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一堂课的前世今生

禅心惠质

<p>我的一堂课的前世今生</p><p>什么是师德,我认为最好的师德就是上好每一堂课。所谓教育,是踏踏实实的践行。不然最多是说教。任何一个优秀的教师只有他的每一堂课都上好了才会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敬佩。他才配谈师德!谈师德,何必去侃侃而谈,就扪心自问“我上好了我的每一堂课了吗?”你的师德就藏在你的每一节课里了!</p><p>毛主席说:“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我要说,一个老师上好一节公开课并不难,难的是把每一节课都当成公开课去上。1990–2020,整整30年,我不敢奢谈奉献,但我敢说我认认真真的上好了我的每一节课。曾有人问我:“你讲这么多年课了,都在脑子里了吧,还用备课吗?”我说:“我可不敢,也没那个水平啊!”“历史就那点东西,有啥啊”“历史浩瀚无垠,我知道的连沧海一栗都不够啊,甚至学生比我懂得都多啊?每一节课的准备就像准备年夜饭那样,不到开饭都觉得准备的不够好,就算开饭了,还是会发现少了点什么。”现在来算一笔账,平均一年上10个月的课,共40周,平均每周上10节课,那么30年就上了12000节左右的课,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大半辈子,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也是一项重大的工程,这项工程来不到半点的虚假,只能竭尽全力,而我已经参与了30年,没有任何的奖赏,我却乐此不疲,想想也有点小小的自豪!</p><p>一度也曾经很讨厌上课,讨厌归讨厌,却从没有因此而有丝毫的怠慢。因为身体的原因,离开了工作岗位一段时间,也想借此就离开讲台。但却有一种隔世的感觉,今年感觉身体还不错,又想回到那个久违的熟悉的地方!今年领导安排我在高一,正赶上教改,新教材有了很多的变化,一个老兵不得不接受新挑战,又加上时隔这么久,生病带来了好多后遗症,脑子不灵,手指僵硬,写教案写完,手指都不是自己的了。眼睛昏花,看书写字做课件时间一长就模糊了。这些都是我要克服的。有人不解觉得我都这样了为啥还要上课呢?因为一堂课的精心准备虽然很累很难,却会让我忘我懂吗?</p><p>说了这么多,下面说说我的“年夜饭”都是怎么准备的。虽说做了上万顿的“年夜饭”了,突然觉得自己准备得很充分,也觉得会很好吃,但是好像孩子们索然无味,不太爱吃!总结一下原因,就是“这顿饭”只是把它当成“饭”了来吃,也就是说我并没有好好的交待孩子们为什么要“吃这顿饭”,有什么重大意义!于是,在这顿“饭”开“饭”前我用了一节课的时间采用提问对话的形式和孩子们深入浅出的讲了为啥要学历史,怎样学好历史,和初中历史的学习有啥不一样。更多的融进了我多年来教学的感悟,而不是生硬的灌输。这堂课后让我觉得上得太有必要了,当我真正开始讲授正课的时候,效果真是太好了!现在开始正式呈现我是怎么准备“年夜饭”的。以第3课《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初步建立》为例,简单地说一下我是怎样准备这堂课又是怎样上好这堂课的吧!</p><p>第一,课前准备。</p><p>1.备教材。如果备教材是备的核心,那么写好教案就是备教材的关键了。看似简单的教案,里面包含的东西却一点也不简单。教案是一堂课的引领,把一节看似无序的课理顺得清晰明了。所以我从不敢不写教案去上课。首先教学目标要写进教案。以这课为例,这课的题目的每一词每一个字都要研究,通过课题让学生知道秦朝是我国具有开创性的一个朝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都是这个朝代开创的,那么这课的目标就清晰了。秦始皇是怎样开创这个朝代的呢?对后世又有怎样的影响呢?目标清晰,重难点也就出来了,重点一定是秦始皇开创的一系政策及影响。但这个朝代开创了这么多有价值的东西为什么却是短命的呢?这是让学生费解的。自然而然它的灭亡就成了本课的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也是要在教案中体现。正课部分当然是教案的核心了。首先一个好的课前提问对于导入新课甚关重要,这个提问必须承上启下,承上体现上一课的重难点又要与这课密切衔接,启下一定是要用这个提问把学生引入这课,提高对这课的学习兴趣并且也由此让学生关注这课的重点。以本课为例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秦”字,是哪两个字的偏旁部首组成的呢?提示学生考虑上一课,学生自然会想到春和秋。我对学生说我无法考证这个字是否是秦国创制的,且有一统天下的决心。或是机缘巧合,历史的事实告诉我们秦确实完成了这一伟业。春秋战国以来战火纷飞,各国为提高国力做的最重要的举措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哪个国家最成功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个设计通过一个“秦”字把学生对这课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提高上来了。每课的导课设计都要巧妙,且费一番心思的。设计完导课之后设计新授课内容,对书的内容我在教案上进行整合,把书上三部分内容设计成两部分,也就是把秦始皇建成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所设计的一系列治国理念也是本课的重点,设计成一个大问题,并且联系了周的治国理念对比,使学生温故而知新!第二部分内容把书上的秦暴政和秦农民起义整合为秦灭亡,重点放在第一部分的设计上。因为第一部分重点要突出,而二部分是难点,难点突破,一带而过。最后是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第一部分秦统一设计为:统一原因、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的影响。第二部分秦灭亡设计为:灭亡原因、给后世的启示。</p><p>备教材最有效的做法就是集备和教研。俗话说三个臭皮匠 胜过诸葛亮。好多的问题都是教研解决的比如秦的疆域新教材是采用史料原文,即《史记》这样更能体现论从史出这一观点。出现了一个名词“北向户”大家集思广益查资料研究弄懂了这个新名词。还有好多的史料都来自于原文,如果老师弄不懂就无法交待给学生,所以大家都一起研究探讨的。还有教案板书设计基本上框架都是大家研究的共识。所以一堂课是大家集体智慧的结晶。</p><p>2.备学生。备学生首先让学会学生预习教材,那么就要给学生准备好学案,让学生把教材的基本脉络梳理清楚。课堂效果才会事半功倍。因为有的课的内容很熟悉,比如,秦统一这一课,他们所知道的都是支离破碎的东西,有的甚至张冠李戴。还有的是片面的。如对秦始皇的评价。都需要教师课下备好,课堂上才能应对自如。</p><p>第二,走进课堂</p><p>课前准备必须周密细致,准备了几天,只为45分钟。课前的准备好比年夜饭的食材,而上课45分钟就是对这些食材烹饪的过程,要掌握好火候,调味适当,最后呈现给学生的是秀色可餐的盛宴。就是说课前准备要细要多,课堂上要精而少,这样学生才能“吃得好,吃得饱”而且对这顿“年夜饭”才能记忆犹新。这堂课导课后,进入正课后,处理秦统一的原因尽可能让学生说,因为导课对上课的回忆让学生很容易理解这个问题。重点放在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中,这些措施运用课件整理出政治、经济、文化几个部分,特别是讲到郡县制和分封制的比较,让学生深刻理解了统一是何其重要,也借此告诉学生一个统一的国家才是我们坚强的后盾这一道理,无形中把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中,历史课堂的使命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爱国情结!教育如果使一群高智商的人丢掉国家去别国效劳,就尤如一个家庭培养出的孩子去孝敬别人的父母了一样,所以有知识更要有德行!第二部分秦的灭亡重点讲原因好为下一节课《西汉和东汉——大一统封建国家的巩固》做铺垫。所以一堂好的课,既要承上还要启下,还要做到精致,不下一番功夫怎么能上好呢?课堂上还要适当给学生留出独立思考的时间,那么就要设计出让学生愿意主动去思考的问题。为此我充分利用书上给的史料,让学生了解古人是怎么评价秦始皇的,然后结合我们所学的知识,如统一文字和货币、郡县制的完善、巍峨的万里长城、为自己修的巨大陵寝等给秦始皇以正确的评价!看似古老的话题却赋予它新意,开阔学生的思路,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一个有血有肉有思想的秦始皇活了起来。使学生知道时代造就了一个人,一个人又改写了一个时代的历史。同时也让学生知道秦始皇也是人,有过人之处也有丑陋的一面,终究不可以跳出他的时代去评价他。“秦朝成也秦始皇,败也秦始皇,他的所做所为一直会影响到永久!”最后一环节根据重难点和课标要求布置作业,发放课后练习题。</p><p>第三,课后反思</p><p>上完一节课总是有漏洞或没讲到位的,所以同样的一节课可能在不同班级讲授的方式或内容的布置上有所不同。在讲过的班级出现的问题去下一个班级及时纠正。在讲解习题的时候,一些知识交待不够完美的在习题讲解中一定弥补上!</p><p>这就是我的一堂课的前世今生,它饱含着我的心血,我没有轰轰烈烈的关于师德的伟大事迹,我只想上好每一堂课,它不一定精彩但力求精彩,因为我是带着使命去上课:那就是一个老师的最好的师德就是上好自己的每一堂课,哪怕累成一团糟,走进课堂也会象打鸡血一样满满复活,把我所学所知所悟全部奉上,对这45分钟充满敬畏之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