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德鲁克贡献思想对学校管理的思考

日月同辉

——培训随笔 <p>  (美)彼得.德鲁克是当代国际著名的管理学家,他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提出“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贡献”的观点。他认为贡献就是满足社会的两个需要:</p><p> 一是组织需要个人做贡献,所以他常常自问:“对我的服务机构,我能有什么贡献?”</p><p> 二是个人需要组织(单位)作为实现人生目标的平台。</p><p> 而有效的管理者链接二者。</p><p><br></p> <p> 罗红霞讲师的导读</p> <p>  看似极其简单的一个道理,然而我们扪心自问下,我们真的理解其内涵了吗?在工作中能充分利用其贡献思想推动学校工作了吗?我想未必。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探讨如何正确看待贡献并用贡献思想引领学校发展的问题。</p><p> 个人要成功,需要组织(单位)作为平台。作为个人,应以能4为学校贡献为荣。然而,遗憾的是我们经常听到两种不和谐的声音。一是有些教师经常说“这是学校领导的事”或“这是某某老师的事”,这就是缺乏主人翁意识,也是缺乏贡献意识的表现;二是当一个老师获得一项较高荣誉时,常常会说“我为此付出了无比艰辛的努力,此项殊荣非我莫属”。当我们个人获得成功的时候,很少有人能看到组织(单位)给予他的平台、支持和帮助。殊不知,个人离开组织(单位)什么都不是,更不要说获得什么殊荣了(当然我们不是否定个人的成绩)。</p><p> 学校要发展,需要教师个人做出贡献。作为一个学校,仅仅要求教师个人做出贡献是不够的,学校必须着眼于每一位教师的发展,要为教师发展搭台,并帮助其成长。例如:对于业务薄弱教师和新教师要搭建“1对1”或“1对n”的传、帮、带师徒结对平台;对于思想边缘化,出现庸、懒、散、拖、推等职业倦怠问题的,要及时沟通提醒,帮助其扭转不良思想;同时要营造团队合作发展氛围,构建互帮互助、抱团发展的和谐人际关系平台。正所谓“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更远”。</p><p> 可见,个人只有充分认识组织(单位)的作用,才会乐于为组织做出贡献。反之,组织(单位)要帮助个人成长,实现其人生价值,才有源源不断为组织(单位)贡献的个体。如何将二者有效链接,是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必备的素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