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中国是礼仪之邦,崇尚“礼”,故古人人生有四大礼,分别为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2020年9月16日上午旧城镇中心小学通过古今合璧,精心组织了一年级新生开展了开笔礼活动,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学校其他年级进行了观礼活动。</p> <p> 开笔礼,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少儿开始识字习礼的一种启蒙教育形式,是中国古代读书人成长过程中的首次大礼。通过这种庄重的仪式让一年级小朋友感受到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是学习的开始,是走向成才的起点,以此激励孩子们珍惜读书机会、勤奋学习,同时又通过这种特别的方式宏扬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p> <p> 本次一年级新生“开笔礼”仪式有:“正衣冠”、“拜老师”、“朱砂启智”、“击鼓鸣志” 、“启蒙描红”、“立志发言”等仪式。通过一系列庄重的仪式,寄寓让孩子们勤学习、懂礼仪,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p> <p> 8点,随着音乐一年级小朋友走过启智门到达球场,拉开了活动的序幕。</p><p><br></p> <p> 活动伊始,中心校校长王强就本次开笔礼做了重要讲话。他说:在古代,学童会在“开笔礼”,即开学的第一天早早起床来到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古时,“开笔礼”是极为隆重的典礼,对每个读书人来讲有着重大的意义。并鼓励小朋友们通过今天的开笔礼迈开学习的第一步,不但要努力学习,学会求知,更要学会做人。</p><p><br></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一项活动:正衣冠。</span></p><p> 《礼记》中说:“礼仪之始,在于正容体”。“冠必正,纽必结,衣贵洁,不贵华”。衣冠不仅仅只是意味着遮体御寒,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忆起先祖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p><p> 在老师的指引下,一年级新生自正衣冠,双手举过头顶,依次整理自己的头发、衣领、纽扣和鞋带。师正衣冠,现场的领导和教师帮助学生整理衣冠。</p> <p>自正衣冠</p> <p>师正衣冠</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二项是拜老师。</span></p><p> 一拜老师:教我读书、诲人不倦;二拜老师:育我成长、如父似母;三拜老师:铭记师恩、立志成才。今天,孩子们敬拜老师,在今后的成长中,应该做到尊师重道,勤奋好学,知书明理。</p> <p>拜祖师——孔子</p> <p>拜老师</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三项是朱砂启智。</span></p><p> 在古代,点朱砂又称“开天眼”。由启蒙老师用朱砂在孩子额头正中点上一颗红色的“痣”,寓为开启智慧,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这颗红“痣”还包含着父母、长辈、学校和社会对孩子的美好期望和祝愿。</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四项是击鼓明志。</span></p><p> 一击鼓:敬长辈,明志向;二击鼓:爱学习,勤努力;三击鼓:学礼仪,知廉耻。今天击鼓三声,鼓声将为孩子们启开智慧之门,愿孩子们茅塞顿开,耳聪目明,齐明志向,学业有成。</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五项是启蒙描红。</span></p><p> “人”字,一撇一捺相互支撑,寓意深远,人与人之间也像“人”字一样,需要相互扶持、相互关爱。望孩子们今天写下这个“人”字后,懂得做人的道理,堂堂正正立身,坦坦荡荡立业,踏踏实实做人。</p> <p><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 第六项是立志发言。</span></p><p> 良好的开端是奠定成功的基础,开笔礼是孩子们开始学习、走向成功的起点。愿今天的开笔礼能成为孩子们一生中美好的回忆,更愿孩子们通过今天的开笔礼,迈开学习的第一步,走好人生的每一步!</p> <p> 在孩子们朗朗声中,传递的是孝道,传承的是中华五千年传统文化精髓,希望孩子们能对今天的开笔礼留下深刻影响,在以后的人生中如同朗读的文章一样,对父母有爱,对社会有责任,真正树立“善”、时刻谨记“正”的行为规范。</p> <p> 庄严的开笔礼仪式,让孩子们亲历了古代学子的启蒙学习仪式,让他们感受到入学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也是开始学习生涯的新起点。在此次庄严的仪式中,孩子们领略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勤学苦习、尊师孝亲、仁爱处世等精髓文化,本次活动,将会成为他们难以忘怀的美好回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