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长安:闻道长安似弈棋

天马飞刀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马长安:闻道长安似弈棋</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原载《棋艺》2013年第一期)</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 天马飞刀&amp;康胜昔</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b></p><p><br></p> <h3><b>古城西安的老城墙,横亘在这座古都的中心地带。东、西、南、北,正楼、箭楼、闸楼,似重关锁钥,如群星拱月。它更像一位阅尽千百年风雨沧桑的老人,以凝重的眼神,注视着茫茫历史长河中无数的去者与来者。<br></b></h3><div><b><br></b></div><div><b>每天,在古都冉冉升起的阳光下,时常可以看见一位精神矍铄的老者,漫步在古城墙的光环里。西安城里有很多人认识他,可以像念那些名胜古迹的名字一样,既尊敬又自豪地喊出他的名字——马长安!</b></div> <p><b>公元1938年阴历八月二十,古城西安城北东四路一户从河北迁徙而来的小夫妻家中,响起了一个男孩清澈的啼声,这个孩子就是马长安。在西安这座有着悠久人文历史的城市户籍中间,叫长安的人不少,而在这个中秋节后出生的马长安却跟别的蹒跚学步的“长安”不同,他走了一条高高低低曲曲折折的象棋之路。</b></p><p><br></p><p><b>小长安转眼间小学5年级了,平时与同班同学张光荣最要好。一日他去张光荣住的大院玩,看见张光荣与爷爷下棋,竟然蹲下看了一晌午。</b></p><p><br></p><p><b>第二天就拜师张光荣,很快学会了车马炮的走法。每天放学写作业,帮父亲蒸馍,晚上就琢磨下棋。车马炮整夜在他的脑海翻腾,像一场永不散场的电影。他梦到马走日、象走田、炮打翻山、小兵捉老将,就像一场永不休止的连续剧。</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一个月后张光荣就不是对手了,连他久经沙场的爷爷,三个月后也成了马长安的手下败将。</b></p> <p><b>从大院到棋摊,从棋摊到茶馆。东四路街口的棋摊旁边,马长安曾经把汗津津的五角零花钱交给一个卖油条的老头做了学费,为的是弄清马擒单士的残局。</b></p><p><br></p><p><b>在棋摊上,马长安认识了评书艺人牛培德。牛培德除在茶馆说书谋生外,业余时间大都耗在棋盘上。他极善用炮,号称中炮无敌手。马长安攻城拔寨,喜用中炮的习惯,也受到牛培德潜移默化的影响。</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这天,牛培德输给了马长安,他抚摸着马长安的头说:“我带你去甄记茶馆”。</b></p> <p><b>甄记茶馆位于解放路的人民市场内,平日高手云集,在牛培德的引荐下,马长安认识了许多高手。</b></p><p><br></p><p><b>到茶馆花两角钱买壶茶,观看名手下棋,潜心琢磨名手的棋路,有时也鼓足勇气找名手对弈。由于不谙棋谱,马长安的棋属于野路子,被茶馆的棋手戏称他是“马炮乱蹦”。</b></p><p><br></p><p><b>说来也怪,渐渐地“攻杀凌厉”、“马炮乱蹦”的马长安引起了西安名手陈友礼的注意。</b></p><p><br></p><p><b>陈友礼棋风蕴藉,棋艺高超,师承河南名手毕铁珊,后来战胜过享誉海内外的高手贾题韬和浙江国手刘忆慈,而且西安第一个围棋、象棋专业棋艺场所“西安棋艺之家”就是由他主持的,可惜文革开始后,棋艺之家被视为“四旧”遭到查封。1969年陈友礼服毒自杀,一代棋杰陨落,令人扼腕长叹。</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陈友礼对机敏好学、深具潜质的马长安很是喜爱,除与他对弈,还经常带他找高手切磋。陈友礼绵里藏针的棋风给马长安的刚猛融入了一丝坚韧。</b></p> <p><b>1956年5月,团中央、中国青年报发起北京、上海、广州、沈阳、西安、天津、武汉、重庆八大城市青年象棋赛,比赛在北京举行。马长安以绝对优势通过选拔赛,正当他摩拳擦掌准备赴京比赛的当口,人生第一个重要抉择悄然来临。</b></p><p><br></p><p><b>学校马校长找到马长安,原来这次比赛在8月进行,已经初三的马长安无法兼顾比赛和升学考试,必须做出选择。是去北京参赛,还是继续求学深造?马长安陷入了长考。最后还是马校长给马长安支了一招:上师范学校,将来当个小学教员。</b></p><p><br></p><p><b>“当先生好,我们家乡对先生都很敬重的。况且当先生风吹不着、雨淋不着,挺好!”父亲一句话,让少年马长安走上了象棋之路,也走上了人民教师的光辉之路。</b></p><p><br></p><p><b>全国青年象棋赛如期在北京举行。马长安虽然年龄最小,稳坐第一台却当仁不让,比赛结束马长安获得第五名。赛后,时任团巾央第一书记的胡耀邦同志在中山公园亲切接见了参赛选手。</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马长安第一次在北海摇动双桨,第一次登上了长城。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马长安开始了他人生中最壮浪恣肆的驰骋。</b></p><p><b> </b></p> <p><b>北京归来,马长安如愿成为了西安师范学校的一名学生。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人生阅历愈加丰富,棋艺也渐人佳境。</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1958年西安市象棋个人公开赛获得成人组亚军,1959年获得西安市冠军。1960年在精英荟萃的省赛上,他发挥出色,战胜多位名手,获得冠军,迈入省一流棋手行列,这一年马长安只有22岁。</b></p><p><br></p> <p><b>赛后马长安和名将王新民一起入选陕西省代表队,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1960年全国个人赛。马长安在故宫的比赛现场亲眼见证了旷世棋王胡荣华的横空出世。</b></p><p><br></p><p><b>陈老总把金质奖章挂在还戴着红领巾的胡荣华胸前,把他拥在怀中说:“这是中国人的下棋天才,是中国人的骄傲,是中国人的自豪!”</b></p><p><br></p><p><b>此时全场掌声雷动,场下的马长安也激动得不能自已,两只手掌拍得肿痛,也舍不得停下来……幸哉!象棋再也不是贩夫走卒的游戏,它是浸透中国传统文化的国粹,是新中国正式的体育比赛项日,优秀棋手被人尊敬,还能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这是莫大的荣光!这也坚定了他一生“咬定象棋不放松”的决心。</b></p> <p><b>上世纪60年代初,西安东大街青年会的象棋表演赛常常出现万人空巷的景观。23岁的马长安最令棋迷称道的是“腹背受敌”的绝技。</b></p><p><br></p><p><b>所谓“腹背受敌”,如字面一样惊险,面对面与一名棋手下明棋,背后与一名棋手下盲棋。他的表演赛每场有四五百人观看,受追捧的程度,绝不亚于当下的一线歌星。</b></p><p><br></p><p><b>几十年过去了,还有棋迷记得马长安。经常有棋迷在街上向他问好、致意。一次乘出租车,司机一眼认出了马长安,竖起拇指称赞他“腹背受敌”的绝技,坚决不收车钱,这又在西安棋界留下了一段佳话。</b></p><p><br></p><p><b>1961年,全国冠军胡荣华来到西安,旌旗指处所向披靡,西安棋手无人能敌。马长安认真研究了胡荣华先手顺炮边马的阵型,祭出了前无古人的双横车阵势,后手斗顺炮竟然一举反先,黑车困住胡荣华双马,多两个黑卒,并且双马奋蹄待命,已经取得胜势。胡荣华如临大敌,竭力解拆,终于利用马长安进9路卒的缓手机警兑子,弈成和局。</b></p><p><br></p><p><b>赛后胡荣华对马长安的布局创新赞不绝口。虽未能将胜势转化为胜利,但是能逼和如日中天的全国冠军,足以印证马长安横刀跃马的豪侠气概。</b></p> <p class="ql-block"><b>1962年,困难时期,青年会的象棋表演惨淡经营。每场表演马长安、刘道平、阎守义、杨成海每人能拿到1元钱的补贴,他们把钱凑起来,在青年会对面的西安饭庄点一两个菜打打牙祭,大伙儿把从牙缝里省下来的钱都奉献给了象棋。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马长安西安师范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雁塔区八里村小学,当语文教师。为了能多读书,马长安主动兼任了图书管理员的工作。</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年轻的马长安多才多艺,绘画、书法、弹风琴、说快书,样样精通。在学校既是教学尖兵,又是文体骨干。</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他在教师岗位奋斗了二十多年,成绩卓著,以他名字命名的“二马教学法”在全区小学推广。1974年马长安还获得碑林区先进教育工作者称号。</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966年政治运动如火如荼,象棋活动逐渐冷清。1966年2月,经人介绍,马长安和新城区公社干部尹竹爱结婚,当年年底生下一个女孩,取名马麟,没想到日后成为了大西北第一位女子象棋大师,此事后话。</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人常说每一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默默无闻的女人,此言不虚。马长安带队比赛,下基层表演,一去就是十天半月,家里都是老伴操持,从未让马长安操过心。在马长安文革期间受到冲击,被迫交代所谓问题的时候,是爱人带着年幼的女儿,独自支撑着整个家庭。马长安常说:军功章里有老伴的一半。</b></p> <p><b>1974年,马长安代表陕西参加在成都举行的全国个人赛,马长安所在小组有四川陈新全、江苏李国勋、安徽丁晓峰等名将,结果马长安发挥神勇,以小组第三晋级甲组决赛。</b></p><p><br></p><p><b>决赛中马长安战胜了江苏季本涵、江苏戴荣光、浙江沈芝松。其中胜浙江沈芝松一局仅仅用了十六回合,轰动整个赛场。</b></p><p><br></p><p><b>比赛进入白热化,末轮马长安对山西选手张致忠,棋走得很顺,眼看就要获胜,对手陷入长考,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马长安竟然心情浮躁起来,随手走棋,被对手下出妙手逼和!煮熟的鸭子飞了!</b></p><p><br></p><p><b>最后马长安名列第21名,无缘象棋国家大师。多次参加全国赛,与象棋国家大师称号插肩而过是马长安一生最大的遗憾。直到后来他亲自指导女儿马麟和弟子李翠芳、张会民分别荣获大师头衔,才略微吹散了心头的些许浮云。</b></p><p><br></p> <p><b>1979年,中国象棋经十年浩劫重获新生。马长安代表陕西参加了在苏州举行的第四届全运会预赛。论资历,论实力,马长安从60年代到1982年六次参加全国大赛,是陕西参赛次数最多、成绩最好的棋手。</b></p><p><br></p><p><b>这次全运会预赛陕西队出师大捷,最后一轮马长安胜姜林坤、王岐兴胜赵庆阁、王洪禄战和韩福德,2:1击败1978年全国团体冠军辽宁队,以不败战绩闯入决赛。马长安获得9分是陕西参赛棋手中的最高分。第四届全运会棋类决赛,陕西队荣获团体第8名,以业余队身份闯进全运会决赛,并且打入八强,一时间震动大江南北。</b></p> <p><b>第四届全运会后,省体委有意在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组建象棋班。体委副主任杨笃谦派人把马长安请到省体委他的办公室,开门见山地说:“马长安,我想请你来省体育运动学校当象棋教练。”马长安一愣:“我一个小学老师可能不堪重任。”</b></p><p><br></p><p><b>杨主任坚决地说:“你的水平和你参加全国赛的成绩、经验一定可以胜任,希望你能培养出未来的象棋大师。”</b></p><p><br></p><p><b>很快,马长安由西安市南稍门小学调入陕西省体育运动学校任象棋教练。一声春雷,开启了陕西象棋近三十年的辉煌历程。</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古人云,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可以说,马长安是一匹千里马,杨笃谦是一位知人善任的伯乐。</b></p><p><br></p> <p><b>首批学员由各地推荐,经考核择优录取。一连几个月,马长安都忙着面试、考查,四处奔波。经过精挑细选,象棋班最终确定了第一批学员名单。</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女队员有马麟、李翠芳、王华丽、陈亚娟,男队员有张会民、王大明、栗新。这几名队员后来都成了陕西省象棋界的中坚力量。此为后话,也确实说明马长安慧眼识英才。</b></p> <p class="ql-block"><b>队员圈定了,能不能培养成才,马长安根据队员特点,认真制定了训练比赛规划。当时女队员和男队员相比,水平距全国领先水平差距较小,于是马长安制定了“以男带女,以女促男”的计划,以希望女队员尽快出成绩,带动和促进男队员,继而达到互相促进的发展战略,并创造性地提出“走出去,请进来”的训练新路。</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走出去”就是走出训练室,走向大学、厂矿企业,走向基层,磨炼基本功。“请进来”就是请来高水平运动队,多向全国强手学习。</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1982年,马长安四处奔走,在西工大、陕师大、西安交通大学等16所大专院校筹集800元经费,由省体委出面主办了“长安杯”大师邀请赛。刘殿中、柳大华、李来群等著名大师来西安参赛,其中柳大华1对8蒙目棋表演轰动全市,陕西日报等媒体广泛报道,古城象棋热一浪高过一浪。</b></p> <p><b>明确了训练方向,平时男队员和女队员一起练棋、比赛,有了男队员的陪练,女队水平水涨船高,不久就初露锋芒。</b></p><p><br></p><p><b>1983年陕西队参加全国少年三棋集训赛,李翠芳获得女子组冠军,马麟获得第四,男子组张会民获得第三名,王大明获得第五名,陕西队的成功一举震惊棋坛。</b></p><p><br></p><p><b>曾几何时,中国乒乓球陷入低谷,蔡振华提出了以女子带男子,以双打带单打的奥运战略,从而重振雄风。现在看来,马长安规划的“先女后男”这一发展战略与蔡振华的运筹帷幄有异曲同工之妙。</b></p><p><br></p><p><b>陕西象棋“马家军”中,马麟最具代表性。她既是马长安的亲传弟子,又是他的宝贝女儿。1982年、1983年,马麟蝉联两届陕西省女子冠军。1983年代表陕西参加全国团体赛,一举战胜亚洲皇后谢思明。1985年南京全国个人赛再次战胜谢思明获得第六名,荣获大师称号,是马长安弟子中第一个,也是西北地区第一个女子象棋大师。</b></p><p><br></p><p><b>1986年马麟获得“龙宫杯”全国邀请赛冠军,这也是陕西象棋运动员取得的第一个全国冠军。1987年全运会象棋赛,马麟坐镇一台,以5胜3和1负的优异成绩为陕西获得唯一集体项目铜牌立下头功。</b></p><p><br></p><p><b>1996年全国工运会,马麟、李翠芳、刘君丽组成的陕西队获得女子团体冠军,这也是陕西象棋第一个全国团体冠军。1988年,马麟、李翠芳由于比赛成绩优异,双双被保送到西北大学,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b></p><p><br></p> <p><b>马麟一马当先,其他队员万马奔腾。</b></p><p><br></p><p><b>1987年,李翠芳在全国个人赛中进入三甲,荣获女子象棋大师称号。1982年,牛钟林与马长安、闵政、王洪禄代表陕西参加武汉全国团体赛,获得第七名,这也是迄今为止陕西男队在全国赛取得的最好名次。</b></p><p><br></p><p><b>牛钟林还取得西安市“汉唐杯”冠军。1987年,张会民获得全国个人赛第十四名,1989年,取得全国个人赛第七名,获得陕西第一个男子象棋大师称号。</b></p><p><br></p><p><b>栗新,1983年进入甘肃省队,1987年获得甘肃省赛第一名,1989年获得古都棋王赛冠军。1991年,王大明获得省棋王称号,并在此后蝉联四届棋王,轰动一时。同年,代表西安参加“七大古都杯”赛,获得团体冠军,个人第六。 </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此马非凡马,房星是本星。向前敲瘦骨,犹自带铜声。”马长安的马是负重前行的马,他率领的西北棋坛马家军是纵横千里的马家军。</b></p><p><br></p><p><b>在貌似水火不容的楚河汉界两端中,马麟和张会民恋爱了。爱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张会民更有冲劲了。1989年全国象棋个人锦标赛夺得第七名,在获得陕西象棋史上第一个男子大师后的第一时间,张会民给老师报喜,电话里他竟然泣不成声。</b></p><p><br></p><p><b>1994年,马麟、张会民在马长安祝福的目光里,步入了婚姻殿堂。都说,千里姻缘一线牵,对于马麟、张会民,包括马长安本人,象棋,才是他们生命中一缕扯不断的红丝线。</b></p><p><br></p><p><b>在教练员岗位兢兢业业工作了二十多年,当象棋教练,又当语文老师,还当班主任,一心扑在工作上,勤勉认真的马长安年年被评为运动学校优秀教练员,1987年还被评为陕西省十佳教练员,同年,被评为省直属机关优秀党员,1988年被评为全国政治思想先进个人。</b></p><p><br></p><p><b>这些荣誉,马长安都看得很淡,最令他自豪的是门下培养出了马麟、李翠芳、张会民等大师,以及后来陕西棋坛涌现的年轻大师刘强、特级大师党国蕾,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称谓——“棋坛马家军”!</b></p> <p><b>1998年,功成名就的马长安退休了,他回到了城墙根儿,回到了自己的童年生活的地方。</b></p><p><br></p><p><b>他在黄河小学、后宰门小学、翠华路小学、铁五小、红星小学、实验小学等象棋重点学校任教,编写象棋故事、儿歌,培养了大批象棋苗子。他的象棋课堂往往成为学校的“外事窗口”,成为外地客人来校参观的公开课堂。</b></p><p><br></p><p><b>马长安现在生活充实而安逸,两位老人相濡以沫,在省体育局的家属院里安享晚年。</b></p><p><br></p><p><b>作为省市象棋协会顾问,马长安经常受邀参加省市举办的象棋活动,马长安没有一点名流的倨傲,只要棋友想和他对弈,他都欣然就座。</b></p><p><br></p><p><b>学棋初期,他想与一位名手对弈,备好礼物登门拜访,却吃了闭门羹,此事深深刺痛了马长安的自尊心。当时他就发誓,在象棋的战场上,每个人都应该虚怀若谷,都要把自己看成无名小卒。他一直是这样做的,难怪队员们都说:“马指导最喜欢和棋迷下棋!”</b></p><p><br></p><p><b>马长安喜欢在旭日初升的时候,去西安的老城墙转转。他的目光抚摸着每一块斑驳沧桑的城砖,似乎在挪动着棋盘上那些熟悉的棋子。</b></p><p><br></p><p><b><span class="ql-cursor"></span>有了城的时候就有了马,无论是棋盘上的马,生活中的马,人生中的马,都有龙相,都是龙种,都在腾跃,都在嘶鸣。他们的性格都是:勤勉、纵逸、忠诚。</b></p><p><br></p><p><b>曹孟德说,老骥伏枥,志在千里!</b></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上海胡荣华(先和)西安马长安</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61年弈于西安)</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顺炮直车对横车</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1 炮二平五 炮8平5</b></p><p><b>2 马二进三 马8进7</b></p><p><b>3 车一平二 车9进1</b></p><p><b>4 马八进九 卒1进1</b></p><p><b>5 炮八平七 马2进1</b></p><p><b>6 车九平八 炮2进2</b></p><p><b>7 车八进四 车1进1①</b></p><p><b>8 兵九进一 卒1进1</b></p><p><b>9 车八平九 车9平8</b></p><p><b>10 车二进八 车1平8</b></p><p><b>11 车九平三 车8进2</b></p><p><b>12 马九进八 炮5平4</b></p><p><b>13 马八进六 卒7进1</b></p><p><b>14 车三平四 士4进5</b></p><p><b>15 兵五进一 炮4平6②</b></p><p><b>16 车四退一 卒3进1</b></p><p><b>17 马六进七 炮6平5</b></p><p><b>18 兵七进一 卒3进1</b></p><p><b>19 车四平八 炮2进1</b></p><p><b>20 兵五进一 卒5进1</b></p><p><b>21 炮五进五 象7进5</b></p><p><b>22 马三进五 卒3进1</b></p><p><b>23 车八进一 卒3进1</b></p><p><b>24 车八平七 卒3平2</b></p><p><b>25 马五退六 卒2进1</b></p><p><b>26 马六进七 卒2平3</b></p><p><b>27 前马退六 车8平4</b></p><p><b>28 车七平八 车4平3</b></p><p><b>29 相七进五 车3进1</b></p><p><b>30 仕四进五 卒9进1③</b></p><p><b>31 兵一进一④卒9进1</b></p><p><b>32 车八平一 马7进5</b></p><p><b>33 车一平四 马5退7</b></p><p><b>34 兵三进一 卒7进1</b></p><p><b>35 相五进三 马7进9(和棋)</b></p><p><b>①创新之招。</b></p><p><b>②好棋!暗伏打死车,黑棋一举反先。</b></p><p><b>③缓手。应改走马7进5,车八进二,马5退3兑马,马六进七,车3进2,黑棋胜势。</b></p><p><b>④机警</b></p><p><br></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浙江沈芝松(先负)陕西马长安</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74年弈于成都个人赛)</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顺炮直车对横车</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b>1 炮二平五 炮8平5</b></p><p><b>2 马二进三 马8进7</b></p><p><b>3 车一平二 车9进1</b></p><p><b>4 马八进七 车9平4</b></p><p><b>5 兵三进一 马2进3</b></p><p><b>6 兵七进一 车1进1</b></p><p><b>7 马三进四 车4进7</b></p><p><b>8 炮八进四 车1平6</b></p><p><b>9 马四进五 车6进7</b></p><p><b>10 车二进二 马3进5</b></p><p><b>11 炮八平五 士6进5</b></p><p><b>12 仕四进五 马7进5</b></p><p><b>13 炮五进四 炮2进5</b></p><p><b>14 车二进一 将5平6</b></p><p><b>15 马七进六 车4退3</b></p><p><b>16 车九进二 炮2退1(黑胜)</b></p><p><b></b></p><p><br></p><p><b></b></p><p><b>(作者 天马飞刀&amp;康胜昔 原载《棋艺》2013年第一期)</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