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名山第七洞天一一罗浮山

老曾

<p>罗浮山位于惠州市,雄峙于岭南中南部,坐临南海大亚湾,毗邻美丽的惠州西湖。罗浮山南边的地势是平坦的平原,突兀耸立起一座海拔高1296米的高山,巍峨屹立,显得特别雄伟,举头一望,只见山顶仙气缭绕,令人高山仰止,对罗浮山的敬意便情不自禁地油然而生。难怪罗浮山自秦汉以来便有“仙山”之称,被冠以“岭南第一山”、“百越群山之祖”等美誉,是广东四大名山之一。历史上更有“峨眉天下秀,青城天下幽,罗浮天下奇”之说,实际上是中肯真实的评价,绝非浪得虚名。罗浮山是道教十大名山,在道教十大洞天中列第七洞天,七十二福地中列第三十四福地。司马迁曰:“罗浮汉佐命南岳,天下十山之一”,罗浮山亦被佛教称为罗浮第一禅林,誉冠雲天。</p> <p>罗浮山是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景区,国家级5A旅游景区。罗浮山方圆260平方公里,共有大小山峰432座,其中海拔超过1000米的山峰80多座,主峰飞雲顶海拔1296米。飞瀑名泉980多处,洞天奇景18处,石室幽岩72个,拥有泉、池、涧、瀑、林、洞、观、寺、塔、峰等景观丰富而全面。以山势雄伟壮观,植被繁盛,林木高大树古,神仙洞府超凡脱俗等特色吸引古今无数怀抱各种情怀和梦想来这里追梦,实现梦想。历代诗人陆贾、谢灵运、李白、杜甫、李贺、刘禹锡、韩愈、柳宗元、苏轼、杨万里、汤显祖、屈大钧等都曾来过罗浮山,都留下文赋或诗篇,成为罗浮山的经典或美谈。</p> <p>关于罗浮山的传说,历史上也有不少记载:《后汉书.地理志》刘昭注“浮山自会稽浮往博罗山”之说,《太平御览》引南朝宋怀远《南越志》云:“此山本名蓬莱山,一峰在海中与罗山合而为一”。袁宏《山记》称:“罗山自古有之,浮山本蓬莱之一峰,尧时洪水泛海浮来傅于罗山”。各种传说不一而足,意思是罗浮山是博罗山与浮山的合体,这都仅是传说而已。实际上,罗浮山是在7000万年前中生代侏罗纪和白垩纪时燕山运动形成的。由于大量花岗岩侵入,挤压地壳地层褶皱形成穹窿构造山地,主峰飞云顶便是花岗岩山体。南来的海风与北来的气流在此交汇,常年云雾缭绕,形成奇观,正如明永乐年间(公元1408一一1423年)東莞陈琏所撰《罗浮山志》云:“晨起见烟云在山下,众山露峰尖如在大海中,云气往来,山若移动,天下奇观也。”</p> <p>罗浮山由于花岗岩构成,和黄山和三清山一样,有峻拔奇峭的特点。因为花岗岩不透水,山体切割程度大,大小432座山峰,都是峭壁危崖,980多道瀑布流泉,山山瀑布,处处流泉,尤以白石漓、白水门、黄龙洞三处瀑布最为著名。罗浮山地处北回归线,具有高温、多雨和土层厚的特点,特点的条件使罗浮山形成南亚热带天然植物园,常年绿乔木与阔叶林和众多藤本、草本等植物共3000多种。其中中草药1240种,著名的中成药罗浮山百草油便出于此处。唐开元年间(公元713一741年),当时山僧即以柑甜味美的柑子作为贡品,被唐明皇李隆基命名为御园柑。</p> <p>九月中旬,广州培英中学老学友们一行共20人慕名前来罗浮山。我们都是七旬老人,登山也许有心无力,不敢奢望上飞云顶主峰,但通过旅游电屏车和上山揽车是完全可以到达海拔600多米的半山,希望一尝“一览众山小”的滋味。可惜天不遂人愿,到了揽车站前接到园方的紧急通知,因有下雨,揽车仃止运行,大家失望之情,溢于言表。同行的“老班长”老钟同学在五十多年前就在罗浮山下的“长宁公社”挿队当知青,回城后五十多年从没有回过罗浮山,这次专门来罗浮山旅游,却遭此暴雨。虽说我们是“贵人”,老班长的失望是可想而知。没想到平时很少写诗文老班长竟即口占一绝。</p><p>老班长罗浮山诗:</p><p>梦牵罗浮五十秋,</p><p>今日结伴来旅游。</p><p>知青初心今犹在,</p><p>圆梦罗浮喜心头。</p><p>只见老班长诗一出口,大家拍手叫绝!我们都心知,老班长是希望安抚我们。此刻,在老班长面前,我们什么困难都烟消云散,虽遇下雨,大家仍开心不已。陈忠师傅更妙,他说刚上网查过,山顶只有一个揽车站,一个庙和一挡豆腐花挡,你们无須遗憾,罗浮山是无限风光在山脚,说得大家哈哈大笑。</p><p><br></p> <p>也许陈忠师傅说得对,罗浮山脚正是罗浮山的精华所在,很多历史古迹均在山脚。历史上罗浮山有无数文人墨客来访过,但有二个人对罗浮山产生过深远影响,北宋苏东坡和东晋葛洪。苏东坡于北宋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因反对王安石变法以“讥讪先朝”罪名被贬到惠州。他以宁以军节度副使身份南来到粤东惠州,满腹惆怅伤感,原以为岭南是蛮荒瘴疠之地。谁知下车伊始,一看山川风美,美不胜收,到罗浮山,更是风光旖旎,柑果甜美,荔枝丰收,写下了哙灸人口的诗篇:</p><p>苏东坡</p><p>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杨梅次第新。</p><p>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p><p>苏东坡很快便消除了政治上的失意感,在惠州三年多的治理中作出了重大贡献。</p> <p>在罗浮山留下影响最大的当属葛洪。葛洪,字稚川,自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江苏句容县人。葛洪是东晋时期著名的道教领袖,内擅丹道,外习医求,研精道儒,学贯百家,学兼内外。在冶术、医学、音乐、文学等方面有众多成就。葛洪晚年隐居于罗浮山近二十年,旣炼丹,釆药,又从事著述,一直到去世都没有离开罗浮山。对他的一生,明代陈嘉谟在《本草蒙筌》中引用《历代名医像赞》中的一首诗来概括:“隐居罗浮,优游养导。世号仙翁,方传肘后”。其实,他就是古代一位鼎鼎有名的大科学家,在医学和制药化学上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在文学上也有许多卓越见解。葛洪的著述何止等身,约有五百三十卷,《晋书》里列举他的著作有《抱朴子》内篇116篇,碑诔诗赋100卷,移檄表章30卷,《神仙》、《隐逸》、《集逸》等传各10卷,《五经史汉百家之言方使杂事》310卷,《金匮药方》100卷,《肘后要急方》4卷。经现代专家考证,认为至今有书並确信是葛洪所著的有下列四种:《神仙传》,《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其余大部均已失散,只见诸史料记载。无论如何,葛洪在当时确是牛哄哄的“牛人”!学霸型的天才巨星!</p> <p>葛洪的著作和研究成果是中国历史宝库中的一部分,尤其是《肘后备急方》中就记载了用青蒿汁治疗虐疾病的方法。上世纪七十年代起,非洲流行虐疾病,每年死人无数,我国科学家屠呦呦受命组成研究团队攻关。屠教授团队从葛洪著述中找到啟发,采用了葛洪的冷提炼法,从青蒿里提取了青蒿素,为抗虐疾药物研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每年为非洲挽救了几百万人的生命。2015年,屠呦呦也因此而成为中国第一个获医学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可以说,这个诺贝尔奖的后面,也有葛洪的功劳。现代科学攻关都是组成团队合作,並且具有现代实验设备和手段。而1700年前的葛洪,不可能具备现代条件,全靠一己之力,在荒凉的罗浮山冲虚古观的庙中完成自己的研究,还硕果累累,一想到这里,一种对葛洪的敬意便由衷而起!只要有了这种精神,中华民族是没有理由不崛起。</p><p><br></p> <p>人们为了纪念葛洪,在罗浮山朱明洞景区建设了葛洪博物馆,她和冲虚古观、葛洪衣冠冢都成了纪念葛洪的好景点。罗浮山是道教名山,为道教第七洞天。通过今天的旅游,我们深感罗浮山是宗教文化,葛洪文化,中医药文化,东纵文化和东坡文化源远流长,在广东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罗浮山是岭南道教文化的发祥地。通过了解过历史,我们清楚罗浮山的风彩,今天虽然因故未能登顶,但我们没留下遗憾,满意地道别:再见了,罗浮山!下次我们再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