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年龄段血压、血糖、血脂、尿酸对照表!分享起来

华星干细胞与再生医学

<p>血压、血脂、血糖、血尿酸是衡量我们身体状况最基本的四个指标。</p><p>那这几个指标到底多少是符合健康平均值的?</p><p>并且这些指标的参考并不是唯一的,随着年龄的增加也会产生一些变化。</p><p>跟着小编来一起学习一下吧👇🏻👇🏻👇🏻</p> <p>血压</p><p>低了供血不足,高了伤害血管器官</p><p>人的血液输送到全身各部位需要一定的压力,这个压力就是血压。</p><p>当心室收缩时,主动脉压急剧升高,在收缩中期达到峰值,这时动脉血压值称为收缩压,也叫高压;心室舒张时,主动脉压下降,在心舒末期动脉血压的最低值称为舒张压,也叫低压。</p><p>血压过低,会使身体各部分的营养、氧气供应不足,产生眩晕、无力,甚至晕厥,同时也会增加卒中风险;血压过高,过高的压力会伤害各个器官组织,包括血管、心脏肾脏等,也会增加卒中风险。</p><p>人的血压不是一直稳定不变,在一天之内会有所变化,在一生之中有所变化,而且男性和女性的血压也会有所区别,所以就很需要这张表来做参考。</p> <p>血压测值受多种因素影响,如情绪激动、紧张、运动、气温等,单一一次测量不能作为诊断结果;</p><p><br></p><p>50岁以后或者有心脑血管病史的,建议每天按时测量血压并记录;</p><p>  </p><p>此对照表为一般对照表,若有其他疾病,如糖尿病、肾病等,以临床医生建议为准。</p><p><br></p> <p>血糖</p><p>低了供能不足,高了伤害器官</p><p><br></p><p>血液中的葡萄糖称为血糖。体内各组织细胞活动所需的能量大部分来自葡萄糖,所以血糖必须保持一定的水平才能维持体内各器官和组织的需要。</p><p><br></p><p>低血糖给患者带来极大的危害,轻者引起记忆力减退、反应迟钝、痴呆、昏迷,直至危及生命。部分患者诱发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及心肌梗塞。</p><p><br></p><p>高血糖还会引起大血管病变。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是指主动脉、冠状动脉、脑基底动脉、肾动脉及周围动脉等动脉粥样硬化。其中,动脉粥样硬化症病情较重、病死率高。约70%~80%糖尿病患者死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p><p><br></p><p>同样,血糖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进食、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血糖也会有所变化,所以会有空腹血糖、餐后血糖两个数值作为参考。</p> <p>此外,对于糖尿病患者也有分级,分为轻度糖尿病、中度糖尿病、重度糖尿病,具体参考数据如下:</p> <p>除血糖外,糖尿病的诊断通常还需要配合糖耐量检测;有糖尿病史的,建议定期检测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最好也可以定期检测静脉血糖。</p><p><br></p> <p>血脂</p><p>低了营养不良,高了营养过剩</p><p>血脂是血浆中的中性脂肪(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和类脂(磷脂、糖脂、固醇、类固醇)的总称。一般血常规检查中检测的血脂主要是以下四种:</p><p>总胆固醇:增加常见于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传染性肝炎、门脉性肝硬化、某些慢性胰腺炎、自发性高胆固醇血症。减少见于严重贫血、急性感染、甲状腺机能亢进、脂肪痢、肺结核、先天性血清脂蛋白缺乏及营养不良。</p><p>甘油三酯:增高见于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糖尿病、肾病综合征、胆道梗阻、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累积症、原发性甘油三酯增多症。</p><p>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减少——提示易患冠心病。增高——提示具有心血管保护作用。</p><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多提示易患动脉粥样硬化所导致的冠心病、脑血管病。</p><p>很多人以为血脂越低越好,其实血脂过低和高血脂一样危害健康。研究显示,低胆固醇摄入水平(每天150~200毫克)人群的心脏病死亡人数,是高胆固醇摄入水平(大于300毫克)的2 倍。年龄超过70岁的老年人,胆固醇水平低于4.16毫摩尔/升时,其发生心脑血管急性事件的危险性与胆固醇水平高于6.24毫摩尔/升相当。</p> <p>尿酸</p><p>高了引起高尿酸血症、痛风</p><p>尿酸是人类嘌呤化合物的终末代谢产物。</p><p>长期以来,血尿酸是用来诊断和评价痛风患者的重要生化指标。但近年来许多研究证明,高尿酸血症不仅是痛风和并发肾脏损害的检测指标,而且与心血管疾病及代谢性疾病密切相关[。研究证实,高尿酸血症可促进动脉硬化及血小板聚集,加速脂质在血管壁的沉积,尿酸盐可损伤动脉内膜,引起血管内皮功能障碍。</p><p>临床上,当血尿酸超过390微摩尔/升,才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大多数的痛风病人的尿酸值都是超过420微摩尔/升。</p> <p>尿酸升高患者,首先要限制摄入高嘌呤类食物,如动物内脏、红肉、不带鳞的鱼虾、蟹、豆制品、各种肉汤、奶制品等,为促进尿酸的排泄要多饮水、戒酒、限制热量,坚持体育锻炼,减轻体重,均有益于调节体内尿酸的代谢。严重情况遵循医嘱服药</p> <p>以上对照表为一般对照表,若有其他疾病,以临床医生建议为准。</p><p> 本文整理自:健康时报、人民日报、医学论坛网、药店头条(本文转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