翠微宫,是历代帝王祭祀神仙和游乐避暑之所。</p> <p>翠华山崩形成的地质形迹和地貌类型保存齐全,特别是山崩凌空面及冰风洞以北的崩塌石海区由于巨石相互叠置,高低错落,植被茂密,通达性极差,加之石体本身的耐受性,遗迹保存的更加完好。</p> <p>翠华山有一块巨砾的长、宽、高分别达60米、40米、30米,有人将房子建在巨砾上,稳如磐石。</p> <p>翠华山一带的民风民俗与四川基本相同,比如祭祖祭神灵。</p> <p>这是山民们在祭山神,为求得家人平安,安康幸福。</p> <p>走在路上,沿途都可以看见当年山崩地裂滚下来的巨石,时过境迁,昔日的灾难之地,现在成了人们休闲避暑游玩的的天堂。</p> <p>翠华山山清水秀,景色如画,最引人入胜的是峰顶的湫池。湫池群山环峙,碧波荡漾,清明如镜,纤尘不染。</p> <p>池南的太乙殿,是旧时遇旱祈雨之所。更有吕公洞、黄龙洞,池北的冰洞、风洞、八仙洞等颇有盛名。</p> <p>可以邀上好友在这里买几张船票,然后到湖上去享受碧波荡漾欣赏整个山体的美丽风光,对酒当歌,吟诗作赋,玩玩古人的韵味,多么惬意,多么舒畅。</p> <p>湫池周围。古代曾建许多庙宇,诸如老君庵、圣母行宫等。</p> <p>翠华山的湖泊都是山崩形成的,也称“堰塞湖”。翠华山奇湖众多,主要有天池堰塞湖、甘湫池堰塞湖和大坪堰塞湖。</p> <p>山崩后山谷两侧形成的垂直断裂面,犹如刀削过一样,光滑陡峭,十分险要,气势及其磅礴。崩塌体堵住了山间河流的出口,才形成了美丽的堰塞湖。</p> <p>天然大坝堵截了太乙河上游的山间流水,在坝后1公里处,形成一个面积为0.14平方公里的天然湖泊—堰塞湖。可划船、垂钓等。</p> <p>此湖有“秦岭明珠”之称,为秦岭72峪唯一一处堰塞湖,烟波浩渺,云蒸霞蔚,蔚为壮观。山崩巨石与天池湖光相融,碧峰绿水,奇石异洞,构成一幅人间仙境。</p> <p>当地群众称其为“天池”、“水湫池”、“翠华湖”、“太乙池”等。</p> <p>在太乙河上游源头,还有一个堰塞湖—甘湫池。甘湫池位于甘湫峰下,面积0.2平方公里,由于水源不足,池水严重渗透,现已成干涸之湖,故名甘湫池。</p> <p>离开了天池后,我们沿着游览小道进入了山崩地貌区,在巨石之间的洞穴中穿行。</p>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翠华山主峰</span>终南山<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海拔2604米,总面积32平方公里,是我国山崩地质作用最为发育的地区之一。</span></p> <p>游览小道沿着石缝中穿行,一会儿上一会儿下,一会儿又钻入洞中,不一会儿我的同伴就累的气踹嘘嘘了。</p> <p>翠华山崩形成的各种特殊地貌在中国十分罕见,因而被地学工作者誉为:“山崩天然博物馆”。</p> <p>来翠华山的游客不多,沿途游客稀稀拉拉的看不见几个,穿行在这巨石之间,少了人气就多了一股郁气,仿佛身后有一黑影跟随,怎么甩都甩不掉的。</p> <p>崩塌景区虽然也挺漂亮,但是游客的缺失使这里变得如同《聊斋志异》了,这应该是拍鬼片的最佳外景地,你说呢?</p> <p>偶尔可以看见几个游客在幽径中休息,我还以为遇上了宁采臣和聂小倩呢!</p> <p>从洞穴中出来,抬头看见了雄峻伟岸的山峰,心中为之一震,这就是秦岭,这就是终南山。</p> <p>这个山中小院不是秦岭农家,而是景区风洞的大门。</p> <p>这山中有两种奇洞,分别是风洞与冰洞。</p> <p>山崩时,巨大的砾石相互碰撞、挤压、垒叠,在巨砾间留下许多幽深的缝隙。</p> <p>风洞是由两块巨大砾石呈“人”字形相互支撑而形成的狭长缝隙。洞呈狭长的三角形,长30余米,高15米。</p> <p>洞内常年不见阳光,气流经过时,速度加快,风力变大。游人进入洞内,便觉凉风嗖嗖。</p> <p>由于是夏季来到翠华山,我们都穿的是单薄的夏装,所以一进入风洞,就感觉寒风凛冽,不禁叫了一声,好凉啊!</p> <p>为了不至于感冒,我们加快了步伐,赶紧出洞。</p> <p>走出风洞看见岩壁上有一“风洞”题词,“冷气森森坎宫去,寒风嗖嗖巽位来”,很形象的用诗句概括了风洞的状况。</p> <p>出得洞来,又是一个新的天地,眼前一亮,好美啊!</p> <p>"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这首唐代诗人王维的《终南山》揭示了翠华山有其悠久的历史文化背景。</p> <p>翠华山风景区是牛背梁国家羚牛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区,也是终南山国家森林公园最具特色的组成部分和一级开发区,也是陕西省著名风景名胜区。</p> <p>风洞下的玄关,是两块高30余米的巨砾之间的一道狭缝,缝宽仅数米,可能是巨砾断开所形成的狭窄通道。</p> <p>进入玄关内,感觉耳边风声潇潇,似曾听见秦汉岁月传来的人马嘶鸣声。</p> <p>这里犹如一个时光隧道,让我们与远古的历史有了质的交流。</p> <p>巨石上面还有天桥,景区游览小道在并不大的地方绕来绕去。</p> <p>据《西京胜迹图志》载,翠华山自秦汉唐王朝起被辟为皇家的"上林苑"、"御花园",长安八大寺院围绕其周。</p> <p>离开了风洞我们又开始进入冰洞,冰洞和风洞就是这类缝隙中最特殊的两种。冰洞和风洞位于翠华峰崩积体的上部,海拔约1200米。</p> <p>冰洞较深,洞内地势低陷,形成形状不规则的外洞与内洞。</p> <p>由于缺少与洞外进行冷暖空气交换的条件,因而洞内外夏季温差可达到23℃以上。</p> <p>外洞阴冷,内洞结冰常年不化。看看里面的冰块,我感觉有点像人工制造的,非常有规则有层次,自然的冰块会是这样的吗?</p> <p>从洞里面出来,总感觉自己的智商被玩弄了,这洞里真的是自然冰吗?</p> <p>其实在外面旅游切莫较真,否则你就会不开心,我国的风景区弄虚作假的事列很多,你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吧,这样大家都开心。</p> <p>走出洞口又看见岩石上的“冰洞”二字,才发觉我们走反了,每次都是从洞尾走到洞口。总感觉自己越活越年轻,原来不仅仅是在逆生长,而且做的一切事物都在反其道而行之啊!</p> <p>走出洞口,我们开始往山上走去,沿着在乱石中小道往上攀登,我们走得有点艰难,看看我的这位同伴,已经快受不了了。</p> <p>往山上的道路虽然有一点陡,但是这条路上视觉开阔,风景秀丽,即使累也很开心。</p> <p>站在山路上回身俯瞰,翠华山天池显得很低矮,也变得更加袖珍了。</p> <p>在登顶的路上,我们遇见了几位来自西安的大学生,几个小女孩利用周末时间来爬翠华山,既然山上冷冷清清的,我们就邀在一起走了,这样大家都开心。</p> <p>上山的路虽然有一点陡,但是景色不错,所以也感觉不出来累。</p> <p>走在路上发现山上左边这个石头有点奇怪,有点像个人形,有一种古人穿着长衫迎风而立的样子,这只是猜想,所以没有过多的关注。</p> <p>汉武帝因"山林川谷丘陵,能出云,为风雨,见怪物,皆曰神"于公元前112年在翠华山拜谒太乙神,故翠华山又名太乙山,太乙山至今在东南亚等世界华人地区享有盛名。</p> <p>站在登山路上,再次回身俯瞰天池湖,天池湖就像一颗翡翠镶嵌在秦岭深处,非常的优美。</p> <p>终于走到我在下面看见的那块人形石了,而且越来越像一位古人,长袖宽袍、头戴发冠,这是谁呢?</p> <p>不过很快就有了答案,路边的宣传牌上告诉大家,这是太乙真人。啊!还真是太乙真人啊!天池西边的翠华峰由多个山崩留下的残峰所组成,其中有一峰孤立于其它残峰之外,昂然矗立,面对群山,相传此谓“太乙真人”。</p> <p>翠华峰旁原建有接圣台道观,据说太乙真人常在翠华山峰旁昂首群山,久久不愿离的情景。道观虽然没有了,但是建了这个“接善台”代替了接圣台,太乙真人若是有知,定能保佑这方山民平安幸福的。</p> <p>说起太乙真人估计大多数人都不知道是谁,但是只要告诉你他是哪吒的师傅,你就明白了。</p> <p>闲话少说,我们又开始登山吧,虽然有点累,但是我喜欢。</p> <p>更上一层楼后,在挥汗如雨之际,又回头看了看山下的那颗翡翠,它还是那么鲜绿,还是那么美丽。</p> <p>"终南毓秀太乙钟灵 始悟翠华招汉武;冰洞垂凌龙湫池玉 应知胜景在长安",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国家地质公园不仅有山崩湖光、奇石异洞,气势蓬勃的天崩地裂壮景,更有其深厚的大文化和历史底蕴。</p> <p>在说笑逗趣之间,在相机咔咔声中,不知不觉就已经到达了山顶。</p> <p>山顶上有一座铁索桥,上面铺的铁板,走起路来哐当哐当直响,然后我们通过铁索桥走到另一座高一点的山头。</p> <p class="ql-block">再继续爬一座钢梯,爬上去就快到山顶了。</p> <p>登顶之前有一段很平的小道,虽然有点累,但是自我感觉还是走得很轻松。</p> <p>过一个小桥,山顶就在一刹那之间了。</p> <p>上得山来才发现,这山顶神仙真多啊。</p> <p>终南山是“道文化”、“佛文化”、“孝文化”、“寿文化”、“钟馗文化”、“财神文化”的发祥圣地,“寿比南山”、“终南捷径”等典故的诞生地。</p> <p>终南山是道教全真派发祥圣地,又名太乙山、地肺山、中南山、周南山,简称南山。“福如东海长流水,寿比南山不老松”中的南山指的就是终南山。周代把终南山、太白山统称为太乙山。</p> <p>经过一番拼搏,我们终于到了翠华山的山顶翠华峰,虽然这里不是终南山的最高峰,但是也是很有意义的,这才真的感觉到了“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含义,山顶真美啊!</p> <p>从山顶俯瞰下面的天池湖,它依然那么的美丽。</p> <p>在山顶休息了一会,我们又开始下山了。</p> <p>下山之路非常轻松,毕竟下山不用体力,对于经常爬山的人来说,下山是最愉快的时候,既可以观山景,又不用着费力攀登。</p> <p>下山之路是从山背后翻过去的,虽不很陡,但是有的路段还是比较险的。</p> <p>终南山总的地貌特征为北仰南俯,山大沟深,山岭与河谷、台地相间。这里地形复杂,山道沿着岩缝和崖壁前行。</p> <p>经过一番折腾,终于走过险道,余下的道路就比较好走了。就在路边小憩之间,一只喜鹊在前面的栏杆上叽叽喳喳的叫着,好像在催我们快点下山。</p> <p>喜鹊叫喳喳,必定有好事,在喜鹊的催促声中,我们打起了精神,朝着山下走去。</p> <p>虽然道路曲折,但还是比较平稳好走,所以我们下山的步伐还是比较快的。</p> <p>也就是不到一个小时,我们就走出了景区,来到景区外的小河边,然后从这里乘上公交车赶去西安城里。我的终南山旅游行程到此结束,我将从西安乘火车回到四川我的家乡,有喜欢我游记的朋友,可以关注我,我将随时发表新的旅行游记,各位看官,再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