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都打卡16站~多伦路文化街

昌年

<p> “海上旧里”多伦路全长550米,南傍四川北路商贸闹市,北邻鲁迅公园。1998年虹口区政府打造成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再现二、三十年代上海文化风情。</p> <p class="ql-block">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三十年代,鲁迅、 矛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历史地位。使多伦路成为海派建筑的“露天博物馆”。</p> <p>让我们跟随报童穿越时空走近窦乐安路,看看名人故居、海上旧里,闻闻多伦路上浓厚的文化气息。</p> <p>250号孔公馆,建筑具有阿拉伯伊斯兰风格。建于1924年,抗战胜利后成为孔祥熙寓所。</p> <p>215号曾是李观森,梁鸿志旧居。西班牙建筑,地中海风情风貌,八角形攒尖塔楼显示欧洲古典建筑艺术,该楼曾是日本侵华海军陆战队司令部。</p> <p>210号白公馆,建筑具有文艺复兴时期风格,罗马柱的优秀建筑。它建于20世纪20年代,抗战胜利后成为白崇禧寓所。</p> <p>白公馆隔壁的姐妹楼汤公馆,抗战期间被日军占为军官宿舍,抗战胜利后,被汤恩伯所占,后为陈东仪居住,1949年初,陈东仪策动汤恩伯起义未果,在此被捕押往台湾就义。</p> <p class="ql-block">瞿秋白(1899~1935)中共早期领导人之一,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军,理论家、宣传家。</p> <p class="ql-block">201弄2号小洋房,是陈望道创办的中华艺术大学旧址,1930年3月2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革命文化组织~左翼作家联盟在这里成立,为我国现代文学史和革命史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会议纪念馆,鲁迅在这里发表《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讲话,成为中国左翼文化运动的旗手。</p> <p>左翼文化策源地,推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广泛传播。</p> <p>左联首届常委,鲁迅是发起人之一,左联的精神领袖,左翼文化运动的主将。</p> <p class="ql-block">面对左联文化的蓬勃发展,国民党当局采取残酷压迫政策,严查进步刊物,取缔左翼组织,秘密捕杀左翼文化人,1931年的“左联五烈士”事件为标志,用生命写下了血色的篇章。</p> <p class="ql-block">烈士的遗物</p> <p>左翼文化界以笔为枪,粉碎了文化围剿,在文学、美术、戏曲、电影、音乐全面发力,成星火燎原之势。</p> <p>馆内正在放映1935年出品的电影《风云儿女》该剧有明确的抗日主题,反映了当时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大背景下知识青年的觉醒和成长,也曲折地反映了全国人民要求抗日的愿望。电影主题歌《义勇军进行曲》,以奔放的革命热情,激昂的旋律唱出了时代的强音。</p> <p>左翼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为中国人民解放、社会发展、文明进步和文化积淀,写下了中国现代文化艺术的辉煌新篇章,成为20世纪中国影响深远的重大文化运动之一。</p> <p>三楼有269本左翼书籍组成的书墙。</p> <p>左翼文化大事记,名人签字墙。</p> <p>纪念馆内漂亮的穹顶及壁炉。</p> <p>纪念馆前左翼五烈士塑像,柔石、胡也频、殷夫、李伟森、冯铿。让我们记住他们的英名吧。</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181号“大上海1933”杂货铺,上海老克勒喜欢收藏淘宝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鲁迅小道。</p> <p class="ql-block">永安里,建于1925年至1945年之间,由永安公司兴建,这里感受一下浓厚的海派文化。永安里还有保留当年中共中央联络机关旧址和周恩来故居。</p> <p>文化名人墙,感受文化清馨的气息。</p> <p>145号原中华艺术大学宿舍。</p> <h3>左联五烈士铜像,前面是柔石(1902~1931)青年文学家。</h3> <h3>135弄景云里曾被称为“上海文化第一里”青石地面留有鲁迅、矛盾,叶圣陶等名人足迹。</h3> <h3>走进景云里</h3> <p>叶圣陶(1894~1988)著名作家、教育家、出版家。</p> <h3>123号西式小洋楼,老电影咖啡馆。门口有卓别林塑像,古典雅致,边品咖啡边赏二、三十年代无声电影。</h3> <p>119号夕拾钟楼,楼名取自鲁迅1926年散文集《朝花夕拾》。钟楼高18米,顶楼有青铜铸造的大钟。</p> <p>英国传教士窦乐安于1911年买下了这片土地,1912年开始填河造路,路名便叫窦樂安路。 1943年改名为多伦路,多伦路还是拍婚纱照的好地方。</p> <h3>郭沫若(1892~1978)新文化运动巨匠之一,卓越到文学家、史学家和社会活动家。</h3> <p>93号小白楼,七君子之一王造时旧居,带有巴洛克特征的住宅。</p> <h3>丁玲(1904~1986)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h3> <h3>90号老茶楼</h3> <h3>沈尹默(1883~1971)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诗人、书法家。</h3> <h3>66号薛公馆,1920年由薛姓商人建造,建筑具有英国乔治王朝时期风格,它曾是侵华日军海军武官府驻地。</h3> <h3>冯雪峰(1903~1976)我国革命文学奠基人之一,文学理论家、诗人。</h3> <p class="ql-block">59号鸿德堂,上海唯一有中国宫殿式的基督教堂。飞檐大屋顶,青瓦青砖红柱。上面是一大红十字架,缀有“上帝爱世人”字样。入口处上方是钟楼。</p> <p class="ql-block">鸿德堂中西合璧,五彩玻璃窗、琉璃吊灯,折射出神秘的色彩,教堂内正在做礼拜。</p> <h3>矛盾(1896~1981)新文化运动巨匠之一,卓越到文学家、社会活动家。</h3> <p>32~48号花园洋房被称为“名人会所“,房前有青年人聆听鲁迅先生教诲的群塑。</p> <h3>鲁迅(1881~1936)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艺运动的奠基人。</h3> <p>禧勃坊咖啡屋,阳光露台,小资享受。</p> <p class="ql-block">多伦路现代美术馆,正在举办《听路》中国当代声音艺术展。</p> <p>  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p><p> ~ 谢谢观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