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甥的到来

缪昌松

<p>文字 从那以后</p><p>编辑 从那以后</p><p>图片 百度工艺</p> <p>  又到休日。菲菲小雨连下数日后,终于迎来第一个明朗的晴空。不经意间发现,房前那枯黄相间的草坪,好像一下子都变绿了。深秋的阳光柔和地倾泻在窗前,像母亲的双手抚摸着我的面庞,绷紧的心弦骤然打开,心也变得柔软起来…</p><p> 我像一堆软泥瘫坐在窗前,品一口妻精心泡制的绿茶,思绪如潮。何方飘来的袅袅音符,还有那沁人心脾的桂花清风,令我恍惚欲睡…</p> <p> “老舅,老舅。”</p><p> 外甥的叫声惊醒了我。外甥叫安立,今年12岁,小学4年级以前一直在北京生活。由于他爸妈在北京做点生意,常常居无定所,无暇过问他的学习,以致他的成绩逐渐下降。他爸妈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不得已,把他转学到芜湖,拜托我照顾。虽然,外甥的到来将会打乱我和妻的二人世界,可对于这唯一的、又特别粘我的外甥,我们还是很乐意接受他的。 </p><p> 姐说外甥痴迷电视,是个贪玩的孩子,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也落下了…作文不好,数学又太马虎。言语间充满了焦虑和不安。</p><p> “姐,不用担心,安立很聪明,我会帮他搞好学习的。”姐听后,稍微心安一点。</p> <p>  我喜欢安立,不仅因为他是我外甥,还有,他确实很聪明。</p><p> 那是在北京的一个寒冷冬天。生活在南方的人们,可能无法忍受零下15度的严寒天气,可生活在北京的人们,对于这样的天气是司空见惯。孩子们照样出去玩耍,喜欢钓鱼的大人们穿起蓬松的羽绒服,把自己裹成一个球。他们在冰面凿起一个个冰窟,摆上折叠椅,任凭寒风肆掠,雪花飞舞,怡然垂钓。真不知是人钓鱼,还是鱼钓人,好一道迷人的北国风情。</p><p> 这一天,外甥和他表弟一起来到北京展览馆后面的冰面。天色将晚,垂钓的大人们都已回家,凿起的冰窟,一个个都已结了薄冰。偌大的冰面,一平如镜,空空如也。他们俩忘乎所以地在冰面上追逐嬉戏。突然,一阵凄厉的哀叫声从身后传来,外甥定睛一看,见是自己的表弟落入冰窟了,只有一双慌乱的小手和湿漉漉的脑袋露在冰沿,不断哀叫“哥哥,救我”。外甥急忙跑去,伏在冰面,将他表弟拽出了冰窟。</p><p> 当我受惊过度的老表,询问还在被中取暖的外甥是如何救起他孩子时,外甥的一席话惊到了在场的大人们。“我跑到冰窟边,发现冰层好像很薄,怕自己也掉进冰窟,周围也没人。于是我就爬在冰上,身子离冰窟远远的,就把丁飞拽出来了。”</p><p>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那年外甥7岁。7岁的孩子并不懂压强与受力面积的关系,但是他却能感觉到爬在冰上比站在冰上安全,而且是在那样的危急时刻!</p><p> 一直以来,我都为拥有如此智慧的外甥而自豪。如今,他的学习成绩不太理想,我想一定是他前期的学习环境出了问题,只要对症下药,我深信可以帮他搞好学习的。</p> <p>  首先,我必须进入到他的内心世界,了解他的性情、喜好、优点和缺点。孩子的心理防线是很脆弱的,只要你以朋友的口吻,偶尔夹一些朋友间才开的玩笑和他交流,他很快就会敞开心扉的。</p><p>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和他一起讨论了今年的学习计划。讨论是在很融洽的气氛中进行的,当然,期间也夹杂着不少的讨价还价:诸如“每晚放学后要看1小时电视”,“双休日时间由他安排”之类。我也从孩子时期走过,当然明白他的心思。我小时,吃、玩肯定是最大的乐事。如今生活富裕多了,吃已不是问题,玩是孩子唯一痴迷。我没有直接回复他的请求,只是告诉他一个故事:一天,善良的孩子看见一只垂死挣扎的蝴蝶正在褪壳,于是,用刀剪开了蛹壳,帮蝴蝶脱蛹出来了。这只蝴蝶本可以展翅翱翔,享受阳光雨露的。可是,由于它没有经过脱蛹过程的痛苦挣扎,以致它娇嫩的肌肤,根本经不起大自然风霜雨雪的洗礼,终究没能飞起来就夭折了。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要得到快乐,就要先承受痛苦,动物是这样,人也不例外。</p><p> 我每天下班回家也玩,是因为我已圆满完成了一天的工作。玩,谁不喜欢?可我必须先努力工作,取得了成绩,拿到了薪水,才有条件享受这些快乐。你现在的主要任务就是学习,学好了,当然可以玩,劳逸结合嘛。如果只是想着玩,学习成绩上不去,长大后啥也不懂,工作都成问题,怎么生活呢,还怎么快乐呢。</p><p> 其实,你很聪明,以前就是太贪玩,没有节制。所以,现在学习要抓紧一点,缩小差距。外甥虽点头称是,可从他的眉宇间能看出来,有些许的失望。为了让他能恪守承诺,我有意激他:“一个人在社会上立足,最重要的是讲信誉。你是一个男子汉,讲话一定要算数,不能出尔反尔。”外甥最忌别人说他不是男子汉。终于,先前些许的失望情绪也烟消云散,兴致勃勃地跑去整理书包了。</p> <p>  头一天放学,一回家,外甥就坐在沙发上一言不发。看着不对劲,就小心翼翼的试探着问他,“今天感觉怎么样”?</p><p>“没有北京好,学校不好看,作业又多。”</p><p> 失望之情溢于言表。我尽力安慰他,不要总想着以前的学校怎么样,既然已经来芜湖了,就要适应这里的生活,不是叫入乡随俗吗?北京,你已经在那里生活了四年,那里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和亲切。而新学校,一切都是陌生的。等渐渐熟悉了新环境,再结识一些新同学、新朋友,就会觉得越来越好!</p><p> “没事儿,会好的!”他附和道。</p><p> 外甥是个懂事的孩子,每每看到大人为他担心时,他总会说出这句来。</p> <p> 可是,接下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外甥仍然没能适应芜湖的环境,时不时冒出“要在北京,我们会怎样”之类的话,学习成绩也没有多大改观,我和妻十分着急。</p><p> 一天晚上睡觉时,妻对我说:”你不能总与他和颜悦色地理论,他这么多年养成的坏习惯,不会因为你几次和蔼可亲的劝说就立马改变的。有时,需要严厉一点才能使他改变。今后,你唱红脸,我唱白脸,咱俩软硬兼施。”那之后,我们彼此心照不宣,各自充当了红白脸的角色。</p> <p>  一天中午放学,外甥一回到家就玩起他那装满各种玩具的八宝箱。我问他:“你没有作业吗?”</p><p>“有啊”</p><p>“那你怎么不做作业?”</p><p>“在北京,我们中午都不做作业的。”他振振有词。我气不打一处来,怒道:北京那么好,你学习成绩怎么掉下去的?还好意思提北京,好像在北京学的多棒一样!你要把学习搞好,就要改掉在北京养成的坏习惯。 </p><p> 看到我第一次对他发火,外甥一下愣住了,急忙跑进去做起作业来。我侧眼瞟过去,好像看到他在学习上从没有过的专注,心中暗自窃喜…</p><p> 日子一天天过去,外甥渐渐养成了及时做作业的习惯。可是,新的问题又出来了——做题太马虎。抄写生词时,抄着抄着就抄错了。数学题不是写错了小数点,就是看错数字了。还多次发生,总也改不了。我明白,这是学习态度的问题,不能等闲视之。于是对他一顿光火:“抄生词是干嘛的?是要你记住它,不是要你照葫芦画瓢,糊过一词算一词。你倒好,抄完后问你一遍,你是一个不知道。这样做作业,除了浪费纸张和笔墨,有啥用?你能对得起辛苦操劳的父母吗?一张数学试卷,扣了24分,尽然有18分都因马虎算错了,你不后悔,不自责啊?你真太令我失望了!</p> <p>  那天,第一次让他罚站。看到他像受伤的小鸟孤立无依、委屈流泪时,我真有些后悔和心痛。这时,我真的很羡慕妻子,只见她平静地拂拭外甥脸上的泪水,循循劝说,淳淳叮嘱。外甥对她报之以心悦诚服地感动,似乎只有他舅妈理解他,疼爱他。虽然早知道唱红脸的处境就是这样,可为了孩子的优秀成长,我还得继续下去。我深信:对于孩子,适当的惩罚,让他有所顾忌;适当的鼓励,让他看到希望,要张弛有度。曾经以为,教育孩子不就是偶尔给他讲讲做人的道理,在他学习遇到困难时,给他辅导辅导,仅此而已。现在才明白,它其实是一项艰难的、长期而且是反复的工程,它需要我们有足够的耐心、还要有良好的方法。</p> <p>  “老舅,你别把家庭征文给忘了。”外甥朝我嘟囔着小嘴。</p><p> “没有,小帅哥布置的任务哪能忘!”</p><p> “那我就不打扰你了.” 俨然一副监工的神态。我定了定神,思绪一下子回到了眼前。</p><p> 外甥的到来,使我和妻子间少了许多往日的悠闲和浪漫,却增加了许多天伦之乐,更加浓了家的温馨。一句幼稚的话语,一次依恋的牵手,足以让我们忘掉那些高山流水、清风明月。看到外甥一天天长大,一天天懂事,我和妻幸福极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