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9月18日周五上午,来自黄浦、金山、奉贤、静安等区的初中语文教师共同相聚于静教院附校新校区温馨现代的教学观摩室,热情高涨地参与以“阅读教学中问题组合的设计”为主题的语文教学观摩活动。上午的两节语文课《竹节人》与《秋天的怀念》均基于目标和学情,设计核心问题,组织教学活动,充分体现了教师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展现了静教院附校语文教学课堂的独特魅力。</p> <p> 在李英娥老师的《竹节人》一课中,李老师首先通过提问“同学们有哪些玩具?”作为课堂导入,激发了学生们热烈的学习兴趣。之后围绕“怎么做”“怎么玩”“有什么趣事”等问题,引导学生沉浸文本。板书清晰而明确。在课堂接近尾声时,李老师请同学们思考什么是“玩具”,“玩”更重要还是“具”更重要,与导入部分首尾呼应,配合学生在课堂伊始提到的“乐高”进行对比分析,学生们能够联系自身实际的生活体验进一步加深对课文主旨的理解与思考。</p><p><br></p> <p> 在随后的《秋天的怀念》这堂课中,陈美老师首先通过回顾六年级的课文《那个星期天》作为课堂导入部分,之后播放课文录音,请学生默读并思考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母子的境遇、表现。在文本分析环节中,陈美老师在课件上列出了关键语句,并将关键词标红便于学生聚焦思考、分析讨论。后又围绕“看花——好好活”引导学生读出作者“爱母”的思绪,从而获得自己的思考。围绕核心问题,学生时而凝思,时而讨论,发言充满真情和智慧,课堂氛围深沉而不失活跃。老师还补充了丰富的资料,如《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碎笔》等,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于课文主旨与作者情感的理解,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与积累,还启发了学生对于生命与生活态度的思考,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课堂的最后,教师带领学生共同完成板书来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建构成一个整体。</p><p><br></p> <p> 两节课后,基地主持人陈美老师还组织老师对今天的观摩课进行总结与反思,强调了“问题群”的重要性,问题设计要开放而成系统,每个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积极思考。此外,陈美老师还提到了课堂解决问题要有深度、广度,不应仅仅解决本篇课文的问题,要做到语文学科知识体系的贯通。</p><p><br></p> <p> 此次观摩活动对于亲临现场的三十多位语文教师来说无疑是一次语文学科教学交流与学习的珍贵飨宴,相信每位老师都能从中获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