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已止,学不休————记暑期小学数学教师专业化成长网络教学研讨会

王新红

<p>  8月6日至7日正值立秋,伴着时而淅沥时而磅礴的雨,我们告别了盛夏的酷热,迎来立秋的舒爽。夏已止,但学不休,沂河源学校的小学数学教师们积极参加了“智慧园丁新课堂”之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网络研讨会,相聚网络,聆听全国数学名师们的教育智慧。</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熟悉的名字,全新的内容,满满的期待</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 <p>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俞正强谈《如何教对数学课————以“方程的认识”为例》阐明了观点:当学生的学习出现共性问题的时候,可能是我们的教出现了问题,我们应该及时反思找准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效果不好,不能一味埋怨学生,说不定问题在我们教师身上。静下心来查找问题背后的原因比对着学生咆哮更重要。😜</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顾志能老师带我们走进生问课堂</p><p>————学生提问,以问引学的课堂,也是生长学生问题意识的课堂。</p> <p>顾老师以《年月日》为例,阐述了什么是生问课堂。黑板上简洁板书上添加的一个个问号,标注了学生对新知的困惑,也锁定了教学的核心和目标。不禁为顾老师的高超的课堂调控能力点赞,引导学生质疑不仅仅是“你想知道什么?”一句话这么简单,灵活的调控和引领才能引导学生聚焦问题,提炼出有价值的问题,这个能力是需要不断锻炼的,也是基于对教材对大纲对学情的精准把握和透彻分析。</p> <p>顾老师和我们分享了李政道的求学和科研心得。学与问并进才是最高效的求学问。“学”是倾听与模仿,“问”才会引发更有深度的思考,带着疑问主动探究的学习才是最有趣,最吸引人的,这样的课堂也是最有魅力的。我们平时经常埋怨,同一个类型的题目,为什么换个数,学生就不会做了?为什么老师在课堂上讲过的题目回家还是不会做?没有主动质疑和思考的参与,学习不能走向深入,分析怎能透彻,学与用很容易脱节,知识回生 能力退化也就不足为奇了。找到困惑之处并积极探究这样的学习习惯无疑是最高端的。从小训练,学生将受益终生。但,是什么让我们在此止步不前呢?是自感能力不足的望而却步?还是急匆匆赶进度的无暇顾及?亦或是不想深究的漠然置之?总之,我们在此懈怠了,于是就在大量的练习和纠错中让自己教的辛苦,学生学的厌倦。今天听了顾老师的课,感觉自己应该在此处做些努力和尝试了,从每一节课开始,点点滴滴,蜗牛前行。</p>

课堂

学生

老师

问题

我们

数学教师

已止

为例

教学效果

生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