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诸葛八卦村,位于金华市兰溪市西部18公里处,有330国道途经该村,交通便捷,是兰溪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江(新安江、富春江)一湖(千岛湖)一山(黄山)”衔接的接点和必经之地。</p><p>大约下午近五点我们三个车安全到达八卦村</p><p>下图是八卦村的中心“钟池”</p> <p>朋友订的民俗酒店老板出来接我们,跟随他去酒店。</p><p>走进这个村庄就被它吸引,狭窄的街道高低起伏,青石板与石头铺就的小路颇感踏实,具有年代感。夕阳照在路上,映照那屋檐下的大红灯笼格外醒目与喜庆,一句话:喜欢。</p> <p>走进房间来不及细看,就来到窗前,看看外面啥样?一瞅就急不可耐滴关上房门,拿着手机就出门。</p><p>一天的劳累-上午的江郎山;下午的二十八都古镇,加上几百公里的跑路,浑身疲惫全都丢在脑后,只想多走走、看看。</p> <p>大公堂,位于村的中心,坐北朝南,位于钟池北侧,始建于明代。门关着就没进去看(据说现在是诸葛亮展馆)。</p><p>自然啦手上的家伙也没停,边走边拍,记录下所看到的一切。</p><p><br></p> <p>诸葛八卦村原来叫高隆村,位于浙江省兰溪市西部。诸葛八卦村一带地形如锅底,中间低平,四周渐高。四方来水,汇聚锅底,形成一口池塘,这就是钟池,也就是村子的中心。</p> <p>路上没看到什么标示,自己在巷子里乱串,无意思地乱窜就窜到了“天一堂”,嘿嘿,还是个景点。</p><p>天一堂创建于清同治年间,距今140多年,创始人诸葛棠斋是诸葛亮47代后裔。他生于清道光甲辰年,原是儒士,国学生,钦加五品衔。后弃儒辞官经商,致力于药业经营。</p><p><br></p><p><br></p><p><br></p> <p>据查从明代起,诸葛村的高隆诸葛氏家族遵从“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的祖训,在大江南北和中南亚地区开设了三百多家药店,如今诸葛村四代以上的中药世家就有十四家。据光绪《兰溪县志》载,一向发达的兰溪诸葛八卦村天一堂溪中药业,有三分之二是诸葛族人经营的。</p><p>甭说,站在天一堂这地,挺荒凉的,门锁着,旁边啥也没有,全是荒草,心里有点发毛,看看四周,选中一条往村里去的小路赶紧走……</p> <p>嘻嘻,看到村庄人气就放心了。</p> <p>东窜西窜,就是找不到驻地,最后只好问,才回到酒店。正好在召集大家一起去吃晚饭,老板带路又出发了,这回不是窜啦,接受教训,老实跟着。</p> <p>先介绍下钟池</p><p>钟池是诸葛村的中心,面积0.24公顷。它的边上是一块与它逆对面积的陆地,易经上说“东南为阳,西北为阴”,空地和钟池正呈阴阳太极图形,八条巷弄向外辐射,似通非通,似连却断,呈八卦布局。(没找到制高点没拍全)。八条小巷又派生出许许多多横向环连的窄弄堂,弄堂之间千门万户,星罗棋布着许多古老纵横的民居。接近钟池的小巷较为笔直,往外延伸时渐趋曲折,而许多小巷纵横相连,似通非通,犹如迷宫一般。外人进入小巷,往往好进难出,甚至迷失方向,俺就中招了。</p><p>下拼图中那八卦图文的背面是个大大的“福”。</p> <p>下拼图的上图是我一人乱窜时拍的;下图是老板带我们去村里酒店吃饭时拍的,相隔一小时。</p><p>(吃饭的地方就在这口塘的边上,我迷路也是在这问的回酒店的路,唉,咋说起来这么绕……)</p> <p>我吃饭比较快,不熟就没啥可聊的,其中一朋友视乎看透我的心思,说:你想拍片就先走嘛。说真的,如释重负,这个时间段拍夜色比较好,于是抱歉说一声先走啦。</p><p>下拼图是出来后拍的,天空是蓝色</p> <p>一路夜色</p> <p>诸葛八卦村不仅布局奇特,村中古民居也非常罕见。据相关记载,此镇始建于宋元时期,后代屡有续建、改造,至清康乾时盛极一时。全镇保存明清古建筑二百余间,散布于镇中的小巷弄堂间,原汁原味。</p><p>无论白天还是夜晚,我喜欢在这的感觉。</p> <p>对啦,我在迷路问路时曾遇上人家反问我:你说的是那口塘?村里有大大小小十八口塘呢。我晕,幸好我急中生智,将手机上拍的照片给他们看,立马得到明确信息,走回住的“木舍”民居,它就在钟池的旁边。</p><p>下拼图右上图,只要看到巷子的头上出现那个八卦图,就找到“家”了。</p> <p>据考证:诸葛亮14世孙诸葛利(公元952年)宦游山阴(绍兴)后任寿昌县令,卒于寿昌。其子青由寿昌徙往兰溪西陲砚山下,传至27世诸葛大师(1280年),于元代中后期开始营建的。有600余年的历史,至今保存完好。</p><p>下拼图为钟池靠近驻地一侧,夜色下还有人在池边洗东西</p> <p>下拼图是我们住的民俗酒店</p><p>图一是入口处一个小平台;图二是民俗的厅堂兼前台(比较小哈,家庭办的)</p><p>整个房子不大,里面基本木质结构,很干净,我住二楼,需脱鞋上楼</p><p>空调已经帮我们开好,洗洗就睡啦,一天下来有点累。</p> <p>清晨大约五点多点醒来,昨晚是出门几天睡得最好、最踏实的一晚(个中原因就不说啦),舒服。</p><p>拉开窗帘一个小角,窥视外面天蒙蒙亮,不光有鱼肚白,还显露出红色,赶紧起床,出门。</p><p>下图是在住地窗户拍摄下面的钟池一角</p><p>看见八卦图后面的福字了</p> <p>冲下楼,立马抓拍</p><p>钟池的清晨</p> <p>随即往昨天吃饭路上看到的一个不知名的池塘,正好有人洗衣,一抹彩霞映在水中,漂亮。</p> <p>从这个水塘上来,恰好看到大朵炙烈的彩霞伴随太阳先一步升起,随手拍。</p> <p>继续前行,在茶馆的后面发现一池塘,抓拍了洗衣妇。</p> <p>下图是建于1918年的警察局</p> <p>茶馆的对面是商业一条街</p> <p>下图是清晨五点多的茶馆门口(路的尽头就是警察局)</p><p>我在这要了一碗馄炖,全当早餐了</p> <p>对面那条巷子我走了一小段就没敢走啦,怕迷路,定好的八点出发可不敢耽误,别进去就转晕了……</p> <p>下拼图上图是站在一户人家的楼梯上拍的,显得池塘比较方;下图是站在老警察局的台阶上拍的,池塘显得稍圆点</p> <p>下图是正好遇上一年轻人拿着相机在拍,就请他帮我拍了一张,打个卡,证明我来过诸葛八卦村,嘿嘿😁。</p> <p>诸葛后人们聚居在诸葛镇中长期以来形成了一些与众不同的生活方式,朴实而妙趣横生。走在村中,细心一点的人都会发现,窄巷中相对的两家人家门却并不相对,而是错着开,无一例外。当地人管这种做法叫“门不当,户不对”。诸葛后裔们说,这种建筑格局有利于处理好邻里关系。如果“门当户对”,两家人家每天进进出出,交往过多难免发生矛盾。发生矛盾仍要每日面对,积怨更深,难以解决。如果“门不当户不对”,问题就会因刃而解。无疑,“门不当户不对”正是牵住了安定团结的牛鼻子,恐怕只有诸葛亮的后代,才会想出如此简单有效的办法来,这个可以借鉴。</p> <p>对啦,昨晚回驻地的路上我遇上了“鬼打墙”,这是我怎么也想不通的,明明从走过的路往回走,甚至都走到停车的地方,在顺着记忆中的路回驻地,就是看不到钟池那块八卦图,来回走了几遍,最后没办法,走回去绕道停车场旁的那口塘,再经过停车场,终于看到八卦图,找回了酒店。说真的,到现在回忆起来还是迷糊的,还是想不通,为什么……</p><p>下拼图是我们住的民俗酒店:木舍</p> <p>回去的路上,太阳可是高高升起了喔,留下长长的影子。</p> <p>刚想进木舍,就发现巷子前端的园子开门啦,嘻嘻😁,何不进去溜溜。</p><p>下拼图是园子里的景色</p> <p>没有说明和图示,就不清楚这园子是谁的?</p> <p>下图左是一位老人,他放了一根老长的管子,估计用途是将池塘的水引进这个园子浇水吧,时间关系,我也没停下来问。</p> <p>从园子的门看过去,是经过木舍到钟池的路,红灯笼的对面就是木舍,我们住的地方。</p> <p>回到房间,迅速地洗脸刷牙,收拾行李,全部整理停当后发现时间尚早,正好同屋的王同学告诉我,大多数人在村口拍荷花,那咱就在此下楼去溜达一圈,是不是超级勤快,嘿嘿😁。</p><p>下拼图是路上顺手在次拍的钟池</p> <p>哈哈,村口</p><p>下拼图是村口的二口塘</p><p>荷花池塘里盛开着花儿</p><p>拍完就Go</p> <p>走过去、走回来随手拍,大树的后面就是木舍</p> <p>看看时间不到八点,我们同学四人东西都收拾好了,于是决定提前出发,今天的路很长,高速公路估计需时五个小时吧。</p> <p>据资料显示:1993年,国家文物局专家组组长、著名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实地考察诸葛镇后说,中国传统的村落和城郭布局有依山傍水的不规则形和中轴对称的方整形两种,像诸葛镇这种围绕一个中心呈放射状的九宫八卦形布局,在中国古建筑史上尚属孤例,其重大价值不言而喻。</p> <p>告别了诸葛八卦村,告别了这个历史文化悠久,风貌独特的村子。</p><p>下图是村口,有游客中心</p> <p>虽然来去匆匆,但这个村子给我的印象很深,留下很多遗憾,假如再住一晚,相信我一定会将十八口池塘全找到;也会找到制高点拍下全村的风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