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去旅行 <p>扎龙满族村位于齐齐哈尔市铁锋区东南齐扎公路22公里处。是一个以满族为主体,汉族、蒙族、达斡尔族等多个民族共融的少数民族村落。全村总人口3165人,满族人口占72%。扎龙满族村以保护发展民族文化为突破口,以满族民族文化挖掘传承为核心,扎龙满族大秧歌堪称满族村一宝,其历史之悠久、特色之鲜明令人称奇叫绝。据考证,300多年前苍、关、徐等姓氏满族人开始定居扎龙,从此满族大秧歌也便在扎龙生根、开花、结果,而且一直传承至今。</p> <p>300多年前苍、关、徐等姓氏满族人开始定居扎龙,从此满族大秧歌也便在扎龙生根、开花、结果,而且一直传承至今。扎龙满族大秧歌讲究特别多,从着装上看,以着上装和着下装来区分所扮演的角色,以花饰和头饰区别其身份。从秧歌扭的花样上看,有龙摆尾、剪子舞、四面斗儿、裹白菜心儿等等花样。从乐器上看,必须要有喇叭儿和大鼓。喇叭匠讲究喇叭调儿,腮帮子能鼓出花儿才算有本事,鼓匠讲究鼓点儿,敲法不同鼓点儿的也不同,没有十年八年功夫都练不成。</p> <p>从秧歌主题内容上看,分婚庆秧歌、节庆秧歌、丰收秧歌、狩猎秧歌等等。从秧歌的指挥上看,秧歌队的灵魂人物也就是总指挥被称为拉杆儿的,拉杆儿的是最优秀的秧歌匠,最为活跃,有极高的威望,他的一举手一投足决定着秧歌队的一切变化。从秧歌的角色扮相上来看,可谓五光十色。有年迈的长者,有稚气的孩童,有天仙美女,有丑陋之星,有历史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也有现实生活中的风韵雅士。</p> <p>满族文化特色剪纸</p> <p>索栏杆</p> <p>扎龙满族村有着悠久的文化历史,是一个有着浓郁风情的少数民族村,村民非常喜爱文体生活。2010年在上级政府和文体部门的支持下,正式成立了扎龙满族村民俗乐队。乐队围绕广大群众求知、求富、求健康、求和谐的需求,不断深化文化管理和服务功能,倡导新风尚、培育新农民。</p> <p>民俗乐队成立后,为弘扬扎龙村满族文化,倡导文明新风,他们结合当前的形势,把一些先进人物和事迹,绘成图片、展板进行宣传,让先进村民上榜、好人好事上墙,编排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歌舞、小品等,用文艺形式表扬生活中的好媳妇、好婆婆、好家庭,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p> <p>通过活动,让身边的人和事教育身边的人,为淳化民风、树立新风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充分利用春节、元旦、三八、五一、五四、七一等重大节日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艺演出活动,年均演出50多次以上,观众1万多人次。乐队还自创自演、创造性的编排了《喜洋洋》、《花儿与少年》、笛子独奏《乡村迎亲人》、《牧民新歌》等体现少数民族风情的文艺作品,作品曾获得过省市区优秀奖。这些活动的广泛开展,不但满足了群众文化生活需求,而且遏制和避免了“黄、赌、毒”等不健康、不文明现象的发生,端正了村风、民风,有力的促进精神文明建设。</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有一个姑娘,她曾经来过。近年来,徐秀娟的影响力迅速提高,徐秀娟故居也成为网红打卡的旅游地。</span></p> <p>生态文明展示馆带您领略扎龙的独特魅力。</p> <p>来到扎龙满族村,特色的民族菜肴和满族文化一定不能错过,扎龙满族村内的饭店特色鲜明,菜品品种齐全,随便您来到哪一家饭店或民宿,都会让您满意而归。</p> <p>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p> <p>龙湖度假村特色草编,让您感受不一样的满族文化,度假村内不仅可以团建赏景,八大碗特色菜肴依然让您流连忘返,成为游客心中旅游好去处。</p> <p>八大碗特色饮食。</p> <p>夏季并不是唯一的旅游好时光,四季变化给您不同的游玩体验。</p> <p>近年来,扎龙齐扎沿线不断成为市民心中的旅游打卡必经之路,齐扎沿线旅游将会不断丰富旅游项目资源,为鹤城百姓提供更好的精神文明资源,同时助力扎龙经济繁荣发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