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大寨

老冰

<p>  中华第一村——大寨村,是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的一个小山村。大寨地处山西省晋中市昔阳县城东南部,全村有220多户人家,510多口人,1.88平方公里,海拔为1162.6米。这里属太行山土石山区,由于长期风蚀水切,地域形成了七沟八梁一面坡的形貌。这里穷山恶水,七沟八梁一面坡,自然环境恶劣,群众生活十分艰苦,后进行治山治水,在七沟八梁一面坡上开辟层层梯田,并通过引水浇地改变了靠天吃饭的状况。因此,得到了毛泽东主席的肯定和表扬,并于1964年发出了“<span style="color: rgb(237, 35, 8);">农业学大寨</span>”的号召,从而成为全国农业的一面旗帜。</p> <p>今天的大寨村委会。</p> <p class="ql-block">大寨供销合作社。</p> <p>  火车皮式窑洞。</p><p><br></p><p> 大寨村窑洞整齐,街道干净、清洁,人民热情好客。大寨的交通、通讯等基础条件已经大有改善,是一个成熟的农业旅游区。</p> <p>陈永贵故居。</p> <p>大寨学校。</p> <p>大寨的新小区村民楼。</p> <p>大寨展览馆。</p> <p>  “农业学大寨”以来,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周恩来、李先念、叶剑英、邓小平、陈毅等曾相继视察大寨,国外有国家元首,政界要人和友好知名人士,国内有各行各业的人士,共有上千万人次前来参观学习大寨,来自海外地区134个国家和地区的达2.5万多人。</p> <p>大寨干部学院。</p> <p>周恩来总理的题词。</p> <p>大寨礼堂。</p> <p>毛主席题写的“农业学大寨”。</p> <p>  三战狼窝掌。</p><p><br></p><p> 治理狼窝掌沟,先后进行了3次。前2次都失败了,全村人两个冬天的苦干完全付诸东流,直到第三年又干了一个冬春才最后治服这个沟。这就是大寨创业史上最动人心魄的“三战狼窝掌”的故事。</p> <p>  从大战白驼沟到战狼窝掌,整整苦干了5个冬春,大寨人在7条山沟里垒起了总长15里的180多条大坝,修下了2条盘山渠,2个小水库,3000多个鱼鳞坑、蓄水池;把300亩坡地垒成了水平梯田;把4700多块地修成了2900块,还新增加了80多亩好地。</p><p><br></p><p> </p> <p>  一直想着那时的父老乡亲是多么的辛苦,也是多么的坚强。</p> <p>  大寨人就是这样用自己的双手,改造了穷山恶水,改造了虎头山的七沟八梁一面坡。从1953年到1962年间,大寨人把200亩山梁地大部分围起二尺高的地埂,400亩坡地修起道道堰,变成水平梯田。7条沟里全打出道道石坝,造出80亩好地。基本条件的改善,促使全村粮食生产不断提高。平均亩产从130斤上升到770斤。这期间向国家卖粮食170万斤。</p> <p>大寨满地高梁。</p> <p>  刚走出大寨,看到路边的窑洞式住房上的口号,多么熟悉但已很少见到了,拍下来留念,也许过些时间就不存在了。</p> <p>  提起大寨,五十岁往上的人对他非常有感情,大寨精神是心中一种永恒,有着不能割舍的情节。</p><p><br></p><p> 它曾经是农业高高飘扬的一面旗帜,红彻大江南北。</p><p><br></p><p> 去大寨看一看是我多年的梦想,应该说小的时候就有这个愿望,全国都学大寨,大寨是.什么样呢?想去看看虎头山,看看狼窝掌、去看看那七沟八梁一面坡。</p><p><br></p><p> 居然一直到退休了,不再返聘工作了,才来到大寨,今天的大寨已今非昔比,相信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愚公移山,改造中国,在大寨人身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成了大寨精神的历史见证。</p>