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桥

老钱

<p>  在艾奥瓦州的州府戴丝抹银丝的西南方向约五十公里处是麦迪逊郡的郡治所在地——冬庄。该城市建立于1860年的夏季,当时拟议中的命名为夏庄市。可是那个夏天当地是异常的冷。他们一合计便改变方案,命名为冬庄。</p><p> 此城成立时的人口是915人。主要街道就是图片上所显示的这一条。经过这一百多年的发展,现在总人口达到了近五千四百人。城区也是设施齐全。</p> <p>美国很多小城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深挖本地的特长来吸引游客,提升人气。这个冬庄市同样也使出了很多方法来吸引游客。一是成功地将坐落在市中心的一座百年建筑上床上用品展览馆打出艾奥瓦州床上用品展览馆的招牌。对家庭布局尤其是床上用品比较讲究的人自然都愿意到这个展览馆来寻找一些灵感。</p> <p>  这里也曾是著名西部片影星约翰·韦恩的出生地。因此,每个通向这个小城的岔路口都竖上了醒目的指路标牌“约翰·韦恩出生地”。市中心的一座小屋便设立了约翰·韦恩展览馆,门前还竖有韦恩的塑像。借用韦恩的关系,这里和影视界牵上了线,成了几个电影的拍摄地点。最著名的恐怕就是由同名畅销小说改编而成的《麦迪逊郡的桥》。</p><p> 影片中描述的是一个意大利的摄影记者被指派到麦迪逊郡来拍摄这里的桥。在这里他遇到了一位来自意大利的战争媳妇——就是二战结束后嫁给美国士兵来到麦迪逊郡农庄生活的女子。刚好她的丈夫带孩子旅行在外。由于语言相同,两人在一起相见恨晚,很快就发展成了难分难舍的浪漫爱情。</p><p> 受小说和电影的双重影响,很多年轻男女都喜欢到这里的桥头来看一看,并在桥上留下自己的名字。或许也期待着在这里偶遇一场浪漫。</p> <p>  这里的桥的特点是都盖了顶,可以替行人遮风挡雨。美国人起名字直接了当。称之为带顶的桥。其它地方也有带顶的桥。但不过一座两座而已。可是仅在冬庄周围就有大大小小六座带顶的桥。加上电影和小说的影响,它们便成了本地最吸引人的一个景点。在中国的皖南山区也有这样带顶的桥。当地的村民们称为风雨桥。实际上我更喜欢风雨桥这个名字。</p><p> 各国的人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游览观光后都喜欢留下自己的名字,或者是X X到此一游的字样。所以每座桥的里里外外很快都被留了字。既然没办法禁止,当地居民想了一个招。小桥整修之后桥头两边的木板漆成白色,称之为留言板。专门留了告示,建议在留言板上留字。看到这一招一下子就钩起来我埋藏已久的一个念想。</p><p> 那还是中学毕业后不久,遇到过几位喜欢古文古诗的朋友。在一起时难免要来一些附庸风雅的玩法。一个就是喝酒时也学着红楼梦里面行酒令作诗。我们做了一点小小的改动。别人是做不出来输了罚酒,到了我们这儿因为都是爱酒甚于爱诗,所以就改成赢了才能喝酒。不过往往是诗一句没成,酒不知不觉就没了。另一个就是玩了名胜就得留诗。后来还是因为那到处都是的“XX到此一游”的字样,为避免以后招骂,只好把留字的愿望压到了心底。如今想到了风雨桥这个带点诗意的名字已经被引起了一点诌诗的冲动,再看到这里的留字已经被合法化,不赶紧留一个岂不要抱憾终生?另外,留字最好有个笔名,因为当年在国内看到风雨桥时正客居在皖南的童舖,笔名就叫做童舖客吧。这次到此一游,没有偶遇,没留下浪漫;但是遇到了留言板,留下了一首诗,也算是不虚此行了。</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