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一代摄影宗师吴印咸</b></p> <p>吴印咸大师(1984年)</p> <p>吴印咸给毛泽东主席照标准像(1943年)马似友摄影</p> <p>吴印咸的革命传家宝 (1965年)杨恩璞/摄</p> <p>《吴老高寿》(1985年)吴筑清供稿</p> <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 吴印咸作品欣赏</b></p> <p>《晓市》(1923年)吴印咸/摄</p> <p>《负重》(1932年)吴印咸/摄</p> <p>瑞士沙龙获奖:《田螺》(1934年)吴印咸/摄</p> <p>《呐喊》(1935年)吴印咸/摄</p> <p>《白求恩大夫》(1939年) 吴印咸/摄</p> <p>《革命圣地延安》(1938年)吴印咸/摄</p> <p>《拓垦南泥湾》 (1941年)吴印咸/摄</p> <p>《宝塔山下》(1942年)吴印咸/摄</p> <p>《艰苦创业》(1942年)吴印咸/摄</p> <p>毛主席演讲《组织起来》(1943年)吴印咸/摄影</p> <p>《重庆谈判归来》(1945年)吴印咸摄</p> <p>《铁水奔流》(1962年)吴印咸/摄</p> <p>《依石隙微土而生抗烈日严寒而存》(1962年)吴印咸/摄</p> <p>《大鸣大放大字报》 (1958年)吴印咸/摄</p> <p>《古今中外》 (1984年)吴印咸/摄</p> <p><br></p><p><br></p><p><br></p><p> <b style="font-size: 20px;"> 吴印咸先生年谱</b></p><p> 耿开新</p><p> </p><p> 吴印咸,是我国现代著名摄影家、电影艺术家,乃吾淮海地区之荣誉也。兹根据先师吴石父先生遗著《回忆录》、吴宽同学所撰《吴印咸》,以及宿迁市政协、连云港市政协合作编写文史专著《吴印咸》多种著述,特辑《吴印咸先生年谱》一文。</p><p>清光绪二十六年八月二十八日,即公元1900年9月21日,吴印咸出生于江苏省沭阳城里教育世家,其父亲吴绐矩,字铁秋,乃清末秀才、沭阳教育界知名人士。印咸原名荫咸,后更为印咸。兄弟五人:兄荫桐、字石父,印咸为仲。三弟印禅,四弟荫稼,五弟印圃,又名柳凡。</p><p>1905年,随兄石父在其父亲创办之私塾读书。</p><p>1907年,在沭城南区小学堂读书。</p><p>1910年,石父、印咸、印禅兄弟三人,在其父亲创办之县立两等小学堂读书。</p><p>1913年,考入县立高等小学读书。</p><p>1916年,高小毕业,迫于家庭困难,兄弟不能同时升学,让三弟印禅考入灌云板浦江苏省第八师范,自己考入淮阴江苏省办第四纺织厂作工人,半工半读,自修完成中学课程,还协助厂方图案设计。</p><p>1919年,考入刘海粟创办之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学西洋画。在旧货摊上,以三块银元买一台勃朗尼方匣式旧照相机,自学照相。</p><p>1922年,上海美专毕业,返沭,任县高等小学美术教员。从事业余摄影活动。</p><p>1923年,暑假,偕诸友好旅游云台山,遍访名胜古迹,为其父亲铁秋先生编撰《苍梧片影》拍摄插图,并作油画《蟠龙丈人松》亦收入《苍梧片影》。</p><p>1924年,在其父亲铁秋先生创办之县立初级中学任美术教员。</p><p>1925年至1926年,军阀混战,沭中停办,以后在沭师任美术教员。</p><p>1927年,沭阳发生土豪劣绅勾结军阀武装镇压民主运动,制造"一、六"惨案,枪杀民主进步人士周效实、王相和。印咸被迫离乡背井,往沪谋生。</p><p>1928年至1929年,在上海艺海布景公司绘制舞台布景、照相布景。同时撰写并出版处女作《编织术初步》。</p><p>1930年至1931年,任红灯照相馆摄影师。</p><p>1932年至1933年,上海爆发"一、二八"战事,红灯照相馆被日机炸毁,失业。后经友人许幸之介绍,任天一影片公司布景师,首次接触电影新型艺术。</p><p>1933年,与许幸之联合举办绘画、摄影展,展出作品56幅。是年应夏衍之邀,离开天一影片公司,转入电通影片公司,拍摄由田汉编剧、许幸之导演、聂耳作曲之故事片《风云儿女》。接着拍摄由袁牧之编导之《都市风光》。不久,电通影片公司停业,吴氏转入明星影片公司、拍摄由阳翰生编剧、应云卫导演之《生死同心》故事片。</p><p>1936年,拍摄袁牧之编导,赵丹、周璇、赵慧琛、魏鹤龄共同参演之《马路天使》。上映时,轰动整个影坛,被誉为"中国影坛上一朵奇葩"。四十年后之1980年10月,英国举办"中国电影月",伦敦国家剧院上映《马路天使》,获得观众好评。美国广播公司电视台连续播放多天。1981年,在美国旧金山,以及法国巴黎、里昂等地举办"中国电影节",放映《马路天使》。在意大利都灵市罗马影院放映《马路天使》,上座率经久不衰。曾在日本、瑞士、印度、新加坡等国家上映。</p><p>1937年,应西北电影公司之邀,去太原拍摄一部故事片,因"七七"事变,返沪,与许幸之合作拍摄"八.一三"事变纪录片《中国万岁》。</p><p>1938年,应周恩来之邀,与袁牧之去延安,拍摄纪录片《延安与八路军》。受周恩来之委托接收荷兰著名电影导演伊文思赠送之一台埃姆电影摄影机和二千英尺胶片。是年九月组织电影团。</p><p>1939年,拍摄《白求恩大夫》新闻素材,为摄制电影作准备。是年编写《摄影常识》有邓拓、沙飞二人作序,由抗日报社出版。</p><p>1940年,电影团与电影放映队合并,扩大电影团,吴氏任摄影队长,主持电影团工作。</p><p>941年,拍摄《延安各界庆祝辛亥革命三十周年大会》、《延安庆祝百团大战胜利大会》、《国际青年节》、《陕甘宁边区参议会》四部新闻纪录片。</p><p>1942年,拍摄毛泽东在高级技术干部会上讲话纪录片。是年秋,拍摄纪录片《南泥湾》。</p><p>1943年至1944年,摄影作品有《兄弟开荒》、《志同道合》。</p><p>1945年,开办摄影培训班。被评为文艺界模范。</p><p>1946年,开办第二期摄影培训班。是年秋奉叶剑英之命,去北平军调部任摄影记者。不久去长春接收伪满电影制片厂。是年十月,任东北电影制片厂副厂长,兼技术部主任。此期间拍摄故事片《桥》和几部新闻片、动画片。</p><p>1947年,以摄影记者身份赴捷克斯洛伐克,参加第一届国际青年联欢会。</p><p>1949年至1953年,吴印咸任东北电影制片厂长期间,由其主持生产《中华儿女》、《赵一曼》、《白毛女》、《钢铁战士》等优秀影片。此期间,曾率中国电影代表团赴印度参加第一届国际电影节。</p><p>1954年,因病休养。第一次登上黄山。</p><p>1955年,参加北京电影学院筹建工作。</p><p>1956年9月1日,国务院任命吴印咸为北京电影学院副院长兼摄影系主任,主讲摄影构图。是年,中国摄影学会成立,吴氏为副主席。</p><p>1957年,荷兰电影名导演伊文思二次来华,会晤吴印咸。</p><p>1958年拍摄故事片《红旗谱》。拍摄《白求恩大夫》影片。</p><p>1960年,中国摄影学会第二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大会选举石少华为主席,吴印咸为副主席。是年,赴东北三省讲学。</p><p>1961年,吴印咸摄影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展出作品160幅,后到七个省市展出。吴氏摄影专著《摄影艺术表现方法》(上册)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同年赴安徽省讲学。二上黄山、拍摄《雾锁黄山》。</p><p>1962年,电影学院成立学术委员会,章泯任主任,吴印咸副主任。是年,吴氏《怎样正确估计曝光》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为安徽电影制片厂拍摄纪录片《黄山似画》。三上黄山。赴陕西、辽宁讲学和摄影创作。</p><p>1964年,北京电影学院院长章泯因病休养,由吴氏主持工作。是年,吴印咸《摄影艺术表现方法》(下册)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p><p>1965年,吴氏《怎样拍摄人像》由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红旗谱)-摄影漫谈》由中国电影出版社出版。是年赴广西、安徽讲学,四上黄山。</p><p>1966年,赴广西指导广西摄影学会筹建工作。是年率中国摄影代表团访问日本。文化大革命开始,解放军驻进北京电影学院,吴印咸等领导人,被送进社会主义学院"学习"。后被派到马路边看守自行车棚。</p><p>1970年,落实政策,宣布解放,国务院任命吴印咸为文化组成员、五七艺校副校长,主持电影系教学工作。</p><p>1972年,赴陕西指导编写和拍摄《西安》、《延安》导游图。</p><p>1973年,赴西安拍摄出土文物。同年赴广西桂林指导桂林画册之编写与拍摄工作。</p><p>1974年,出席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同年赴内蒙古呼和浩特讲学。</p><p>1975年,编写和拍摄《南 泥湾》画册,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p><p>1976年,赴西安、海南岛、江西、内蒙古讲学和摄影创作。</p><p>1977年,任文化部电影局顾问。赴内蒙古、山西讲学。</p><p>1979年,11月,中国摄影学会改名为中国摄影家协会,徐冰为主席,吴印咸为副主席。吴氏《摄影用光》专著,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p><p>1980年,赴甘肃、安徽讲学,五上黄山。在黄山与国务院副总理方毅相遇,方毅赠词"皓首登黄山,奇松万仞间,沧海观日出,一醉抱云眠"。是年,为全国摄影创作讲习班讲学。</p><p>1981年,应人民大会堂之邀,拍摄大会堂各厅建筑。是年,《吴印咸摄影集》(上册),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赴四川讲学。</p><p>1982年,二拍人民大会堂辉煌建筑。是年担任影片《骆驼祥子》拍摄艺术顾问。赴黑龙江、湖北、四川、山东讲学。</p><p>1983年,三拍人民大会堂。吴氏《人像摄影》专著,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在青岛疗养期间,为二百余名摄影者讲学。</p><p>1984年,《吴印咸摄影集》(下册)、《摄影构图》均由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同年率摄影代表团访问香港。中国人像摄影学会成立,吴氏选为名誉主席。</p><p>1985年,以吴印咸为团长之中国摄影代表团访问新加坡,并在新加坡举办中国摄影展。吴氏在新国做摄影学术报告。</p><p>是年,中国摄影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石少华被选为主席,吴印咸为副主席。吴氏《风光摄影》、《摄影滤色镜使用法》,均由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p><p>1986年,新加坡影艺研究会授予吴氏"荣誉高级会士"称号。赴江苏、安徽、贵州、四川、辽宁、山东讲学。六上黄山。</p><p>1987年,参加人像摄影小组赴香港访问。</p><p>1988年4月,吴氏应邀访问美国,纽约国际摄影中心授予吴氏"功勋证书",在美国展出作品43幅。</p><p>7月,与吕厚民、凌飞、张海儿、陈宝生、夏永烈、高源等前往法国参加"第十九届阿尔勒国际摄影节"。这届摄影节设《吴印咸--中国摄影之父》专厅,展出期间,还举办"吴印咸之夜"活动项目,并放映吴氏拍摄之多部纪录片,深受法国观众欢迎。</p><p>11月,上海第二届国际摄影展举办"吴印咸摄影回顾展"。世界摄影理事会授予吴氏"名誉会员"称号。吴氏被写进美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之《世界名人录》。因此,印度尼西亚华侨柯岩人在侨报上发表多篇文章,高度赞扬"吴印咸是中国人之骄傲"。</p><p>1989年,北京电影学院授予吴氏"荣誉教授"。中国电影摄影师学会,选吴氏为"名誉会长"。赴新疆乌鲁木齐参加"吴印咸摄影回顾展"开幕式。</p><p>1990年,荣获第十六届全国摄影艺术展览授予"特别荣誉奖"。</p><p>1991年1月,吴印咸抗日时期摄影作品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展出。是年5月,在巴西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展出吴氏摄影作品62幅。是年9月,第五届中国摄影家协会代表大会选吴老为"名誉主席"。登泰山搞创作。</p><p>1992年3月,赴深圳参加摄影大厦落成典礼,并在大厦展出吴老摄影作品160幅。是年10月,中国第二届摄影节在北京展出吴老作品及使用照相机。同年参加为中日外交正常化二十周年举办之"中日摄影名家二十人联展"展出其作品12幅。是年,吴老荣获政府特殊津贴待遇。</p><p>中国电影摄影第一届评奖委员会授予吴老电影摄影优秀特别奖。</p><p>1993年,北京电影学院授予吴老"金烛奖"。是年,吴印咸摄影作品在瑞士维拉博物馆展出。同年,《吴印咸摄影作品珍藏》由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p><p>1994年,中国老摄影家协会成立,选举吴老为名誉主席 。《吴印咸风光花卉摄影集》,由广东老摄影家协会,中国广东华侨摄影学会、中国广联实业株式会社联合出版。是年3月,港澳摄影协会授予吴老"摄影大师"称号。8月30日,会见台湾摄影代表团,与105岁台湾代表郎静山先生(原籍江苏淮阴)合影留念。</p><p>是年9月7日晨,吴老与世长辞,终年九十有四。惜哉、痛哉!哲人逝矣。</p><p>1995年,北京电影学院、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老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吴印咸摄影创作、电影作品及教学思想研讨会"。吴氏遗著《彩色摄影》由陕西摄影出版社出版。</p><p>1997年,"吴印咸摄影回顾录"在北京炎黄艺术馆展出,有吴氏生平照片和生活工作照片二百余幅。</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